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遊戲化學習,讓大腦不再孤獨

遊戲化學習,讓大腦不再孤獨


最近,線上知識互動遊戲百萬英雄和沖頂大會火爆了全民的朋友圈。在知識喧囂的背後,我不禁在想,為什麼本來很冷門的知識問答,會讓大眾狂歡?難道和《貧民窟的百萬富翁》里一樣,獎金才是最大的原動力?




但在王思聰看來,他熱衷於撒幣的原因,恐怕是因為,這將是有史以來參與人數最多的線上遊戲。遊戲,造就最洶湧的流量。




所以,與其說這是娛樂時代,不如說這是遊戲文明。波茨曼娛樂至死的預言不一定成真,遊戲推動新的文明進程卻正在發生。




對於遊戲,《遊戲改變教育》里做過這樣的比喻:


    

遊戲就像是在黑夜之中嗶啵燃燒的一堆營火。曠野中央,人們聚攏在這堆營火周圍,火光照耀出一個奇異的「魔圈」。在這魔圈之中,我們可以暫時放下對周遭黑暗的恐懼,因辛苦工作或艱難旅途而疲憊的身心也得到了慰藉與溫暖。




不僅如此,我們在其中能夠輕易建立人際關係,那些現實中費勁的東西,例如打破沉默,互動了解,情感表達,在遊戲中都變得輕而易舉。




成年離家,對遊戲的渴求逐漸降低,然而遊戲帶給我們的體驗、情感、認知和社會關係,仍然長久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這就是從古至今陪伴人類文明發展,從小到大讓人們感到快樂的遊戲。




讓大腦不再孤獨




遊戲不是岳雲鵬的相聲秀,它帶來的不僅僅是快樂。




在今天,美軍用專門開發的軍事化遊戲,給美國大兵模擬真實的戰場環境,從而更好地訓練;大型公司對新員工培訓,藉助遊戲來讓員工快速融入團隊;小學生玩三國遊戲對三國歷史爛熟於心......




但還有很多人(包括年輕人)仍在談論遊戲的危害,

對遊戲的偏見根深蒂固,讓他們逐漸喪失對科技與未來的想像力。



就連著名音樂人宋柯老師都在最近的演講中大膽預言:未來遊戲將統領一切!




反而是遊戲帶來的好處,逐漸被學界認可:更低水平的額頂網路讓注意力更集中,更強的體驗讓記憶力更深刻等等。最新的實驗顯示,遊戲甚至有盜夢空間般的植入能力。




斯坦福大學的研究者凱瑟琳·塞戈維亞邀請了60名學生來實驗室,給每人佩戴上虛擬現實眼鏡,每個人都體驗了幾分鐘的沉浸式模擬幻象,在其中他們和鯨魚一起游泳。



兩個星期後,研究者向這些學生提問:你是不是曾經和鯨魚一起游泳?有半數的孩子回:是的,我曾經這樣做過。這種現象可以用一個詞來

描述:

假信

。大腦享受幻想,在某種層面上它相信鯨魚是真實的。




所以現實經驗和研究結論,都在反覆確認一個事實:

遊戲會給玩家帶來快樂、安全、依賴與成就感。




愛學習不是可笑謊言





知乎上有一個英語教師將教學遊戲化的答案,就很好地說明了遊戲如何融入我們的學習中。




有一

天清晨

,我騎車去上班。街上一片空闊,忽然有兩個班上的學生從街旁一棟樓里跑下來,看見我就匆匆跑了。我抬頭一看,樓上有個網吧。




從那時起,我心裡經常琢磨:為什麼學習比較差的孩子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打怪升級的網遊上,卻無法專心學習哪怕半小時?




為什麼他們在遊戲中能很好地執行戰術紀律,在現實中卻不停破壞紀律?


遊戲中有什麼可以牢牢吸引他們的東西是教學中所沒有的?


能不能設計一個類似網遊的制度,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樂趣?




後來我明白,不只是樂趣,更重要的是價值感和認同感。




所以我著手嘗試「教學遊戲化」,這個設計是基於小組合作學習的,其根本目的在於激發和維持學習動機。




開始時是最簡單的測驗競賽,比如抽查20個單詞,然後每個小組計算組員的均分,決出優勝組。學生們的積極性異常地高。




之後建立積分制,允許每個小組給自己組取名等等,給他們更多的參與空間。




之後還出現組長帶著組員「圍逼」同學背書,「學渣」在小測驗中得了100分,全組甚至全班為他鼓掌歡呼的情況。某「學渣」甚至高喊:我今晚什麼都不幹也要把英語作業做了!




僅僅簡單的引入遊戲競賽機制,就讓學習變成一件開心好玩的事,從極度抗拒變成熱情參與。

學生缺乏學習動機的原因是長期在競爭中失敗,而在這個例子里,競爭是一個被周圍人不斷鼓勵的遊戲。每個學生最終都是贏家。




遊戲以一種自洽的方式讓我們成為更好的學習者。




遊戲化佔領生活





其實就像孩子一樣,成年人也愛玩遊戲,看看你手機里的消消樂或者王者榮耀就知道了。同時我們也像孩子一樣,沒多少人願意說自己愛學習。




如果成年人並不是以我們熟知的方式看待學習,而是把它看作孩子們夢寐以求的那樣:一個超大、超好玩的遊戲,將會怎樣呢?




那時候的我們不用去人滿為患的圖書館,安靜的書桌就在手機里;我們會呼朋喚友,共享知識旅程,學習從此不是一個人的事;我們對學習的熱情也會空前高漲,每個人的書本就是一場盛大的遊戲。




遊戲是未來生活的水和電,所有的娛樂、學習甚至工作都將以遊戲化的形式存在。

程序員可能會玩一款叫《代碼榮耀》的遊戲來進行工作,學生可能會因為《高數逃生》而愛上數學,老人會因為在《模擬人生》里扮演一個活躍的年輕人而不再感到孤獨。


        


那時候,遊戲不再是工作學習之後的獎勵,遊戲就是工作本身,遊戲就是學習本身,遊戲就是所有活動的核心。




但是將學習遊戲化並不容易,人們需要一種「心理社會性延緩」,也就是有一個環境,一段時間,可以在其中嘗試自己的學習方式,不用害怕,不用承擔後果。




也就是說,我們需要教育行業出現第一個不怕背負,能夠推出一個可以嘗試的遊戲化課程,作為我們連接未來的過渡橋樑。




落後的解決方式是學會玩






目前,國內高校及教育界尚未認同遊戲化學習的理念,市場上的教育產品還比較傳統和刻板,內容在走向精品,但理念仍然是幾十年前的那一套,換湯不換藥。人們對於遊戲的偏見難以改變,生怕它污染了教育的一池清泉。





哪怕是年輕人,也不認為遊戲能成為主流的學習方式。




相比之下,美國已經在不少學校開展遊戲化學習的試點運行,在未來教育的競爭里,我們已經落後。落後就要追趕,來自英語流利說的懂你英語課程,是目前最接近遊戲化教育的英語學習課程。




作為教育行業的學者,我一直在關注國內外的最新研究,看遊戲是如何改變教育,如何讓年輕人像愛遊戲一樣愛上學習。通過朋友推薦,我成為了懂你英語課程最早的用戶之一。




這個課程的奇妙之處就在於:它並不是想把我這樣的學習者變成遊戲玩家,而是正在將年輕的遊戲玩家們變成學習高手。




比如最近很火的微信小程序「頭腦王者」,用簡單的知識問答遊戲,將年輕人變成了中華百科全書。巧合的是,懂你英語早在兩年前,就把課程設計為類似「頭腦王者」般的遊戲闖關模式了。




如果學英語都能這麼有趣,還有什麼理由不去學呢?

大多數人(包括我)只是想痛快地玩遊戲,順便把英語搞定。畢竟英語的重要性不用多說,只是缺乏學習動力。這就是我特別愛用懂你英語這樣的遊戲化產品的原因。




課程一開始會先做個5分鐘的等級測試,這個功能可以說很game了:什麼等級的英語水平就打什麼樣的怪,最終的BOSS當然就是打敗口語大魔王!







比起那些麻煩的線上課程,它最特別的地方在於:

像遊戲一樣隨時存檔

一旦開始課程,裡面就會出現進度條,隨時存檔退出。我經常用碎片化的時間,拼出半個或一個小時來學。這功能,簡直是加班狗的福音。


 


玩遊戲當然要風風火火通關才帶勁嘛。課程設定的是闖關模式,闖關內容很豐富,比如說角色扮演部分,就是和

AI系統模擬真實對話,很逼真,不知道的還以為我在和美國人發語音信息。


 


並且,通關了一張卡片才能開啟下一關。要拿到一張卡片的

24顆星星,難度非常大,像王者榮耀的排位賽,強迫症處女座的就很喜歡去刷滿星。為了拿到24顆星,我同一個學習群的學員甚至在一關闖了20遍......




後來這個學員很氣憤地在學習群里控訴:為什麼這課程不像手機遊戲一樣,

搞個

氪金機制

,花錢就能通關~群里的小夥伴全都笑翻了哈哈哈~有錢都不能通關也是蠻

苦的~







一個人戰鬥很苦逼,一群人戰鬥就很歡樂。開始課程後,我們會加入打卡戰隊群,並在戰隊教練的帶領下,隨機組建3人戰隊,每天小夥伴們都會學習打卡互相督促,偷懶了還有溫柔的教練私聊鼓勵。幾個月下來

進步很明顯,自己特別有成就感





課程里自帶金幣獎勵機制,學習得分越高,就能獲得越多的金幣。這不是很重要,真正重要的財富在於——我玩著玩著就成了

native speaker


 


如今,這款如同遊戲的懂你英語課程


暢玩半年只需499元

半年後玩到一定的分數標準,就能和我一樣全額退學費,直接在支付寶退款。


 


我和一起學的朋友開玩笑說,這種玩法

讓我每天早上一睜眼,就感覺別人欠了我錢,要通過練英語,把錢要回來。


 


希望你和我一樣,在家,在學校,在地鐵里,在每一個方便打開懂你英語學習的地方,都能玩得很開心!





點擊

閱讀原文

,立即購買課程玩英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連岳 的精彩文章:

別說「浮躁的社會」,那隻能證明你傻
我要六點半前起床,直到我買了房子

TAG:連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