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踏遍北京一座城,只為濮院一個人

踏遍北京一座城,只為濮院一個人

劉富槐(1868—1927),字龍伯,號璱園,晚自號矇叟,浙江省桐鄉縣濮院鎮人,光緒二十三年丁酉科(1897)拔貢第一名,光緒二十八年庚子辛丑恩正併科(1902)舉人,是當年的「梅涇三舉子」之一,名動一時。劉富槐中舉後旋入京師,供職翰林院,後官至翰林院內閣中書,民國後為蔡元培聘為北京大學文科教授,授文史。1927年12月因腦溢血卒於北京。

劉富槐舊學功底深厚,詩作獨闢蹊徑、不落前人舊套。1926年,其親手刊定的《璱園詩錄》(四卷)、《璱園詞錄》(一卷)刻印發行。亦有文獻記載其晚年著有《矇叟罪言》一書,然已佚。然時至今日,富槐公逝後九十年,世人所知其著作僅限於《璱園詩錄》及《璱園詞錄》,其他文章或作品已不見提及,更難為一觀,這對於全面了解這位濮院名俊的思想、作為和修養是十分不利的[1]。近年來,筆者多方查找,於圖書館、檔案館及其家族後人中陸續發現若干資料,包括文章、條陳、序跋、聯語、碑記、詞作(未收於《璱園詞錄》中)等,這些資料均系散見、偶見,未彙集成編,易失性大。為此,本文特將上述資料做統一著錄,以期讀者能夠對《璱園詩錄》及《璱園詞錄》外的劉富槐諸作品有一清晰概覽,也便於研究者按圖索驥,更為全面地了解這位前輩。

本文將上述資料整理按類區分,每一類下逐篇詳細介紹。

◎文章類(6篇)

1.光緒丁酉科跋貢試卷(履歷表存,文章缺)

光緒庚子辛丑恩正併科鄉試硃卷(包括履歷表,三場試卷)

以上試卷收自《清代硃卷集成》,顧廷龍主編,全420冊,台北成文出版社發行,1992。

上述硃卷為上海圖書館館藏,更早源於20世紀30年代末「孤島」時期的合眾圖書館。

2.《存粹醫話》三篇:《產後不謹房事成癱》《論北方治溫病》《論瘧疾不宜概用柴胡》

《存粹醫話》,陸晉笙編著,陸氏景景醫室鉛印本。目前筆者未查到收藏該版本的圖書館。但此書被收入《近代中醫珍本集?醫話分冊》(陸拯主編,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可查。

1927年9月24日《語絲》第150期中,周作人署名「斯文生」發表《幼婦雲雀錄(一)》一文中,亦提及上述文章。

◎序跋類(5篇)

1.《簫心劍氣詞》序

《簫心劍氣詞》屬《聽潮音館詞集》三卷之一,《聽潮音館詞集》三卷,德清蔡寶善撰,分為《綠蕪秋雨詞》一卷,《簫心劍氣詞》一卷,《瓶笙花影詞》一卷。此集有宣統元年刻本和民國十九年鉛印本,均藏於國家圖書館。又《清詞序跋彙編》第四冊(馮乾編校,鳳凰出版社,2013)收錄此序文。

2.《紅藤館詩》序

《紅藤館詩》三卷,朱善祥撰。善祥生於道光二十年年(1844),卒於光緒十八年(1892),字詠裳,浙江秀水人。光緒二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光緒八年任福建鄉試副主考,十一年任雲南鄉試主考,十四年官四川學政。任四川學政時,劉富槐曾任其幕僚。此集有民國九年刻本。前有劉富槐序。詩起光緒八年,止光緒十四年,共百三十七首。末有男辛彝跋[2]。附《舊德錄》,乃羅列傳記。此集亦有抄本,現刻本和抄本均藏於國家圖書館。

《紅藤館詩》亦被《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著錄(柯愈春著,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可查。

3.《治家格言印文》序

《治家格言印文》,桐鄉毛承瀾編,民國十六年(1927)印行,為治家格言警句之印譜。前有劉富槐序一篇,毛承瀾自序一篇,劉富槐序落款「丁卯長夏矇叟劉富槐(鈐印:龍伯)」,為富槐公逝前半年而作。書最後附有毛承瀾跋文一篇,詳細寫明為此書捐款之各人。封面題籤者為朱益藩(1861—1937,宣統帝師,時居北京),扉頁題字者為林祥慈。

毛承瀾,號安伯,桐鄉人。葉瑜蓀《陶社紀略》中載「另有毛承瀾(號安伯),原在北京長辛店鐵路段任段長兼站長,抗戰勝利後退休回桐。喜金石,擅唱崑曲,因亦來陶社客串拍曲。」《袁寒雲日記》載,丙寅年九月十三日(1926年10月19),毛安伯曾給袁寒雲(1889—1931,袁世凱次子,「民國四公子」之一,喜收藏,擅書法、崑曲)寄過郵冊。可知毛安伯與袁寒雲亦有過交往。劉銘(谷瑸)先生回憶說,上世紀五十年代,在桐鄉還見到過毛安伯,此人確是從鐵路上退休的,身材高大魁梧,文質彬彬樣子的文人,當時他已五六十歲,一次他在一個公共場所跟著廣播學俄語。由劉銘先生上述描述,筆者推斷毛安伯是十九世紀九十年代生人,屬富槐公晚輩(當時毛安伯、富槐公均在北京,毛安伯請同鄉長輩為著作寫序是很自然的)。毛的卒年是否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還是五十年代之後,目前尚無法確證。由《治家格言印文》毛承瀾跋文後落款可知,毛承瀾在北京時住東華門南夾道。

圖1(a)《治家格言印文》封面

圖1(b)《治家格言印文》劉富槐序落款

《治家格言印文》之劉富槐序、毛承瀾自序,後又登載在《華北畫刊》1929年第36、37期第1頁(時富槐公已歿)。

4.《桐鄉勞先生遺稿》跋(2篇)

《桐鄉勞先生遺稿》,別集,勞乃宣撰,民國十六年(1927)桐鄉盧氏刊本。共八卷,卷首一卷,附錄六卷。卷一至卷五收文;卷六至卷八收詩,以年代先後排列。卷八後有劉富槐、盧學溥跋。劉富槐跋落款「丁卯夏日邑後學劉富槐謹跋」。附錄之《新刑律修正案匯錄》一卷後有劉富槐跋,落款「丁卯秋日後學劉富槐跋」。《桐鄉勞先生遺稿》現亦有台北藝文印書館影印本。

◎條陳呈文類(3篇)

1.《上教育部條陳》

最初發表於1927年9月9日以後《世界日報》。1927年9月24日《語絲》第150期中,周作人署名「斯文生」發表《幼婦雲雀錄(一)》一文中,抄錄了《世界日報》上的《劉富槐上教育部條陳》,並加以按語。富槐公原文如下(節錄):

夫典籍之有群經,譬如行舟之有舵,測日之有圭,為古聖賢精神命脈所寄,我國數經大亂,如六朝五季之世,而人到迄未絕者,以經在也。我國政教根本皆於此為源泉,而孔子為大成之聖人,編訂群經,為後世法,故讀經者宗孔子,攘斥百家,定於一尊,而人民趨向萬世不改其度,此國魂之所以奠也。自革命事起,一般志士以孔子學說有妨革命進行,補習推翻經典。以伸其新奇之辯論,一時學者鼓舞從之,各演其極端之邪說,犯上作亂之禍四起,而清社危矣!

1927年9月17日《語絲》第149期中,周作人署名「房密」發表《劉富槐亦上條陳》文,「前此教育部出題賦得整頓學風,徵求條陳,發表結果是第一名姚人龍,聽說已授教育部秘書兼京大校長秘書雲。現在第二名的會墨也發表了,其人則為劉富槐」,方知上條陳之背景。文中又言劉公條陳中有「以言課授文字,則洋文多而中文少,以言鐘點價格,則洋文高而中文低」聯。

2.《宜讀經宗孔子以端趨向而奠國魂說帖》

作於民國十四年乙丑(1925)三月,為曲阜縣學校所作呈文。此文收於民國《曲阜縣誌?卷二》。文章思想與《上教育部條陳》為一脈。此文可查《中國地方志集成?山東府縣誌輯74:民國續修曲阜縣誌 光緒泗水縣誌》,鳳凰出版社編撰,2004。

3.《請奉勞乃宣栗主附祀張楊園祠公呈》

題目為筆者所加。作於民國十六年(1927)。此文收於民國《烏青鎮志?卷二十九「人物下」》。勞乃宣,1843-1921,字玉初,晚自號韌叟,同治十年(1871)進士,以知縣官直隸二十餘年,後授京師大學堂總監督,署學部副大臣,辛亥後隱居青島。富槐公入京後,曾受勞乃宣舉薦。此文可查《中國地方志集成?鄉鎮志專輯29》,上海書店,1992。

◎碑記類(2篇)

1.《改建嘉興六邑館碑記》

嘉興六邑館即嘉興會館,位於北京宣武門外南橫東街。民國五年(1916),嘉興六邑館募資改建並立碑記其事,劉富槐撰文《改建嘉興六邑館碑記》,海鹽朱彭壽書丹。碑文後列捐資者姓氏及捐資額。2009年北京市菜市口地區危改拆遷,南橫東街之嘉興六邑館被拆除,原碑亦早已不存。此碑記現存拓片,藏於國家圖書館。

嘉興六邑是指嘉興附近的六個縣,即嘉興縣、嘉善縣、桐鄉縣、海鹽縣、平湖縣、崇德縣。捐資者為嘉興六邑旅京同鄉,如劉富槐、夏辛銘等均名列其上。書丹者朱彭壽,1869-1950,號述庵,海鹽人,光緒戊戌(1898)進士,授內閣中書,曾任職典禮院,宣統元年官至陸軍部左丞。北洋政府時期任湖南長沙關監督、湖北宜昌關監督等。應總統徐世昌之聘,總纂《清儒學案》。

圖2(a) 改建嘉興六邑館碑記拓片全貌

民國五年(1916)北京市宣武區南橫街(尺寸:31cm×97cm)

圖2(b) 拓片前部:改建嘉興六邑館碑記,桐鄉劉富槐撰海鹽朱彭壽書

圖2(c) 拓片尾部:捐資者姓氏錄

劉富槐捐款二十元,位於最末行左九;夏辛銘捐款二十元,位於倒數第二行右四;

2. 《濮院夏氏祠堂碑記》

劉富槐撰文,收於夏辛銘所編《濮院志?卷十三》。《濮院志》中亦載夏氏祠在秀界濮九娘橋,民國十三年(1924)建祠,祀明處士夏有道以下。夏、劉兩家有姻親關係,夏辛銘之母即為劉氏族人。1927年富槐公歿於北京,其後事料理均由夏辛銘主持。此文可見於《中國地方志集成?鄉鎮志專輯25》,上海書店,1992。

圖3 民國版《濮院志》所載劉氏祠堂、夏氏祠堂位置及《濮院夏氏祠堂碑記》全文

◎聯語類(1篇)

1.挽贛關監督沈葆儒母潘太夫人聯

勝地駐魚軒河東鳳拂丹山曉

梵天迥鶴馭海上花驚白柰秋

此聯載於《古今聯語彙選?四集》,胡君復編,商務印書館,1920。

◎詩詞類(1篇)

詞[惜餘春慢?極樂寺牡丹]一闋,署名璱園,載於《藝林旬刊》1928年第22期第3頁,時富槐公已歿。此闋未收於《璱園詞錄》,為富槐公參加北京聊園詞社雅集時所作,時間為1925-1927年間。全闋錄於下:

惜餘春慢?極樂寺牡丹

蝶粉將闌,鶯聲漸老,荏苒又交初夏。湔裙事往,步屧人來,節物西郊如畫。蕭寺花開殿春,一捻殷紅。國香堂下,似翠盤舞罷鏡台金盞,朱顏酡也。

慢回首朝士貞元,麗人天寶,揀取垂楊系馬。海棠枝歇,薝蔔香消,留得一叢嬌奼。怊悵東京夢華,忍便張燈。賞心良夜,想怎時富貴風流,都付與僧窗閑話。

《藝林旬刊》載此闋時注「聊園詞社稿」。聊園詞社,民國時期北京詞社,由譚祖任所創。譚祖任,廣東南海人,字篆青,在北京為官多年,好書畫鑒賞,亦好詞章。今有1925年冬聊園詞社雅集照片,仁和邵章舊藏[3]。邵章(1872—1953),字伯炯,一作伯褧,號倬盦、倬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光緒癸卯(1903)進士。邵章曾為劉富槐《璱園詩錄》扉頁題字。1925年冬,邵章時客聊園詞社。

圖4(a) 民國十四年冬北京聊園詞社雅集合影正面,與會者有夏孫桐、金兆蕃[4]、洪汝闠、章華、劉富槐、邵彭瑞、路朝鑾、壽石工,共十人,其中右一劉富槐,右二邵章,左二路朝鑾[5]

圖4(b) 合影背面,邵章注釋

富槐公喜牡丹,《璱園詩錄、詞錄》中收錄多首題牡丹詩詞,如《璱園詩錄?卷四》收「崇效寺看牡丹」詩,《璱園詞錄》收[六丑]兩闋,第一闋副題「友人贈牡丹一枝」,第二闋副題「癸丑四月初二日游崇效寺,牡丹已謝芍藥未開,感而賦此」。由此推知,富槐公於聊園詞社時游極樂寺賞牡丹,作上述[惜餘春慢],但由於某種原因,此闋未收入《璱園詞錄》,今做補遺。

結語:

富槐公生平事迹,最早見於1927年夏辛銘所編之《濮院志》,《濮院志?卷十九 人物二》收董壽慈為其所撰之傳。隔至1993年,新版濮院鎮志編撰委員會曾約富槐公之子劉方菼先生撰寫其父事迹,方菼寫《先父劉富槐龍伯公傳記》一文。1996年,《濮院鎮志》出版,《卷十八?人物》列劉富槐。本文以筆者近年研究為基礎,儘可能將富槐公之散見作品收集著錄,從其著作角度闡述這位鄉賢之風貌,為以上諸文作一補充,僅當為富槐公逝世九十年之馨香祝禱。

註:

[1] 據筆者所了解,目前《璱園詩錄》及《璱園詞錄》存世亦極少。北京國家圖書館藏有兩部,一部為全本,為民國時著名文學家、戲曲家吳梅藏書,由劉富槐胞弟劉富樑(著名崑曲家)贈於吳梅。另一部為殘本,只存上本(即僅存璱園詩錄卷一卷二),下本缺。浙江省圖書館未收錄此書。此書刻板原藏於梅涇劉氏祠堂,五十年代版毀。

[2] 朱辛彝,朱善祥之子,行四,光緒乙亥(光緒元年,1875)生人,居濮院鎮南橫街。光緒二十八年庚子辛丑恩正併科(1902)舉人, 與劉富槐、張愫同為當年的「梅涇三舉子」。民國十四年(1925)時,曾任職北京北洋政府財政部。民國二十五年(1936)時,曾任職上海中央信託局。卒年不詳。民國版《濮院志》未為其列傳,1996年版《濮院鎮志》亦未為其列傳,殊為可惜。

[3] 聊園詞社雅集合影為邵章舊藏一批照片中的一張,此批照片幾年前已被杭州一拍賣公司拍賣,現已流落海外。拍賣之前,拍賣公司對此批照片進行了一些簡單拍照,將拍照後的文件贈予了浙江圖書館。浙江圖書館趙達雄先生曾寫一篇博客文章介紹此批照片,本文中所使用聊園詞社雅集合影照片即來源於趙達雄博客文章,已徵得趙達雄先生同意。

[4] 今查《璱園詩錄?卷二》有一篇「寄金篯孫前輩」詩,金篯孫,即金兆蕃,聊園詞社雅集合影中有此人。《璱園詩錄?卷二》收錄的詩作是在1891—1903之間,可知富槐公與金兆蕃早有相識,交情不淺。金兆蕃(1868—1951),字篯孫,號葯夢老人,秀水人,清末移居平湖縣。光緒十五年(1889)舉人,任內閣中書。博學多聞,曾著《各國訂約始末記》,傾心於變法。辛亥革命後任北京政府財政部僉事。1919年,北洋政府設立清史館修清史,參與纂修。

[5] 路朝鑾(1880—1954),別名金波,號瓠盦,貴州畢節人,清末舉人,國畫家、書法家、詩人,亦工崑曲。1913年曾任北京教育部秘書,1917年吳梅來京後與吳梅交好。1927年北伐勝利後,離京去奉天任教,「九?一八」事變前(約1930年),任青島市政府秘書。新中國成立後被聘為上海文史館館員。

【作者簡介】胡頡,1982年生,北京人,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崑曲研究課題組成員,中央美術學院滋蘭崑曲社社員,北京崑曲研習社社員,從事崑曲史、崑曲清唱方面的研究。

文章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聚桂文會 的精彩文章:

沈惠金:桐鄉文化名著
傳承和弘揚,太虛大師的人文精神

TAG:聚桂文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