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順對戰兩寡婦,吵不過就撂挑子,慈禧的這一妥協到底誰輸誰贏?
文| 熊崧策
咸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咸豐病逝於熱河行宮煙波致爽殿西暖閣。咸豐駕崩的消息傳到北京,奕極為憤怒——輔政大臣里竟然沒有自己的名字,親弟弟還不如遠房親戚可靠。為了對外展示自己對皇兄的依戀,也為了探探熱河的情況,他堅決要求赴行宮奔喪哭奠。於情於理,肅順儘管百般不願意,但也沒辦法阻攔。來到行宮後,除了嚎啕大哭,表達對咸豐逝去的悲痛,最重要的是和慈禧見面。在完成了和慈禧見面,並打點好一切後,奕?沒必要再待在熱河。由於擔心肅順的刺殺,一路上奕快馬加鞭,在沿途的城市都不敢輕易居住。
正當奕在回京的路上時,奕同黨周祖培唆使御史董元醇上了一封奏摺,提議「皇太后暫時權理朝政」,「更於親王中簡派一二人,令同心輔弼一切事務」。咸豐十一年八月十一日(1861年9月15日),兩宮皇太后召見肅順等八大臣,明確表示她們決定接受董元醇的奏請,要求八大臣著手辦理。這次肅順再也不肯妥協,直接頂回去:我們是襄贊新帝的,沒有聽命於皇太后的義務,以前讓你們翻看奏摺「亦為多事」,今天這種要求斷不能再接受。慈禧堅持要肅順擬旨,准董元醇所請,雙方互不相讓,甚至達到了劍拔弩張的程度。杜翰更是言辭激烈高聲大叫:兩宮太后如若聽信他人之言,「臣不能奉命」。雙方你一言、我一句地互頂起來,嗓門越來越大,慈禧氣得兩手直抖,載垣、端華、肅順情緒失控, 「聲震殿陛」,嚇得小皇帝哇哇大哭,尿濕了慈禧的衣服。
八大臣見狀,憤然退下,焦佑瀛親自擬詔對董元醇進行批駁——「我朝聖聖相承, 向無皇太后垂簾聽政之禮」,痛斥董元醇「該御史必於親王中另行簡派,是何誠心?所奏尤不可行」。這封聖旨如要生效,必須兩宮太后加蓋「御賞」、「同道堂」兩印,因此,它也是八大臣向兩宮太后的示威。自然,兩宮太后不會心甘情願地蓋印,八大臣又氣勢洶洶地前去索要。雙方又是大吵一頓沒有結果,兩宮太后就是不把批駁董元醇的上諭發下。
八大臣使出殺手鐧——「擱車」。
「擱車」就是撂挑子,按照清朝的制度,皇帝的諭旨必須通過軍機處,幾個軍機大臣鬧罷工,任何諭旨詔書是無法繞開他們送達其他部門的,這就意味整個國家機器的「核心處理器」停止運轉,如果造成什麼差錯,再加上清代「后妃不得干政」的祖訓,兩宮太后恐怕無法面對滿朝臣子,更無法面對列祖列宗。
最初,慈禧還想抗一下,不做妥協,在慈安的勸阻下,她們決定暫時讓步,把批駁董元醇的上諭蓋章發下。肅順等人洋洋得意,年輕氣盛的醇郡王奕看不過這幫人欺負自己的嫂子和侄兒,一怒之下說「俟進城講話」,意為回京後算賬,嚇得惠親王綿愉連忙制止衝動的奕。
這一次交鋒,讓肅順覺得兩個寡婦不過如此,助長了他的輕敵。
※戰國四大名將誰最厲害?為何白起被封「戰神」「殺神」?
※一杯茶可以有多牛?美國總統找人代購,一擔賣到12萬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