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國賢臣故事: 宋襄公背後的目夷到底是何許人也?

宋國賢臣故事: 宋襄公背後的目夷到底是何許人也?

原標題:宋國賢臣故事: 宋襄公背後的目夷到底是何許人也?



宋襄公是宋桓公與宋桓夫人的兒子

宋桓公時代宋國對外作戰,多有齊國的影子,宋桓公元年的平定宋國內亂,齊國就是最強有力的支持者。宋桓公剛剛繼位不久,齊國就與多國聯盟,幫助宋國攻打郳國。此後攻打鄭國、救助邢國等,齊國與宋國基本都是共進共推。到宋桓公晚年,為遏制南方楚國,齊宋等國持續與楚國的附庸諸侯國開戰,無非為的是阻止楚國的北進之路。


終宋桓公任期內,宋國與齊國之間少有摩擦,大多處於戰略同盟關係。宋桓公的正室夫人也有齊國血統,宋桓夫人是衛昭伯和宣姜的女兒,這個宣姜正是來自齊國貴族。宋襄公是宋桓公與宋桓夫人的兒子,可說其作為嫡子,背景是比較深厚的,甚至與齊桓公也是遠親。



能以國讓,仁孰大焉?臣弗及也

但是,宋桓公當年選擇繼承者的時候,是曾經猶豫過的。《左傳》載:「宋桓公疾,太子茲父固請曰:目夷長且仁,君其立之。」這個太子茲父正是後來的宋襄公,這段話也被後世稱之為宋襄公仁義的開端。宋桓公欲圖按照嫡子繼承製的規定,安排太子茲父繼任宋國君主之位,沒有想到太子茲父居然主動讓位給庶兄目夷,而目夷也以「能以國讓,仁孰大焉?臣弗及也」的理由,主動逃奔國外。


這裡的故事非常奇怪,既然兩兄弟互相讓位,也便不至於產生任何矛盾,且此時正當「宋桓公疾「之時,目夷逃奔國外的做法,是為不孝。除非只有一種可能,就是宋桓公最終決定把宋國君位傳給目夷,直接導致宋國朝堂中的勢力發生分裂,既是太子茲父和目夷雖然沒有奪取君位之志,但雙方的勢力團隊卻可能在暗自較勁,某種動亂的可能正在暗潮洶湧,為保宋國穩定,目夷的選擇就是離開宋國。為什麼會有這種猜測呢?史書載;」宋襄公母,本為夫所出而歸於衛「,當時的太子茲父的母親,也就是宋桓夫人,不知道什麼原因,已經被宋桓公趕出宋國,尚且待在母國衛國。因此,宋桓公選擇目夷的可能性就會更大。


目夷離開宋國後,儲君的人選就只有太子茲父,尚未萌芽的不穩定因素也就自然消除,朝臣共同擁護太子茲父繼位,是為宋襄公。這位宋襄公既然已經成為國君,逃奔在外的目夷既沒有篡位之心,又因為人在國外,已經喪失國內朝臣的支持,也就根本不存在任何危險。史書載:」以其庶兄目夷為相。「宋襄公對待這位庶兄還是比較厚待的,直接任命其為宋國丞相,這就讓人想起當年的宋厲公與弗父何的關係,但是宋襄公是仁君,宋厲公卻不是而已。



獨道專行的君主,荼毒臣民無數

宋襄公推行的國策,也基本是親齊。在齊桓公的稱霸道路上,宋襄公也都是先鋒者。但是在宋襄公的執政期間,真正可以為宋國出謀劃策的頂層設計者,極有可能正是這位目夷,畢竟其為宋國相國,又是國君的親兄弟,論資排輩還是說關係,目夷都佔據極大優勢。宋襄公受齊桓公的影響頗深,在葵丘結盟時,中原諸侯確定齊桓公霸主地位,但在這場會盟上,齊國也向諸侯列國闡釋了」尊王攘夷「的內涵,除了服從周天子的管轄,還要遵從幾個規則,亦是不能主動進攻別國,要賑濟災國,不準更換太子,不準讓女人參與國事等,這些在中原人看來,都是基本的準則,但在春秋亂世,這些準則往往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但是宋襄公卻堅定的執行。

在宋襄公的執政後期,目夷對局勢的看待可能要高於宋襄公,在數次宋國失利的事件中,目夷都曾多次勸阻,「宋國是小國,不適合會和諸侯」,只是未被宋襄公採納而已,可見宋襄公後期的霸主夢實在是超越其仁君之志,導致其變成了獨道專行的君主,雖說並非殘暴之君,卻也荼毒宋國臣民無數。在泓水之戰中,目夷多次進諫宋襄公乘楚國陣勢未穩加以攻擊,卻被宋襄公的仁慈之念而錯失良機,以致宋國慘敗,宋襄公霸主之夢徹底成為泡影。宋國君主若非宋襄公,而是目夷在位,歷史或許又將是另外一幅模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叔說春秋 的精彩文章:

元曲中的故事: 曹操的橫「槊」到底是如何厲害的兵器!
宋國賢臣故事: 華督為宋國文官集團帶來了什麼?

TAG:海叔說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