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急診醫生發生心臟驟停
急診醫生是醫療戰線最能體現救死扶傷職業精神的一群人。
急診醫生總是在最危急狀態下出現在第一現場,並承擔著患者能否存活的重任。
在生死邊緣,能力挽狂瀾的這個群體實際上也經常自己處於危急狀態。
急診醫生的疲勞,很多時候會被忽略。
因為對大眾來說,沒有最急,只有更急。
你的速度永遠達不到大眾對於急救的期待。
不是你不努力,很多時候是醫學的局限,是無能為力。
夜鷹也是在急診摸爬滾打十幾年的老司機。夜班時段接診50-60個患者,一點也不稀奇。
單純從數量上看,不足以反應急診醫生的工作狀態。
在忙碌的表面之下,是累。
身體和心理都累。
急診醫生工作中最累的一個環節是經常需要在同一個時間段內處理多個患者。例如你手上是個發熱的,但前面那個胸痛查因的正在做心電圖和心肌酶學檢查,而急診監護室還有一個心力衰竭的需要你牽掛著經過初期的治療是否有好轉,此時發燒的還沒看完,你又被呼叫出急救車,這是一個心臟驟停,你在現場經過心肺復甦,他心臟復跳了,你把他拉回醫院,今晚他還是你的,並且最終很可能還死在你的手上。
以上僅僅是4個患者同時在你腦海里盤旋,這個數字一點都不多,更多的時候可能是8-10個甚至更多,或者是可能有兩個以上生命垂危的患者需要你即刻開始行動,來穩定他們的生命體征,此時你的腦子就是要炸裂的狀態,你寫字的速度飛快,也許你沒注意的是,你的心率同樣很快。
記得有一天,我熬到早上8點要交接班的時間,在急診搶救室和急診觀察區,同時躺著5具屍體。死亡來的太集中了,以至於來不及往太平間送。
上班的時候不累,因為你沒時間累。一旦交班後,疲憊就會潮水般到來,但真要回到家上床,你卻很可能睡不著。
這對身體的負荷很大。
2015年6月28日,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急診科李晶主任,43歲,值班24小時(應該是二線班)在早上交班後,突然覺得不舒服,有嘔吐現象,打電話讓妻子接回家休息,29日下午在家中突發心臟驟停,雖經妻子與鄰居積極心肺復甦並送醫院急救,最終搶救無效去世。據同事說,此前幾日,李主任已經有胸悶冷汗等不適癥狀,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2018年1月23日,青海大學附屬醫院43歲的急診外科大夫郭慶源值完夜班,上午又去開會,11時40分突然出現胸悶、心慌、氣憋等癥狀,後做了心電圖初步排除心梗,大夫建議住院。就在同事在幫助辦理住院手續時,郭大夫突然出現意識喪失、抽搐、心臟驟停,經四個小時搶救無效死亡。
郭大夫發病突然,當時做心電圖其實並不能排除心梗,因為心梗的心電圖改變往往延後出現。在急診室,這種早期心電圖正常的心梗很多見。
從一些新聞報道的細節及視頻看,其搶救過程中居然很早就轉運至ICU,也沒有在疾病突發時關於心律的描述。大部分突發的心臟驟停,早期多是室顫,早期高質量的心肺復甦和電除顫是關鍵。如果事發第一現場是在急診,應該在急診展開施救,抓住搶救的黃金時間窗。而早期匆忙的轉運到ICU並非最佳選擇。
廣州的李主任在出現癥狀的時候回家了。
青海的郭醫生在出現癥狀的時候要去心內住院,在搶救的時候轉到了ICU。
下面這個也是急診醫生,他的經歷則完全不同。
2014年,廣州一家三甲醫院急診外科醫生,不滿40歲,因同事有事,被臨時叫到科里頂夜班。凌晨時分,他突感胸悶不適,自己感覺不妙,來到急診病房,做心電圖沒發現異常,找了兩個高年資急診護士,給他做持續心電監護,並叮囑兩個護士同事不要走開,隨後死神來了,室顫突然發生,兩個護士大驚失色,馬上開始心肺復甦和電除顫,很快復甦成功,急診外科醫生醒來,隨後轉運到導管室,冠脈造影發現檢查提示三支病變,一支完全堵塞。
當我聽到這件事的時候,我都驚呆了。
哥們,你真牛。你的謹慎救了你自己一命。
也很慶幸你有這麼棒的護士搭檔。
一場流感,擊潰了中國兒科。其實急診醫生也迎來自己的「寒流」,急診室爆滿,擁堵越來越成為常態,病人自帶沙灘椅滯留在急診大廳,急診醫療風險和壓力倍增。
急診夜班醫生最發愁的是,下一個重病人,放在哪裡治療?
而急診醫生,又何處安放自己滿身的疲憊。
※孫子去世,父親做孩子雕像,奶奶打掃不小心打碎,嚇得奶奶心臟停頓
TAG:心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