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楊昌濬(1825年—1897年)晚清軍事將領

楊昌濬(1825年—1897年)晚清軍事將領

楊昌濬(1825年—1897年),字石泉,號鏡涵,別號壺天老人,晚清軍事將領,湘鄉縣神童鄉豐樂三十八都(今湖南省婁底市婁星區西陽鎮)人。他自幼聰慧,身材魁梧,臂力過人,二十歲跟隨道員羅澤南讀書,二十五歲補縣附學生員。

太平軍興起之後,他追隨左宗棠、曾國藩等創辦湘軍團練出身,授予訓導、教授等職位,後因父親病重請求回家。咸豐十年(1860年),左宗棠幫辦兩江軍務的時候招攬楊昌濬復出,任知縣加同知、衢州知府、浙江儲運道、浙江布政使、浙江巡撫等職。任浙江巡撫七年,因錯批「葛畢氏謀害親夫」案被革職。光緒四年(1878年),左宗棠督辦新疆軍務,楊昌濬在幫辦軍務中再次崛起。先後擔任甘肅布政使、署理陝甘總督、漕運總督、閩浙總督兼福建巡撫、陝甘總督兼甘肅巡撫、兵部尚書等職。官至太子太保。

早年時期道光五年(1825年)農曆九月初九,楊昌濬出生於湖南省湘鄉縣神童鄉豐樂三十八都(今湖南省婁底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埠橋街道辦事處宋家村居委會)。他自幼家貧如洗,其父親楊仲明是當地鄉村裡的普通手工藝人。道光十五年(1935年),他九歲的時候母親就因病去世了。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楊昌濬往左氏芭蕉山館拜著名的湘軍將領羅澤南為師,學習程朱理學和武藝。咸豐元年(1851年),他考中生員。

咸豐二年(1852年),太平軍進入湖南,他跟隨羅澤南在籍組織團練。咸豐四年(1852年)夏天,他跟隨羅澤南轉戰湖北;十月,羅澤南率湘軍所部攻太平軍于田家鎮對岸半壁山,楊昌濬逞勇先登,羅部接連攻下廣濟、黃梅,楊昌濬因為幾次戰役功勞都很大被提拔為訓導(縣學教官副職)。後來他又跟隨湘軍出征江西、安徽的太平軍,在楓樹嶺與太平軍大戰,連續攻下德興等地,又在高沙大戰,下攻下婺源,多次建立功勛,被遷為知縣。咸豐六年(1856年),他與劉蓉在家鄉辦理團防,被提升為教授(府學教官);就在這一年,他父親去世,他回家守孝三年。

進入左幕咸豐十年(1860年)五六月間,左宗棠在長沙金盆嶺編練「楚軍」,楊昌濬以三個月為期應邀入幕;八月,他跟隨「楚軍」取道醴陵進入江西;十月,楊昌濬與總理營務的王開化率領四營在贛東北的楓樹嶺大敗太平軍;十一月,楊昌濬率親兵營攻陷德興、婺源,遂遷知縣,加同知銜。

同治元年(1862年)正月,為牽制太平軍,縮小太平軍的控制範圍,配合湘軍對天京的作戰,清廷命左宗棠為浙江巡撫後率領「楚軍」全部8000人進入浙江地區,與太平軍侍王李世賢的20萬人馬作戰。三月,會攻石門花園港,他們越過河流進入花園港之內,忽然北風颳起,大雨如注,清軍的火箭失去了作用,-也無法點燃,所以不得已撤退;其後左宗棠部其餘軍隊進攻江山,楊昌濬與劉典、劉璈分三路攻石門,破壘七座,終因太平軍奮力堅守,未能得逞。五月,左宗棠因為楊昌濬性情恬裕,屢辭保薦,廉明篤實,曉暢戎機推薦他為浙江省道員銜;七月,左宗棠攻龍游(今併入浙江省衢縣、金華縣),楊昌濬率軍在蓮塘、孟塘等地擊潰太平軍。李世賢因為龍游告急,分兵三路赴援,中路攻取了清軍劉培元的大營,楊昌濬依靠高山的地形向下攻擊,擊破中路的太平軍。九月,左宗棠經過與李世賢的反覆爭奪,終於佔領皖浙邊境的衢州府,命楊昌濬為衢州府知府。同年十月,天京(今江蘇南京市)告急,李世賢派李尚揚、李遇茂、劉政宏等扼守湯溪(今併入浙江金華縣)、龍游、蘭溪,自率一軍回援天京。

鎮壓叛亂同治二年(1863年)正月,清軍攻陷湯溪。龍游的太平軍因腹背受敵,棄城往東跑。楊昌濬等躡蹤追至湯溪,與清軍蔣益澧部內外夾擊,再次擊敗太平軍;九月,清廷授楊昌濬為浙江糧儲道;十一月,與蔣益澧、黃少春等合兵共一萬三千餘人進攻餘杭西北;十二月初三,楊昌濬進攻杭州北門,兩軍激戰。這時,雨雪兼旬,太平軍堅守不動。二十五日,天氣放晴,楊昌濬等連破餘杭五卡。第二天,再攻餘杭北十里的林清堰(康王王海洋駐地),中伏敗退。同治三年(1864年)二月二十五日,楊昌濬率軍破杭州、餘杭,加按察使銜;三月,左宗棠入駐杭州,楊昌濬奉命督清軍北上,攻佔湖州府(府治在今浙江吳興縣)武康縣城(今併入浙江德清縣);然後分兵進駐三橋埠,與湖州南路清軍連成一氣;五月,湖州太平軍往逃至泗安、梅溪,楊昌濬由牌頭進桐嶺進行阻截;六月,北攻安吉受挫;七月,安吉太平軍棄城西走,楊昌濬率各營由吉安、孝豐(今併入浙江安吉縣)追至安徽寧國縣境,與劉璈部合擊太平軍,抓獲太平軍七千餘人;十二月,授浙江鹽運使,旋升浙江按察使。

同治四年(1865年)八月,左宗棠上奏朝廷,稱楊昌濬在鎮壓太平軍的過程中鞠躬盡瘁為朝廷效力,功勞卓著。朝廷能否對其恩賞,請求朝廷恩准將楊昌濬從浙江按察使提升為加布政使銜,並賞給楊昌濬以下三代二品官銜的封賞,以示優異。

同治五年(1866年)二月,左宗棠督軍前往福建,清廷命楊昌濬為浙江布政使,負責處理浙江善後事宜。同治八年十二月,清廷又命楊昌濬為署理浙江巡撫,為官浙江同治九年(1870年)八月,楊昌濬正式擔任浙江巡撫一職。經歷多年戰爭摧殘後的浙江百廢待舉,楊昌濬帶領浙江百姓鑿湖導河,興修水利,發展農桑。楊昌濬曾作詩:「手植垂楊三萬株,春來新綠滿西湖;他年若過雙堤路,漫道棠陰繼白蘇」。「天津教案」發生後,英、美、法等七國聯合向清政府「抗議」,並在天津、煙台集結軍艦-。

同治十年(1871年)三月,楊昌濬親自前往往寧波、鎮海,巡視海口,籌辦防務。他上奏清廷說:「我們想要自強的辦法,最好學習西洋人的軍事技藝,學習他們的長處。

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一月初四日,他又就海防問題上折,認為日本侵台事件雖已了結,但難保日本以後不會借故向我國挑釁,所以為了抵禦外辱的長遠打算,必須要依靠備戰進行堅守。即使是保持如今的和局,也要有所準備,又稱:「外國的軍事雖然強大,如果我們的百姓齊心協力,他們也不敢在眾怒之下公然挑釁,所以我們必須要整頓吏治,以此來鞏固民心」。此時,浙江象山、寧海兩縣農民常0去濱海「封禁」的南田島耕墾,楊昌濬認為不應該干涉,遂奏准弛禁。光緒元年(1875年),楊昌濬因餘杭葛畢氏案被革職。

任職西北光緒四年(1878年)四月,楊昌濬又被起複,左宗棠因西征事務繁雜,幫辦劉典因病求去,遂上奏清廷,調楊昌濬代劉典主持後路軍政事務。楊昌濬於十二月抵達蘭州,幫辦甘肅、新疆善後事宜,獲四品頂戴。

光緒五年(1879年),又獲准專摺奏;九月,獲二品頂戴,署理甘肅布政使。

光緒六年(1880年)正月,楊昌濬因為曾經為籌措西北的軍餉出過力,所以獲頭品頂戴;七月,左宗棠在哈密奉詔回京;十一月,楊昌濬護理陝甘總督,與劉錦棠會辦新疆的善後事宜,對新疆建省做出了重要貢獻。

光緒七年(1881年)八月,朝廷授楊昌濬甘肅布政使的職務。

光緒九年(1883年)二月,又任漕運總督之職。

總督福建光緒十年(1884年)七月初三,法國艦隊襲擊福建水師和福州船政局,對中國的東南海防造成很大損失;七月九日,清廷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福建軍務,福州將軍穆圖善、漕運總督楊昌濬作為他的副手;同年七月二十八日,清政府任命楊昌濬為閩浙總督,領兵督防颱灣;十二月底,法軍集結在媽祖澳,楊昌濬率親軍巡視沿海營壘,出福州巡視閩江下游南、北岸,又至閩江口長門、金牌炮台視察,並檢閱守軍。他命軍隊從馬尾江底打撈出18墩大炮,分別安裝在長門、金牌等處,在林浦、魁岐、閩安等重要門戶鞏固了防守力量。同時,他下令撤除各海口水道的標識,在沿海各港口遍布水雷。其次是他進行了軍紀和兵制的整頓,在兵營中重振旗鼓,命令軍士試槍放炮,壯大聲威,同時在兵營中淘汰老弱增加年富力強的士兵。光緒十一年(1885年)六月,楊昌濬兼署福建巡撫;光緒十二年(1886年),楊昌濬等上疏,指出:「台灣是中國前往南洋的門戶,也是中國沿海七省的前沿,朝廷將台灣改設巡撫,可以加強對台灣的控制,這是保衛我國東南海疆的大計啊」,又上 書說:「福建和台灣本來就是一省,如今將其分為兩部分,還仍然應該唇齒相依,讓他們互為犄角、相互援助」。在推動台灣建省的問題上,作為地方的最高行政長官楊昌濬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光緒十二年(1886年),清廷決定將台灣從福建分立成省,命楊昌濬與劉銘傳共同籌備建立台灣行省。為了使台防能有確實保證,他積極設法籌措經費,建議由閩海關、福建各庫局每年協銀四十四萬兩,加上其他各海關協銀共成八十萬兩。

晚年逝世光緒十四年(1888年)二月,楊昌濬調補陝甘總督;光緒二十年(1894年)正月,因慈禧太后六十壽誕被賞加太子太保銜。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七月,甘肅的回族勢力掀起反清起義,很快就席捲湟中、河州(今甘肅臨夏)、狄道州(今甘肅臨洮)一帶,楊昌濬因防範不嚴,鎮壓不力而被清廷革職留任;十月,開缺回籍。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楊昌濬在湖南省城長沙病逝。逝世後,清政府誥贈其為太子太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緒 的精彩文章:

光緒帝的死亡爭論了一百多年終於結束了,真相與這個女人有關
光緒也是個普通人,渴望遠離內心的孤獨與寂寞

TAG:光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