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對於隋煬帝的爭議為何持續千年?

對於隋煬帝的爭議為何持續千年?

前朝的歷史多是後朝編寫的,在編寫過程當中難免帶有後朝對前朝的偏見。隋朝的歷史極為短暫,從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靜帝禪讓帝位於楊堅建立隋朝,到618年隋朝滅亡僅有37年。對於隋煬帝的爭議,持續了1300多年,直到今天仍然爭議不斷,但對其的評價有慢慢趨於正面。

隋煬帝暴虐、荒淫的一生,在《隋書》與《資治通鑒·隋記》里有充分的記載,後世評論隋煬帝無疑深受這兩本書的影響。但是,不可不否認的是,這兩本書有關隋煬帝的記載,具有鮮明的政治傾向性與政治需求,因此其從材料的取捨上,難免不帶有政治偏見,以致隋煬帝一生的所作所為,被寫得一無是處。

《隋書》的主撰人是魏徵、令狐德棻、長孫無忌等人。他們都是唐初政治舞台上的風雲人物,是宣揚「以隋為鑒」政見的意見領袖。唐太宗時期,「君臣論政」的核心,都是圍繞如何「以隋為鑒」展開。也就說是,要以隋煬帝的所作所為作為歷史的借鑒,避免唐朝政治生態的崩壞。因此,《隋書》如果不極力突出隋煬帝的負面形象,又如何能夠論道「以隋為鑒」呢?又何以能夠突出李唐政權的「仁慈」呢?

事實上,與秦王朝一樣,隋朝結束了五代十國五胡亂華的割據政權,實現了中國的大一統,讓中華文明得以傳承與延續。從制度上看,隋朝建立的很多制度在唐朝得到延續。比如:隋煬帝改革官制,設五省、三台、五監、十六府;頒布《大業律》,而《唐律》就是依照《開皇律》與《大業律》修訂完成;隋朝開創的科舉制度影響至深,後代封建王朝科考制度的前身都源於科舉制度。還有開通大運河功在千秋;三征高句麗、滅吐谷渾、征契丹,破突厥、討琉球,將青海納入中國疆域等,這些影響中國統一版圖的大事,很多業績都是隋煬帝完成。

如果單從隋朝經濟、政治、文化與軍事建設方面取得的成就來看,隋煬帝的所作所為對中國歷史發展,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的,堪與秦始皇相提並論。但是,對於隋煬帝的失敗,有人歸結為一個字「急」。也就是說,隋煬帝急功近利,有些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完成的工程,都在其大位的十幾年內完成了,由於濫用國力導致民怨沸騰,最終走向滅亡。

總之,隋煬帝在位期間所取得的成就,確是很多帝王不可比擬的。這也是有人把隋煬帝與秦始皇相提並論的重要原因,也是對隋煬帝的爭議持續千年的重要原因。不過,秦王朝對中國大一統的影響至深,秦始皇是開創中國大一統格局的第一人,隋朝或是隋煬帝與之相比卻是有所不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隋朝 的精彩文章:

被忽視了的隋朝,被貶低了的隋煬帝
楊堅改國號影響國運,導致隋朝快速滅亡

TAG: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