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曹魏名將,司馬懿奪軍權的最後障礙,只好與諸葛亮聯合害死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諸侯爭霸,爭過多年的角逐之後,孫、曹、劉三家脫穎而出,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真正笑到最後的,卻是司馬家族——受魏明帝託孤的司馬懿,架空魏室,其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把持朝政,其孫司馬炎以晉代魏,建立了獨屬司馬氏的政權。那麼司馬懿到底是從什麼時候起,開始圖謀這些事情的呢?受前段時間熱播的歷史劇《虎嘯龍吟》影響,很多人認為,司馬懿原本並無反叛之心,直到曹爽禍亂朝綱,並大力打壓他的時候,他才忍不住發動了高平陵之變,並逐漸由忠臣轉變成了權臣。其實不然,在高平陵之變發生的十八年前,他便已經開始圖謀了,而且為了終成大事,他還與勁敵諸葛亮聯手,害死了一位曹魏名將。這是怎麼回事呢?被害死的名將又是誰呢?
被司馬懿和諸葛亮聯手害死的曹魏名將,不是別人,正是以用兵巧變著稱,擅長利用地形做戰的張郃。張郃,字儁乂,他先後歸屬過韓馥、袁紹、曹操三方陣營,其前兩任主公都未能認識到他的大才,只有曹操慧眼識珠,在他歸降之時,稱讚說他的舉動,正如「韓信歸漢」。眾所周知,韓信是大漢的開國功臣,其軍事才華相當卓越,曹操將張郃與其相提並論,可見對張郃的賞識。而張郃也沒有辜負曹操的期望,他歸屬曹魏陣營後,隨曹操攻烏桓、破馬超、降張魯,屢建戰功。
後來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曹魏主將夏侯淵,被劉備部下黃忠所斬,張郃穩定住了局勢,支撐到了曹操大軍到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他大破馬謖於街亭,迫得諸葛亮無奈退兵;第二次北伐,他則料到了諸葛亮會糧盡退兵。分析到此處,我們不難得知,張郃是一員有勇有謀的名將,是不可多得的帥才,不愧是曹魏「五子良將」之一。而且到了司馬懿奉命,抵禦諸葛亮北伐,開始在軍事上有所作為的時候,曹魏前期的名將中,幾乎僅余張郃一人了。按理說,這樣一個人,應該得司馬懿倚重才對,可是他卻被司馬懿,和身屬敵營的諸葛亮聯手害死了,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在他死亡這件事中,諸葛亮和司馬懿分別扮演了什麼角色。
一、諸葛亮是直接兇手
《三國志·張郃傳》記載:「諸葛亮復出祁山,詔郃督諸將西至略陽,亮還保祁山,郃追至木門,與亮軍交戰,飛矢中郃右膝,薨,謚曰壯侯」。這段話的意思是說,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時候,張郃奉命迎敵,並在諸葛亮退兵的時候,率眾追趕,結果被流矢射中了右膝蓋,戰死沙場。也就是說,害死張郃的直接兇手,便是諸葛亮。
二、司馬懿是真正的幕後兇手
單看《三國志》的記載,很多人認為張郃的死亡,僅是因為他自己貪功冒進,與別人無關。其實不然,陳壽在記述這一戰前,特意提到張郃善於安營布陣,預料戰況非常準確。而且他在此之前,已經因為派部下追擊諸葛亮,吃過一次大虧,如果他沒有吸取教訓,還敢貪功冒進的話,那麼實在擔不起陳壽對他的高評價。那麼他此次到底為什麼,要追擊諸葛亮呢?這一點《魏略》中給出了答案:「亮軍退,司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軍法,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宣王不聽。郃不得已,遂進。蜀軍乘高布伏,弓弩亂髮,矢中郃髀。」
也就是說,張郃原本並不想追擊,並料到了諸葛亮會設下伏兵,但是司馬懿不聽勸阻,強行命令他率軍前往。官大一級壓死人,身為司馬懿的下屬,張郃就算明知是送死,卻也不得不往。司馬懿也是一個卓越的軍事家,他的用兵能力不容小覷,他會料不到諸葛亮設伏兵嗎?再說了,他性格隱忍,為成大事,能夠隱忍十年,他會被勝利沖昏了頭腦嗎?答案是否定的,也就是說,派張郃去追擊蜀軍,是他故意為之。
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反駁說,此事距離高平陵之變,還有將近二十年,司馬懿怎麼可能會料到,自己能夠活到那個時代,並提前圖謀呢?其實架空曹魏王室,並非一蹴而就的,司馬懿需要一步一步來,藉助戰爭,他首先抓到自己手中的,便是兵權,當時曹魏的名將,大都已經去世,他在軍中,可以提拔自己的親信,此時張郃便成了一個非常尷尬的存在,畢竟張郃是三朝舊臣,在軍中的威望非常高,又無法直拉攏,所以為了完成自己的圖謀,司馬懿只能將其除掉。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張郃雖然最終馬革裹屍還,卻是死於內鬥,他的死是司馬懿一手策劃的,而為司馬懿助攻的人,卻是身屬敵營的諸葛亮,此事聽起來荒唐無比,卻的的確確發生了。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三國志》等書,小編保證史料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此人是蜀漢的大將軍,魏滅蜀時,劉禪讓其帶兵救援,卻神秘消失了
※關羽一生最看重的三國名將,只有以下四位,其餘都是浮雲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