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里的猛將個個武器那麼重,是吹出來的?還是另有故事呢?
如果要問歷史上的猛將,我只能說, 三國里的猛將都是騙人的!三國時代不可能出現演義中描述的騎戰單挑!更沒有超過三十斤的肉搏冷兵器,也沒有馬上能開兩石弓的神人。 春秋戰國主吹戰車,秦主吹弓弩,漢主吹騎兵,三國主吹單挑,唐主吹刀。有詩證曰:大秦誅神殲星弩,大宋步人外骨骼,大唐滅世斬艦刀,大明機關燧發槍 因為現在用過冷兵器的人實在太少了,即便是某些在外行看來一點也不誇張的冷兵器數據,在實操過冷兵器的人眼中也是可笑的。
比如武器重量和強度: 先說弓箭。我平時玩弓箭的,身高185,臂力量都是比較厲害的。但是68磅的弓拉滿,我基本也就步射一壺箭。而六十八磅弓是多少呢?半石的弓力(1石=120斤)。黃忠馬上開弓兩石,相當於260多磅的弓力。要知道十字軍時期頂級射手步射也就是160磅的水平。清代女真騎射手留下來的騎弓也從沒見過超過80磅的弓。馬上居然能開260多磅弓,還能百步穿楊,這不要太扯淡。
現代複合弓比賽,有輔助瞄準器械,箭台,滑輪組,穩定環境步射,距離最遠90米(不到80步,兩跬一步),奧運冠軍打出10環概率十分之一左右,穿楊水準不知有沒有百分之一。難道古代名將比現代奧運冠軍訓練更刻苦?方法更科學?器材更先進?
再說肉搏兵器。曾經有人用5公斤雙手巨劍實操對砍,幾分鐘就脫力了。即便是經過現代力量訓練的人,揮舞超過30斤的冷兵器基本都沒有戰鬥力。三國里動不動兵器就幾十斤,放到現在至少打破N項世界紀錄。要知道你拿武器是用來揮舞的,幾十斤重的刀揮出去慣性都能把人從馬上帶出去,還打什麼仗。人類歷史上幾乎沒有任何廣泛使用的冷兵器超過10公斤重。漢代的騎兵武器一般都是這樣的,輕便為主。而且注意,沒有馬鐙
說到馬鐙就要說騎戰,三國猛將們唯一的單挑方式。但是實際上三國時代不太可能出現演義式單挑。首先三國時候沒有馬鐙,但這並不代表三國時代沒有騎戰。但是三國時代的騎兵騎戰和我們現在想像得不一樣。因為沒有馬鐙,三國時期騎兵對抗靠得是高橋馬鞍增強穩定性。高橋馬鞍長得是這樣:
看到沒有,這種高橋馬鞍有個最大的弊端。很多中世紀騎戰的高難度動作,用這種馬鞍是做不出來的,比如你一個托馬斯全旋就把自己卡住了。這種馬鞍提供的穩定性,幾乎都是向前的,能保證你衝鋒時不掉下去。但是如果你自己作死學電影里抖幾個槍花,左挪右閃來個拖刀計,分分鐘墜馬而亡。三國的騎兵是用來衝擊敵方陣型的,不是用來單挑的!即便是單挑也做不出正面衝鋒之外的其他多餘的動作。
三國演義里武將單挑最常見的不科學戰術,就是假裝不敵突施冷箭。上邊的兩張漢代騎兵的圖,如果大家仔細看,可以看到,所有漢代騎兵都要一手牽著韁繩的。沒有馬鐙,想保持穩定只能犧牲一隻手了。
在沒有馬鐙的情況下,想要空出兩手,只能用雙腳夾住馬腹部。但是騎過馬的朋友應該知道,有馬鐙的情況下,騎士在奔跑的時候,屁股是不直接坐在馬鞍上的,而是虛坐。最大的原因就是避免馬奔跑帶來的劇烈震動。這點在騎射方面尤其重要,馬奔跑的時候震動極為劇烈。只有踩住馬鐙,屁股離開馬鞍,才能獲得相對穩定的騎射條件,也有機會射出準確的箭。而三國時期,為了坐穩,你不僅不能屁股離開馬鞍,還要緊緊夾住馬腹。這騎射不亞於八級地震時候射箭。這種情況下只能做到拋射。想要在近距離單挑中使出精準點射,無異於科幻動作。
TAG: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