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評價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事件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如何評價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事件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焚書坑儒」,首先「焚」的是哪些書,「坑」的是哪些「儒」;然後就是原因;最後,到底秦始皇大帝「焚書坑儒」的影響。

「焚書坑儒」真相我們該相信誰?

這個事件的表象。秦始皇燒毀了大秦以前的書籍,活埋了很多「儒」士。說明: 這裡的「儒」不等於儒家的「儒」,通俗點指讀書人、術士、方士(煉丹、尋仙、占卜等會法術的人)。秦始皇給人留下「毀古書」+「濫殺人」的暴君影響。真如此嗎?不見得。秦滅六國,理論上當時中國6/7的人會恨他,會把他惡名往死里傳。

我們應該相信的人是司馬遷。司馬遷20歲出頭做大漢太史令,此時距離「焚書坑儒」只有60-70年(大概時間)。相當於新中國成立到現在的時間。司馬遷年少就周遊各地,見多識廣,博聞強記,以他家世、學識、高官和影響力,他不可能對如此大事件不清楚的。而且,司馬遷的爹爹就是前太史令,這前後承接算是雙保險。

關於「焚書」司馬遷是怎麼說的?史記記載「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這些「醫藥、占卜、農牧」等,實用、技術和農耕書籍並沒毀(另,諸子書籍也有保留)。可見秦始皇想焚的是關於某類「思想」的書,有針對性。

丞相李斯和太子扶蘇的主張。大秦是中央集權制,實行「郡縣制」(隸屬)。周朝則不是,有幾百個諸侯國(「獨立」)。當時有人建議沿襲周制分封加爵,丞相李斯斷然反對!秦國幾代人努力才一統霸業!現在想倒回去,這不是扯淡!李斯進諫秦皇全國嚴令禁止「仿古非今」。扶蘇同樣認為,「天下初定,國人多通孔儒古法,官員學士若沿古制治國,國將不穩啊」。為加強中央集權,防止倒回分封制,於是秦始皇「那燒書啊!還等什麼!」

主要焚了哪些書。主要針對的是《尚書》、《道經》和《詩經》。《尚書》記載的是上古君王和賢士的治國理念(如分封制);《詩經》多歌頌過去君王功德;《道經》,首先這個不是《道德經》,因方士忤逆了秦皇,卻藉機傳道(秦皇觀點),所以一怒燒之!他當然不希望這些書籍思想廣被宣傳。一,秦始皇認為自己才是千古第一帝王;二,秦朝推翻了與之背道而馳的前朝分封制。

可見「焚書」目的是統一思想,加強中央集權制度,嚴防「周朝復辟」。它穩固了中國的統一。這是重要而保險的一步,有著積極的意義。相比之下,大中國的統一才是歷代最重要的事——亘古不變。

關於「坑儒」。《史記》中一直都沒用「坑儒」這個詞。因為坑殺的並非所謂的「儒士」,而基本都是術士、方士和妖道。前面提到方士傳道惹怒秦皇事件,還有大家知道的所謂「仙丹、仙術」事件。秦始皇先被坑,後被誹謗詆毀專橫暴君。秦始皇橫掃天下,大地都踩在他一人腳下,受得了這些「妖人」的氣?!盛怒之下以「妖言亂國」之罪直接埋了一個營的方士。這就是所謂的「坑儒」。但是痛恨秦始皇的人多了去了,就傳成「迫害儒士,濫殺讀書人」。

可見,秦始皇埋的並非我們概念上的「儒士」,基本都是所謂會法術的人士,並不是主流學士。雖然多不是什麼正經人才,甚至有些「鳥人」,但一下幹掉四五百人也夠狠的。所以這個惡名也落下了。

總結,「焚書坑儒」存在很大程度的虛構,秦始皇只燒了某類書籍,坑了多無實用的所謂術士。它的目的是為了全國統一思想,就像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有著極其積極的意義,穩固了中央集權和國基。一個強大的統治階級做了它應做的,但過於殘忍和極端的做法,讓古典文獻蒙受損失,也留下了暴戾惡名。統一思想的同時也堵住了不同見解和思想,這並不利於長遠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代歷史故事 的精彩文章:

一代賢后衛子夫育有3女1子,死後僅用又薄又小的棺材葬於長安南郊

TAG:古代歷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