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清朝第一廉吏,19年升11級卻無人不服,去世後皇帝為他破例

他是清朝第一廉吏,19年升11級卻無人不服,去世後皇帝為他破例

原標題:他是清朝第一廉吏,19年升11級卻無人不服,去世後皇帝為他破例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各位朋友晚上好!子淵之前曾為大家介紹了清朝廉吏孫嘉淦的故事,引發了讀者的強烈反響,今天咱們就來聊聊一位更具傳奇色彩的大清官。



▲晉劇《于成龍》劇照

于成龍,字北溟,山西永寧州(今呂梁方山縣)人,祖籍位於今呂梁柳林縣於家溝村,被康熙皇帝贊為「天下廉吏第一」。早在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年),于成龍就參加了鄉試,因發現考官收受賄賂,便在試卷上寫文攻擊,結果出榜後只考取了一個副榜貢生。副榜貢生雖然不算中舉,但可以參加後面的會試。會試之後,于成龍以贍養其父為由,放棄了做官的機會。



▲清朝國子監


清朝建立後,于成龍也參加了多次科舉,但都未能鄉試及第。後因生計勞累奔波,只得暫時放棄科舉。順治十八年(公元1611年),于成龍進入國子監,結業後清廷將他分配到偏遠荒蕪的廣西羅城擔任縣令(正七品)。因非科舉而入仕途,其前途可謂渺茫。其次,廣西羅城過於偏遠,親人紛紛勸阻,但他懷著「此行絕不以溫飽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抱負,毅然辭別父母妻兒,隻身赴任,時年44歲。


▲清朝廣西地圖


說起來,清廷對廣西的有效統治還不足兩年。于成龍上任之初,只能住在當地的關帝廟中,因為亂世之初,盜匪橫行,他採用重典治理羅城,很快將縣城治安整頓了一番。同時,他又鼓勵農耕,還以身作則耕種農作物。為發展農業生產,流民只要肯在羅城定居,縣令于成龍就會親自歡迎並鼓舞其放心生產。在他的治理下,羅城發展很快,三年任期結束時當地百姓十里相送,人稱「於青天」。


因其卓越表現,兩廣總督金光祖在考核中將他評為廣西省唯一「卓異」。于成龍遂升任四川合州知州,此後又歷任湖北黃州府同知、知府,同樣在考核中被評為「卓異」。連續三次因工作成績卓越而考核的「卓異」,于成龍的光輝業績無法掩蓋,他由此進入康熙皇帝視線。事實上,這樣的成績在整個清朝也極為少見。



▲康熙皇帝畫像

普通官員一旦進入皇帝視線,只要不犯錯誤、有能力,那麼升遷幾乎是註定的。于成龍此後果然平步青雲,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起出任兩江總督(從一品)。對於他19年間連升11級的驚人速度,卻從未有人提出反對意見,或許是因為于成龍除了工作成績突出外,還有獨特的人格魅力。


于成龍調任湖北之後,依然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如不是被人發現,很難想像他竟然和僕人吃的一樣。擔任兩江總督時,人們赫然發現這位封疆大吏居然吃不上肉,整天都以青菜下飯,一時間全省嘩然,給他起了個「於青菜」的綽號。值得一提的是,于成龍不僅嚴於律己,御下也非常嚴格,因此無人敢在他眼皮子底下謀私。他撰寫的《新民官自省六戒》,更是被被奉為清朝地方官的行為準則。在執政方面,他秉公執法又不濫用刑罰,多數冤假錯案得以在他手上平反,時人稱之「於青天」。



▲于成龍故居

從政二十餘年,于成龍與家人聚少離多,赴任從不帶家眷,孑然一身。在兩江總督任上,于成龍終因操勞成疾去世,遺物僅一件朝服。康熙皇帝破例親撰碑文,金陵百姓聞之痛哭流涕,送葬隊伍多達30萬人,綿延二十餘里,哭喊嚎啕掩蓋長江流水之聲。

微信公眾號:趣觀歷史,每日為您甄選好玩有趣的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他是明朝頭號漢奸,聞訊妻子出家老母痛哭,兄弟發誓不踏清朝土地
中國深山有一奇特民族,恪守使命三百餘年,最早發現者卻是日本人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