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春聯10副「王羲之、顏真卿、蘇軾、趙孟頫、唐寅」集古字
生 活 有 國 學 · 生 命 更 精 彩
只要我們能提筆書寫,就已證明我們正在前行的路上。
春聯,作為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據載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春聯的書寫和傳統國學文化、文學、書法是密不可分的。有歷史記載的最早的春聯出現在盛唐時期,這與唐代的社會經濟以及文化生活的空前繁榮是有直接關係的。
唐代的文學、詩歌、書法等在古代文化史上皆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春聯的產生無疑為新年——這一傳統節日的歡樂增添了幾份濃郁色彩,中國紅的喜慶與傳統文學書法的結合,將這一全民參與的文化活動普及開來。這也是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所以,今天我們才能有幸一覽古人留下的那許多臻品墨跡。
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提高,清代文學家梁章矩的《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都作了全面的論述,春聯在當時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文學藝術形式。
附錄*以下為我們集古字臨摹學習5位古代書法家的書體,並結合今天的春聯形式書寫完成,不足之處歡迎各位文友吐槽指正!春聯書法包括王羲之、顏真卿、蘇軾、趙孟頫、唐寅等5位大家的書體。
前幾日,我們曾寫了數十副春聯,一些網友認為:春聯收尾一定要上仄下平,甚至對我們的作品點點戳戳。其實,這種說法就好比強調:女子一定要裹腳一樣,以點概面。
春聯寫作當然要有一定的邏輯、布局、語境、平仄。但我們認為,語境、邏輯、寓意才是春聯最重要的特性。當然平仄能夠相對自然是最好的,如果我們在選擇語境和寓意時,與平仄產生衝突,我想「兩者相權去其輕」,還是應該以春聯的寓意首當其衝。
說到這裡,大家一定不難理解,試想歷代那些最為著名的詩詞名篇,要知道有很多作品為了表達作者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將修辭放在了次要的位置。
平仄、修辭是對聯的點睛之筆,對春聯有裝飾的作用。然而如果我們的國學文化水平尚未達到一定高度,便貪多務得,欲求面面俱到,實則我們會被這種「奢念」所困擾,進而影響我們的正常創作。
所以,春聯和國學文化中的其它學問一樣,需要我們日積月累,在不斷學習中進步,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出彩。我想,只要我們能提筆書寫,就已證明我們正在前行的路上。
end
分享也是一種美德
文字:東 屲|編輯:清 風
美編:一 正|審稿:子 衿
TAG:文藝古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