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五代人物十一:他戰場如開掛,稱帝則衰敗,是驗證了物極必反嗎?

五代人物十一:他戰場如開掛,稱帝則衰敗,是驗證了物極必反嗎?

物極必反,這詞擱到後唐庄宗頭上實至名歸。他是一個軍事奇才,出生入死幾十年,滅了後梁,完成了父親一生最大的憾事;問鼎中原,建國稱帝,他完成了自己一生最輝煌的事業。可令人唏噓的是,本該碩果累累,名垂青史的他,僅僅三年,就讓自己打下來的成果流失殆盡。難道只應了「物極必反」的驗?還是有別的原因?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聊聊這位後唐政權的建立者——李存勖。

每一個復仇故事,似乎都要提到父輩,李存勖也不例外。他的父親李克用和朱溫是唐末朝廷的兩大頂樑柱,分別被封為晉王和梁王。唐朝在這兩個人的支撐下苟延殘喘好幾年。可一山難容二虎,這兩人也是相互看不上對方,經常兵戎相見。說到底還是朱溫技高一籌,李克用曾經差點死在他手裡,你想兩人結的梁子該有多大。907年,朱溫稱帝後,李克用提攜過的劉仁恭、結過盟的耶律阿保機紛紛做了牆頭草倒向朱溫,這讓李克用悲憤成績,彌留之際,他向李存勖提出個要求,希望他能滅了此三人,也算替他復仇,替大唐復仇。這就是著名的」三支箭「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自行了解,本文不再贅述。

李存勖發奮圖強,秣馬厲兵,於91東征劉仁恭。此時劉仁恭集團內部矛盾激化,父子兄弟之間同室操戈,即便有朱溫親自率兵救援,也敵不過李存勖。僅一年,李存勖就滅了劉仁恭勢力。此時,後梁也是內部政治動蕩,朱溫被兒子所殺,幾個兒子之間又殺的你死我活。李存勖進軍後梁,可是背後總有契丹人趁虛而入,李存勖明白不解決掉契丹這個後顧之憂,就無法專心滅梁。於是他帶兵痛擊契丹,契丹看這年輕小夥子挺虎的,也服了李存勖。接下來李存勖就專心致志面對後梁了,此時的後梁已經不復當年之勇,幾個月後,開封淪陷,後梁滅亡。此時的李存勖有實力一統天下,可他自滿了起來。寵認伶人宦官、賞賜無度。他把上貢的錢,都入內府,僅供自己私用,而撥給國家、軍隊的經費則少得可憐。將領們都有所怨念,一有怨念,立兵變就不遠了。果不其然,滅梁三年後,將領們開始造反,李存勖得哥哥李嗣源,也反叛,帶兵直逼洛陽。李存勖手下得兵,沒一個用命的,而他也被自己最信賴的伶人所殺,一帶軍事奇才有如此下場,實在令人唏噓。

我認為李存勖之所以成功,除了自己的軍事能力,還有其他一些原因。一是由於對手的羸弱。劉仁恭、後梁兩大集團是自己內部先亂的,實力上無法抵禦後唐軍隊;契丹只是想趁火打劫,對土地沒有意思,也不會拚命去爭奪土地。二是李存勖的根據地太原,物產貧乏,將士們也希望過上好日子,物質的需求促使他們南下。三是李存勖有為父報仇的信念,這個信念也一直驅使著他,而一旦完成,他也就沒有大的追求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代十國 的精彩文章:

三世為臣,世修降表
宋太宗為何一輩子都在證明自己是皇位繼承的合法性?

TAG:五代十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