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隴上書家王培龍

隴上書家王培龍

隴上書家王培龍

——書法家王培龍和他的書法創作

王新軍

在今天的甘肅書法界,對於王培龍先生書法創作的評介文章還不多,究其原因,我覺得主要有二:一是王培龍先生的低調,我這裡所說的低調,是指他律己利人的處世態度和不事張揚的習書作風。二是正當王培龍先生書法藝術漸漸走向成熟並逐漸形成自己風格的時候,他卻離開甘肅省會蘭州,遠赴地處關外一隅的玉門參加一個大型水利工程——疏勒河水利項目建設。這一去便是近二十多個年頭,時至今日,他還工作在這個建設項目上。這樣的事會有人唏噓,會有人嗟嘆,當然也會有人竊喜。遠離了一些所謂的中心,便遠離了熱鬧;遠離了一些所謂行家的視野,便彷彿被邊緣起來了。事實上對於一個從事藝術創作的人來說,有時候這種被邊緣,往往會產生至少兩種結果,一種是這個人從此在這個行當里變得更加業餘了;一種是這個人會把這種被邊緣等同於卧薪嘗膽般的苦修,厚積薄發,終將在藝術之旅上得道——取得自己獨特的東西。作為書法家的王培龍先生,便是後者。

王培龍,筆名田野,號醉墨居士、靜遠齋主人。1958年6月生於河北霸縣。幼年隨父來到甘肅蘭州,當過知青,上過大學。現供職於甘肅省疏勒河流域水資源管理局(駐地在玉門市)。系中國書畫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會員、甘肅省直屬機關書畫協會常務理事、甘肅省書法家協會會員、玉門市文聯副主席、酒泉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玉門市書法協會主席、八屆政協常委……這樣的名頭羅列起來,是有些枯燥的,但其中卻隱含著一個藝術家成長的艱辛歷程。王培龍先生8歲習書,數十年不輟,古今名帖幾乎都被他認真臨過。其中尤以隸書三大名帖之《曹全碑》、《史晨碑》、《乙瑛碑》;草書《孫過誕書譜》、《王鐸草書詩卷》;楷書《歐陽詢九成宮碑》、北魏《鄭文工碑》、《張猛龍碑》、《張玄墓誌》及劉炳森隸書千字文臨寫得最多最久,至今仍置於案頭,隨時臨寫。當然,王培龍先生經常研習的還遠遠不止這些,其涉獵範圍更不僅限於書法這一領域。楊守敬曾在《學書邇言》中說,學書有三要:「天分第一,多見次之,多寫又次之。」之後又增以二要:「一要品高,品高則下筆妍雅,不落塵俗;二要學富,胸羅萬有,書卷之氣,自然溢於行間。」這是一個書家應該具備的東西,這一點對於作為書法家的王培龍來說,是默記於心而且付諸於行動的。只有學識深厚的書家,對傳統才會有自己的理解,其審美的積澱才會滲透到作品的意境和氣韻中去。「學問深時意氣平」,王培龍的書法正是基於他嚴謹認真的學書風格,字裡行間才蘊含了深深的學問氣。一個沒有學養的人,如何成就他書法家的地位呢!

當下的中國書法界,心浮氣躁、逞才驕物、橫塗豎抹的造作之書觸目皆是。隴原書法界也概莫能免,王培龍的書法作品卻以其「不激不厲、風規自遠」的境界與其間流淌的妍雅之風,與此現象形成顯明對比。他作品中蘊含著的默默的書卷氣息,更是展現出一種高遠之趣。

從王培龍歷年所書作品中,可以看到他書風形成的簡要軌跡。王培龍對隸書雖情有獨鍾,但在他的筆下,隸書顯然變得平和了一些,洒脫了一些。而他的楷書又揉進了隸書壯碩穩健的一些特點,讓人耳目一新。他將隸書的樸厚、草書的意態融入了自己的書法創作當中,找到了符合自己審美、符合自己情性的書法形態。在習書的道路上,他一步一個腳印漸漸進入今天的自我之境,展卷時揮灑自如,落筆處得心應手。

事實上早在2003年,王培龍的書法就以其爽健流利,紮實穩健的風格引起了甘肅書法界的關注。那年底,他的個人書展在省城蘭州舉行期間,其書法作品甫一露面就受到書法家、書法理論家秋子先生的高度評價。次年春,在蘭州市博物館舉行的《葉鵬飛、朱培爾、葛鴻禎、秋子、秦理斌、王培龍、宋作義》南北七人書法作品聯展上,王培龍的書法作品再次以其俊逸剛勁之風,引起業界關注。2005年,他的書法作品集《王培龍書法選集》出版了,這是王培龍第一次對自己書法創作的一次大的總結和展示,更是邁又一個新台階的開始。

近年來王培龍的作品曾多次參加全國及省內展覽和大賽,並多有獲獎。其書法作品被收藏、勒石、入典、制匾者甚多。他的樸實書風也得到了遠近書法收藏愛好者的追捧。前些年「王培龍書法作品展」在河西文化名城酒泉舉行,開展短短三個小時,展出的近百件作品就被聞訊趕來的書法迷們預購一空。這種情況,在當下是少見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陽關雜誌 的精彩文章:

TAG:陽關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