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民族,只要融合了漢族,最終都能強大」,這是真的嗎?
突厥的興盛,完全源自當初突厥人與我們漢人的大量融合。看到這種說法,想必大家都會陷入迷茫之中,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得從我國隋朝的史書隋書講起。隋書中,明確表明,隋朝末年突厥作亂,正是因為中原人大量依附於突厥人,才會使得突厥日漸興盛,所向披靡。
這種說法不僅在隋書中有所記載,在其他史書中都有相似的情形發生,例如:隋朝大業之亂開始的時候,正趕上突厥咄吉可汗繼承王位,當時,不少漢人都做了「漢奸」,恃強凌弱投靠突厥。在這個時候以契丹為首的部落實際上都是屬於突厥的。
與此同時,許多趁亂起義的漢人也紛紛歸順突厥可,突厥在這種勢頭之下,兵力猛漲,空前絕後,甚至,達到了百萬之數。時至今日,我們已經無法判斷當初有多少中原漢人做了牆頭草倒向突厥,但是,史籍上記載這群依附於突厥的漢人們曾建立過一個十分小的政權。
在公元618年,江都這個地方發生了政亂,楊廣被叛軍聯手殺害,這個時候楊廣的老婆蕭皇后帶著楊廣後人被亂軍挾持到聊城這個地方。過了一段時間,竇建德率領大軍攻破聊城,將蕭皇后救出並暫且安置在武強縣。此時,蕭皇后的小姑子,也就是楊廣的堂妹,正是突厥可汗的妻子,她請可汗派遣使臣迎接蕭皇后前往突厥。
竇建德自然無法拒絕,就這麼送蕭皇后前往突厥。
當時,因為戰亂漂泊到突厥地區的隋朝百姓們立即擁楊政道為新的隋王,並且,在突厥地區建立了新的政權。在當時,流落到突厥地區的中原官員、老百姓們全部都在楊政道治下,並且,當時這個小小的政權也被稱為「大隋」,歷史上把這個政權叫做「後隋」。
在楊政道的統治下,所有規章制度都依照隋朝,楊政道在定襄地區就有隨從數萬。
那麼,突厥人為何能夠容忍楊政道在此地建立政權呢?
用句當時突厥最高領袖——處羅可汗的話來說:「當初我的父親丟了突厥國土,全都仰仗隋朝才得以復興,這個大恩大德自然無法忘卻。」很顯然,突厥人還是重情重義的,想用這種方式報答當初依靠隋朝恢復統治的恩情,突厥可汗甚至還支持楊政道出兵收復失地以一步步恢復隋朝的疆域。
之後,處羅可汗(阿史那氏,名俟利弗設,啟民可汗阿史那·染干之子,始畢可汗阿史那·咄吉世之弟,頡利可汗阿史那·咄苾之兄)還打算奪取并州以安置楊政道,然而,這個計劃並未得到妥善實施,不久,這位突厥可汗便因病與世長辭了。
唐貞觀年間,李靖奉旨率軍攻打突厥,一舉將之滅掉後唐太宗恭迎蕭太后返京,最後,楊政道沒了突厥的依靠,只得歸順唐朝。
貞觀四年(630年)十二月,唐太宗對秘書監蕭璟說:「你在隋朝時多次見過蕭皇后嗎?」蕭璟答道:「她們母女間還不常見,我是何人,怎麼能見到呢?」
魏徵說:「我聽說隋煬帝不信任齊王楊暕,總是派宦官察看,聽說他擺宴飲酒,就說『他做成什麼事這麼高興』;聽說他憂慮憔悴,則說『他別有企圖故而如此』。他們父子之間尚且如此,何況對其他人呢?」
唐太宗笑著說:「朕如今對待楊政道,遠超過當年隋煬帝對待齊王楊暕。
蕭太后在回到中原十幾年後才去世,唐太宗將其以皇后的禮節與隋煬帝共同安葬在揚州。並且,楊政道則被唐太宗置於官場,直至去世。自此,隋煬帝的後人再也沒有出現在史籍中。
楊政道是隋煬帝二兒子的遺腹子,楊政道的兩個兄弟在隋末統統被宇文化及殺死。而隋煬帝共有四子:楊昭太子和齊王楊暕都是隋煬帝與蕭皇后所生,趙王楊杲則是隋煬帝與蕭嬪妃所生。太子楊昭在23歲的時候不幸因病過世,楊暕則因為當初設立太子一事始終與隋煬帝鬧有矛盾。宇文化及興風作亂的時候,叛軍直逼皇宮,隋煬帝聽聞此事之後直接問蕭皇后道:「是不是楊暕作亂?」
可見,楊暕被父皇猜忌,已然到達這種程度。
可笑的是,在宇文化及勒死隋煬帝之後,派人殺害楊暕,此時,楊暕正在睡覺,宇文化及的士兵就已經沖了進來,楊暕慌忙中還以為是父親隋煬帝下令殺他呢,並且,連忙告饒,說:自己絕沒做過危害國家的事,宇文化及的士兵根本不聽他解釋,拉到街上直接把他殺掉了,直到腦袋落地,楊暕都不知道是誰殺了自己。
楊杲就更慘了,在江都叛軍作亂的時候這孩子才十二歲,只能抱著楊廣啼哭,亂軍直接將其亂刀斬下,楊杲的血濺了隋煬帝一身。
隋煬帝還有幾個女兒,一個嫁給了宇文士及,一個嫁給了李世民,還有幾個隨著蕭皇后一同前往突厥,她們最後都嫁給了突厥的當地人。
將話題引到此處,無非是想跟大家說,隋煬帝的大家族,男丁大多數都在叛亂中死絕了,剩下的女眷一部分融入了突厥,皇帝家中都是這種的一種情況,更何況是平頭老百姓呢?所以說,史籍上說的突厥興盛完全是因為漢人的融入,這句話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自古以來所謂的「民族」就沒有純粹的血統。
參考資料:
『《資治通鑒》卷一百八十七至一百九十三、《北史·卷七十一·列傳第五十九》、《隋書·卷五十九·列傳第二十四》』
※这个人当了皇帝,却大字不识一个,就只会干一件事,结果惨遭灭国
※老公得了怪病,老婆遇到一個壯漢,老公趕緊說:叫回家我們一起過
TAG:江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