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林泉成:對先天立極的幾個問題的思考

林泉成:對先天立極的幾個問題的思考

道德經·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生而為人,學而為醫,尤其是中醫人,思考是一直不曾停止下來,獨立思考是人類最偉大的行為,所以才有先哲留給我們後人的寶貴財富。

這是每個學中醫的人耳熟能詳的一句話,也是中國古人的宇宙生成觀和世界觀,至今對中華民族仍有深刻而深遠的影響。

可能大家更多地去關注「道,一,二了」,二是陰陽,那三除了陰陽還有什麼?這裡的「生」又是什麼意思?陰陽變化的動力是什麼,才能生萬物?

《易·繫辭下》:「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繫辭上》:「生生之謂易。」

「易」之為字,上日下月,即是日月的交替,陰陽的交替叫易,易有變易,簡易,不易的涵義。「簡易」說明大道至簡,「一陰一陽之謂道」。「變易」是說陰陽總是在變化的。「不易」說明只有陰陽的變化運動才是絕對的,不變永永遠遠是相對的,變化永永遠遠是絕對的,不易的。道是唯一的,不變的,而絕對不易的、不變的只有變化。所以,運動從道就開始了,道本來就是運動的,老子本人就說「反者道之動」,所以道才能生一,生二,生三,生萬物。所以陰陽轉化的動力就是變化,進一步講就是道本身,也可以是說就是陰陽本身,並不存在第三種東西讓陰陽運動。道不動不會「生」一,一不動不會「生」二,二不動不會「生」三,三不動不會「生」萬物。

《道德經·三十九章》:「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關鍵是最後一句話,萬物得一以生,道就蘊含在萬物中,萬物才能欣欣向榮,生生不息。

陽主動,陰主靜,動是絕對的動,靜是絕對的靜嗎?人死了,不動了,但組成人體的分子,原子,量子,還是運動的,而且是絕對運動的。所以動靜是相對的,陰陽也是相對的。

《易經·繫辭·六十八》:「是故闔戶謂之坤,辟戶謂之乾,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

闔是閉的趨向,辟是開的趨向。也就是說,坤本身就有閉的趨向,乾本身就有開的趨向,這裡的乾坤也就是陰陽,也就是陰有閉的趨向,陽有開的趨向,兩者一合就相摩相盪,開始陰陽化生,就開始生萬物。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二是陰陽,最大的陰陽就是天和地,因此二可以代表天地,有天地才有萬物,那麼天地之先,也就是二之先,自然就是道和一。道是無,連氣都沒有,所以道不是先天元氣,先天元氣只能是一」(引自張東教授《元氣神機》一書,張東本人的思想也本自《周易》《道德經》《內經》等典籍)。那麼三除了陰陽還有什麼,有人說是元氣,但元氣分先天元氣和後天元氣。先天元氣,也就是一,是不能直接化生萬物的。那麼只有後天元氣才可能化生萬物,而且必然是陰陽運動後達到和諧、和合狀態,才能生萬物,所以老子才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易·繫辭下》:「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只有氤氳/沖和,才能萬物化醇。氤氳就是陰陽二氣交匯和合之狀。

南朝·陳·徐陵《勸進梁元帝表》:「自氤氳混沌之世,驪連、栗陸之君,卦起龍圖,文因鳥跡。」

《舊唐書·李府傳》:「邃初冥昧,元氣氤氳。」

宋·周密《齊東野語·賈相壽詞》:「聽萬物氤氳,從來形色,每向靜中覷。」

清·龔自珍《辨仙行》:「仙者乃非松喬倫,亦無英魄與烈魂;彼但墮落鬼與神,太乙主宰先氤氳。」

所以陰陽變化的動力不是別的,就是陰陽本身。這個意義十分重大,因為在傳統觀念中,天地萬物都是陰陽化生而成,包括人,這就意味著中國不需要更高的神,人本身就可以成為自己的源動力,自己就可以決定自己的行為,所以孔子說:「我欲仁,斯仁至矣」,仁不需要別人給我,我自己想就有,不需要另一個更高的存在來給予,也不需要另一個更高的存在來保證它的正確性,我自身就是最好的保證,因為我自身就是有理有氣,有源頭。王陽明說:「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王陽明跟孔子是一致的。

題外話:

克隆羊多莉是無性繁殖出來,高度分化的成熟體細胞核本來是雙倍體,與去核卵細胞結合後卻並不能像兩個單倍體---精子和卵子自然結合那樣,就可以增殖分化,化生萬物了,因為它沒有氤氳,也不是精構,所以不能像有性生殖那樣可以自然構精,氤氳。所以要用人為的用電脈衝刺激,使之與去核卵細胞發生融合,才變成了可以分化的胚胎。最近,我國科學家研究成功的克隆猴也是如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古的詩意 的精彩文章:

TAG:高古的詩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