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毛蘆蘆:他從舊書攤走來……——王漢龍先生小記

毛蘆蘆:他從舊書攤走來……——王漢龍先生小記

原標題:毛蘆蘆:他從舊書攤走來……——王漢龍先生小記



文/毛蘆蘆 攝影/陳笑貞


一、舊書攤上的好學少年


金燦燦的陽光,從法國梧桐樹上篩下來,變成一小塊一小塊黃綠相間的光暈,打在那張送貨單上,王漢龍覺得它愈加斑駁難認了。年僅十五歲的他,並沒有好好讀過幾年書,就跟著大伯從安徽亳州渦陽縣來衢州打工了,找的雖是給私人小百貨店送貨的純體力活,但有時也需要他識文斷字的,因為他必須按照送貨單上寫的人名、地名去送貨啊!偏偏,他連那單子上的寥寥幾字,有時也認不全。

這不,此刻他就遇到了一個巨大的難題,因為老闆寫在送貨單上的字跡潦草了一點,害得他認不全上面的送貨地址了。他舉著那張薄薄的小單子,站在六月的太陽底,窘得無以復加,羞得只希望自己化成一顆汗珠從這大地上直接蒸發掉去。照理,他應該返回店裡去問問清楚那一三輪車貨的收件人是誰,可是,強烈的自卑和自尊一起夾擊著他那年少的心靈,以至於讓他做成出了一個相當草率的決定——他僅僅憑著對那些不認識的漢字的猜測,就把貨物送給了一家完全不曾訂過貨、付過款的小店。


就這樣,他犯下了小小人生中最大的一個錯。


起初,老闆要叫他賠償所有的損失,而這損失,是他半年工資的總和都賠不起的。後來,老闆因為看他可憐,更因為看他心地實誠、為人善良,平時工作又極為勤勉,就赦免了他的這筆債務,哪料,這個年僅十五歲的少年,就此背上了一筆更重的良心債。


痛定思痛,亡羊補牢,王漢龍決定開始下苦功補習文化知識。



一個離家千里的少年打工仔,想進學校去正兒八經地學習功課,那當然已經不可能了。小漢龍考慮再三,最後把目光投向了那些便宜的地攤書、舊書。


從此,只要一有閑暇,他就會跑到街上去尋找各種各樣的小書攤。城隍廟、鐘樓底、坊門街、水亭街、南湖橋、斗潭.......那時,衢州城裡的每箇舊書攤上,幾乎都留下了這個圓臉小眼的憨厚少年捧卷苦讀的身影。少年打工掙來的那點工資,除了吃飯、租房,幾乎全變成了一本本、一捆捆、一堆堆的書籍。


四年之後,王漢龍19歲了。靠讀舊書而積攢了半肚子墨水的他,決定告別他的人力三輪小貨車,利用他這幾年裡積攢下來的半屋子舊書,開啟一段嶄新的人生之旅。


二、衢州古書界的後起之秀


1999年,在古韻綿長的水亭街上,在一家明清老屋的雕花屋檐下,憑空多出了一個小小的書攤。攤子上的書都老舊老舊的,但每一本,都擺得很工整,每一本,都得到了主人細心的照拂。

那個不斷撫摸著一本本舊書的攤主,就是來自安徽亳州的小青年王漢龍。此刻,他正咧著一嘴白白的糯米牙,笑眯眯地看著行人,看著老街,看著天地。漢龍個子不高,圓頭圓腦,長相不算俊秀,但他的笑容非常燦爛非常真誠,使得好多路過書攤的人,都不由自主地慢下了腳步,翻翻攤子上的書、跟攤主聊上幾句,然後繼續趕路,或者,就從書攤上買了一兩本舊書回去慢慢地讀,靜靜地品味著衢城小老百姓的一種文化生活。



因為擺的是流動書攤,所以漢龍不一定固定在古色古香的水亭街上做他的小生意。那時,大南門邊、斗潭湖畔,甚至西安門大橋上,都是他常去的地方。


不過,那些圍著漢龍書攤讀書、買書的人也許誰也不知道,這個攤主自己,其實並不比一般讀者、顧客懂得更多的舊書知識。


九十年代中末期的衢州,市場上還能看到不少較有價值的舊書和古書,但王漢龍並不真正懂得它們的價值,那時,他在古書經營方面,還完全是一隻「瞎貓」呢!不過,有一次,他這隻瞎貓還逮到了一隻超肥的大老鼠!


當時,收購舊書是論斤買的,一般的市場價是一塊五一斤。一天,王漢龍碰到一個賣家,硬說他的那捆書是很有價值的古書,非得要價兩元一斤不可。


「我也不知道那些書真正能值多少錢,但我看那老人家模樣挺慈祥的,也頗有一些書卷氣,就按他說的價錢把他的十九斤書全買了下來,因為那老人家找不出零錢,我就給了他四十元錢。不料,那批書到了我手裡,不到半天時間,就得到了不少買家的青睞。其中一人,還纏著我非賣給他不可。我被那人纏得煩了,就來了個獅子大開口,說:『你要的話,五千塊錢拿去好啦!』哇,萬萬沒想到,那人竟真的掏出五千元錢,抱走了那些舊書!」



雖然至今也不知道那批讓他發了一筆意外之財的古書到底是什麼書,到底是何方神聖,但王漢龍卻就此深信,他所從事的舊書買賣,是前途光明的,能讓他活出做人的尊嚴和價值來的。因為在那之前,他不幸生了一場大病,欠下了三千多元的巨債,正愁腸百結呢!沒想到,小小的十九斤舊書,很輕易就將他從窮愁潦倒的深淵裡拉了上來。


從此,他開始苦學古籍版本知識。沒有老師,他就向每一個來他小書攤上盤桓的老人學,就向偶爾遇到卻一生視作摯友的《藏書報》學,就纏著那些跟他一樣開舊書攤的朋友學,甚至纏著一個個賣家學。

求知若渴的他,真的像極了一塊海綿,吸納著來自四面八方的知識「水滴」,僅僅花了四五年時間,他就成了衢州古書界的一位小專家。


2004年,他終於在水亭街上盤下一家店面,正兒八經地開起了書店。他的書店,就像一棵青翠的梧桐樹,吸引了好多文化人的光顧,衢州著名的文史專家方文偉老師,就經常過來買書。漢龍也從方老師那兒得到了很多幫助,學到了很多知識,方老師還為漢龍的書店取名為「水亭書社」。


2007年,水亭書社搬進了孔廟臨街的店鋪,開始專門經營古書。漢龍的書店因擁有版本眾多的古書,而被朋友們命名為「古書觀止」書店。



在短短不到十年的時間內,那個懷揣著父親給的一百元錢、奶奶送的十元錢從安徽渦陽老家出發,在衢州街頭靠踩三輪貨車為生的半文盲少年王漢龍,就成了衢州古書收藏界鼎鼎有名的後起之秀,憑的全是他百般的苦學、聰慧的悟性和真誠善良又踏實勤勉的為人做事的風格!


不知不覺,「古書觀止」就成了衢州文化人一個很溫暖的聚集地。尤其那些退休了的老文化人,每次去,都能得到漢龍極熱忱的接待,老人們家裡有什麼事需要找人幫忙,只要給漢龍打個電話,漢龍都會跑前跑後地為他們辦妥。二十剛剛出頭的漢龍,就像對待自己的爺爺那樣,親善地對待著每一位老顧客。像張劍、方文偉這些衢州文化界的名人,就是這樣成為小漢龍的摯友的。方老師去世後,他的子女準備把方老師所有的藏書贈給漢龍,漢龍則建議他們把那些書捐給方老師的母校衢州一中,目前,捐書一事,漢龍正在與衢一中接洽之中。


三、慷慨的抗戰研究會理事


漢龍幾乎每周都要花上兩天時間,去安徽和江西各地收集舊書。在長年與舊書打交道的過程中,自然,他也接觸到了很多民國時期的老東西。有不少「抗戰」文物,通過各個渠道匯入了他的舊書店。後來,他就多長了個心眼,開始有意識地專門收集這方面的東西了,無論是那時的軍隊文件,文人日記,普通老百姓的書信、契約,還是小學生的作文,以及各種各樣的徽章,他都收。收來了,基本上就捨不得賣出去了。漸漸的,他手中就囤積了一大批「抗戰」資料。以至於他店裡的好幾個櫃檯,都被這些物品佔據了。他本人,也被浙江省歷史學會抗日戰爭史研究會選為理事。


一天,衢州日報著名記者、漢龍的至交好友巫少飛先生指著他店裡那琳琅滿目的「抗戰」文物問漢龍:「你光收不賣,意欲何為?難道是要開個抗戰博物館嗎?」


少飛這話倒是點醒了漢龍這個痴心人。2015年8月,漢龍在衢州博物館舉辦了一次規模頗大的抗戰實物展覽,向衢州民眾展示了幾百幅1942年6月6日日寇攻城的圖片資料和衢州軍民英勇反擊的圖片、文字資料,還有其他很多戰時的實物。

當時,面對記者採訪,王漢龍是這麼說的:「我這裡關於衢州抗戰的所有歷史資料,都可以提供給文史愛好者們研究學習,希望儘可能放大個人收藏的社會意義。」



對王漢龍這種無私奉獻的文化情懷,筆者可謂深有感觸。


2015年,在抗戰勝利七十周年紀念日前夕,筆者曾在湖南少兒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四本總題為「戰火中的童年」的少兒長篇小說,出版社要在太原舉行的全國書展上開一個首發式,要求筆者帶一些「抗戰」時期的實物去向參加首發式的家長、學生進行展示,筆者立刻打電話向漢龍求助,結果,他一下子就拿出了二十幾種物品供筆者挑選。筆者選了一本1942年東陽菱塘鄉小學五年級學生何品清同學的作文,選了一本封底上寫「抗戰」口號的年曆,還選了一隻抗戰士兵用過的竹製水壺,想向漢龍買下。


漢龍連忙搖搖頭說:「蘆蘆姐,你儘管拿去用!這三樣東西,現在就是你的啦,等你不用時,再還我就是!」


結果,那三樣東西不僅隨筆者去了太原,還跟筆者去了國內其他五十多個城市,陪筆者向十萬多名中小學生做了五十多場愛國主義講座,直到今年春天,筆者才將那三件物品完璧歸趙。不料,漢龍兄弟一轉手,又把何品清同學的那本作文薄,送給了國內知名學者傅國龍先生,因為傅先生要編輯一套抗戰時期的學生文獻,漢龍覺得那本作文簿在傅先生手裡比在他手裡更有價值。


後來,漢龍又把那個跟了筆者近兩年的竹製小水壺正式送給了筆者,給了筆者莫大的驚喜,因為筆者已經對那個小小的水壺生出了深深的依戀之情。



今年3月25日,麗水市召開抗日細菌戰紀念會,漢龍就把自己手頭收藏的一張麗水細菌戰方面的布告,捐給了此會。漢龍說:「這個東西放在他們那裡,比放在我手裡有價值多了!」


「你,你這還像個商人嗎?」巫少飛得知此事,又如此善意地調侃漢龍。笑完了,少飛又搖搖頭說:「不,你早就成了我們衢州文化界一道亮麗的風景,一種文化良心的象徵!」

少飛此言不繆。因為不久前,漢龍曾於無意間購買了幾十張舊照片,他發現照片的主人竟是我們衢州已故書畫名家、語文名師黃樂川先生,便忙通過筆者聯繫到黃老師的家人,將那批照片全部無償贈送給了他們。


那天,黃樂川老師的兒子包英俊手捧著那些珍貴的照片,曾含著熱淚對漢龍說道:「這些照片,是小偷來我們家偷東西時將它們從抽屜里一併倒走的,當時我們痛心之極,沒想到還能失而復得,漢龍您對我們一家來說,真是大恩人啊!太感謝您啦!」


「不客氣,這對我來說,只是舉手之勞啊!」漢龍憨憨地笑著,咧著一口白白的糯米牙,真誠地說道。


是的,這個來自安徽農村的打工仔,如今,確實已經成了衢州文化界一道令人難忘的美好風景。


四、坐擁書箱之城的青簡社長


「去各地收書的時候,常常會看到一些古書箱的碎片,好可惜!後來,我就慢慢地開始收集古書箱了,因為我覺得古書是人類文明史上留存下來的滄桑之花,而裝書的書箱也是。可以說,古書箱比古書更加難得,因為堅硬的東西,往往比柔軟的東西更易碎。」


漢龍就這樣一頭扎進了古書箱的收購工作。



也就在短短四五年的時間內,他已經收集了兩百多個古書箱,成了全國擁有古書箱最多的收藏家。


漢龍最喜歡研習那些古書箱上的字畫,儘管有些篆文他始終弄不懂其意義,他依然覺得那些古樸的文字有一種妙不可言的韻味。因為書箱上的題字,往往表達了古書箱主人的心聲。

細細觀看一隻古書箱,細細研習那書箱上的題字,漢龍說他彷彿看到了一個個古文人的音容笑貌。


正是通過那些古書箱,漢龍更加熱愛他所經營的古書業了。


一天,他在一隻紅漆斑駁的古書箱上發現了兩個隸書體的大字「青簡」。



不知為何,這兩個古樸的大字,竟像兩個鼓槌,把他的心敲成了一面戰慄的大鼓。


青色的竹簡,清寒的書生,清芬的靈魂......一時間好多意向出現在他的腦海里,他突然決定,要用「青簡」二字來命名他的書店,因為他的書店已從一間擴充成了三間,他總覺得「古書觀止」這店名,說得太滿了,與他的性情不是太吻合。


而「青簡」二字,正是最契合他心意的名字。經過與跟他一樣自學成才並深受他愛重的汪賢林大哥的商榷,他決定於2017年元旦開始啟用新店名「青簡社」,並請汪賢林為他書寫了店名。


嶄新的青簡社與十多年的古書店,就這樣巧妙地結合了在一起。店裡,除了有數目眾多的古書籍,有規模比較壯觀的抗戰文獻資料,除了有兩百多隻價值不菲的古書箱,除了有許許多多值錢與不甚值錢的古玩,還轉門辟出了一間茶室,接待文朋詩友,朋友們也經常借青簡社來做聚會的場所。


可以說,一個「社」字,真是最貼切地說出了漢龍書店在衢州文人心目中的位置。


有趣的是,每天早晨,當漢龍打開青簡社的大門時,門口往往已經有退休的老文人或年輕的小文友等在那兒了。有時一個文友要與另一個文友商談什麼事宜而沒有時間見面的話,他們只需把字條放在青簡社裡就行,青簡社,已經成為很多人共同喜歡和無限信任的心靈家園。


去年春天,連全國最有名的藏書家韋力,也來到衢州,走進青簡社拜訪了王漢龍這個後起之秀,在韋力離開衢州後,他還為漢龍寫了一篇好幾千字的長文《白手起家,獨劈書徑》。透過「青簡社」這個窗口,韋先生真切看到了衢州文脈的強盛,他在《白手起家,獨劈書徑》一文中說:「我以為衢州較為偏僻,更多的人應該是在努力向錢看,沒想到這裡有那麼多愛書之人。」韋力先生此文,在全國古書收藏界引起了較大的反響,王漢龍這個三十幾歲的小後生,也受到了更多藏書家的關注。


王漢龍,這個來自安徽的打工仔,這個曾經連送貨單上的簡單地名也認不全的無知少年,這個從舊書攤上一步步走來的年輕人,通過二十年的執著追求,通過自己感人的文化情懷,通過始終如一的大善大愛的為人之道,為衢州這個文化古城做出了不少貢獻,增添了新的光彩。



收藏 | 光緒32年間一直到 七八十年代的老課本


■光緒三十二年南洋官書局出版,金華王國楨編演,永康胡宗楙校訂:繪圖四書便蒙課本《大學》



宗聖曾子像



版權頁



後附告示



■南洋官書局出版各種教科書目錄






■光緒時期地理及手工課教科書


地理教科書中銅版插圖:吳淞炮台



■宣統元年學部第一次編纂高等小學手工教授書中自行車插圖,豪車。



大清國疆域總圖,何等壯闊,而後一直在減肥,希望再胖點。



■光緒三十年中國歷史教科書



修身齊家定天下,先修身,各種修身課本



■宣統二年俢身教科書中的第一課:事親,孝父母。現在全反著來了吧。



第八課交友,並配以彩圖示之。



■民國元年開學景



技能的重要性






■光緒年間老師備課課本



各種語文、國語課本




各種類型數學書




我的迷惑:常識與知識,到底哪個重要呢?



副課






女子專科修身教科書



童子軍課本



■新中國未成立,學生依舊要讀書,改舊制,臨時課本



■新中國各種課本



■特殊教育:抗美援朝中學語文?充教材。浙江省人民政府文教廳編



■五十年代江山鄉土課本



■文化大革命期間課本



■小夥伴們有印象了吧,咱們小時候的課本,回家找找還有否?



■衢州一中孫杏叔自編教材



■一中名師陳友琴的國文十講



我不是在書店,就是在去書店的路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歷史內參 的精彩文章:

王輝斌:宋代的詩派及其成因
名家「特型書法」之信札造假法辨識

TAG:中國歷史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