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德化是怎麼來的?90%的德化人都不知道!

德化是怎麼來的?90%的德化人都不知道!

唐貞元年間,朝廷析永福(泰)縣之歸義鄉置歸德場,後唐長興四年(933年),閩王王延鈞令場升縣,取「歸德」之「德」,其轄地「歸化里、靈化里、新化里」之「化」字,命名「德化縣」,寓意「以德化民」,這一縣名沿用千年,從不曾更改。

有了好的縣名,也要有庇護蔭佑百姓福地的縣城。傳說德化縣要選定縣城的時候,東路的百姓和西路的百姓有過一番激烈的爭議。西路代表說,天神曾迷戀於西路上涌的好風光,縣城要定在上涌洋,並詳細講述了這一佐證:早時天帝派天神化作放牛漢,趕著一大群黑牛,從西向東奔跑過來,一路捲起的塵霧,化成一條遮天蓋地的灰龍,要將上涌境內的涌溪改道東流入海。天神經過上涌洋的時節,看到這裡好景色,不由駐足觀賞。可只停留一陣子,牛群就跑遠了。於是天神就問一個路人:「你有看到牛群過去嗎?」路人指著東邊說:「到日出的山頭去了。」他這一指,一路的塵霧就消散了,滾動的灰龍馬上變成一條石龍,牛群化成一座石牛山,天神搖頭嘆氣地說:「說破不值三枚錢!」因此涌溪仍舊向西流,天神也就留在上涌當起守護一方的神仙。

東路代表反駁說:上涌人逆天意,所以會指牛變石,涌溪照舊西流,做縣城百姓將歸無福。但是滻溪水自古東流入海,而且戴雲龍脈落腳於龍潯洋,結成龍鳳穴,風水骨重,容納得全縣福,天生是做縣城的福地。

西路代表不服,說上涌坐落戴雲九仙二大山間,天神都曾眷顧,是全縣龍脈的發源地,做縣城才會使全縣得福祉。

雙方爭議不下,只好請上司裁決。在上司主持的商定中,東路代表說,風水重骨,水質便重,要以稱水的重量為準。西路代表贊同以水重定縣城。雙方議定了各自的取水地點,用同量器裝水,同一桿稱稱重。在上司的監督下,稱水的結果是滻溪水重於涌溪水,因此德化就定龍潯洋做縣城,並將當地的善業寺闢為縣衙之所。

其實,滻溪水重量比較重自有奧妙。原來,東路代表為了取勝在議定的取水地點取了水,上了轎,在路上偷加入了三枚錢的食鹽,正應了天神那句「說破不值三枚錢」。

縣域、縣名、縣城皆定,德化事業開始蒸蒸日上。傳說宋代德化第一任縣官劉文敏為「德化」寫下一副對聯:「德風吹草綠,化雨潤花紅」,以佐德化縣名「以德化人」的美好寓意。但當時德化縣盛產陶瓷,卻不出文人。有個陳半仙雲遊到德化,見縣衙門前二水平行東流,說要改二水平流為丁字形,並讖言:「水流丁,歲簪纓」。楊梅富戶林程聞言,立即獻資五十萬緡錢購買周圍的田地改溪,開鑿未竣,一日夜間突降暴雨,洪水直衝未開挖的田地,二水於是自然合流,「一夜成丁溪」,所以德化縣衙門前的小溪就定名丁溪,丁溪既成,德化的舉子陳師文、蘇祥、林揚休三人遂中進士,德化人才開始代代倍出。於是有人就仿照縣官劉文敏撰寫一聯「白瓷映草綠,舉子襯花紅」,這也補說了瓷都德化的特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德化便民 的精彩文章:

TAG:德化便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