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節節敗退的「個性化學習」

節節敗退的「個性化學習」

節節敗退的「個性化學習」

(圖片來源:unsplash)

上周,AltSchool 宣布已經和兩片公立校區達成了合作,將會在未來 3 年內向 Los Angeles County 的 Arcadia Unified School District 和在灣區的 Menlo Park City School District 提供自己的個性化學習平台、相應的技術支持和師資培訓等等。學區第一年會向 AltSchool 支付每位老師 5000 美元的費用,之後兩年,費用將會遞減為每年每位老師 2500 美元。

這是他們在 2017 年 11 月份,宣布關閉多個校區,進行商業化測試之後再一次回到了聚光燈之下,許多東西都已經悄然發生了改變:

1. 直接*賣*進公立學校系統。2016 年,AltSchool 的創始人 Max Ventilla 在 SXSWedu 大會上正式介紹了 AltSchool OS 系統,第一次公開邀請感興趣的老師和學校與他們合作,使用其研發的個性化學習平台。不過,那個時候在 Max的發展計劃中,公立學校是整個過程中的第三階段,他希望平台的推廣由剛剛成立或者準備成立的「Micro-School」開始,逐步再向公立學校拓展。

這個策略一直維持到 2017 年 4 月,在那之前 AltSchool 所選擇的合作學校也多以「獨立學校為主」(Max 的原話是「看上去和我們很像的學校—— 獨立和私立「)。還不到一年,Max 帶領著 AltSchool 邁進了公立校區,而且還不是美國公立體系里具有更多自主權的 Charter School。

節節敗退的「個性化學習」

(這位來自前 Google 的工程師,一直都在試圖證明個性化學習這件事情可以通過科技變得更加高效和普遍)

2. 雖然在商業模式上並沒有顯著的變化,但是在具體的收費方案上做了微調。2017 年 11 月,在接受 Bloomberg 的採訪時,AltSchool 希望向合作校區收取每年每個學生 150-500 美元不等(取決學生數量)的平台及技術使用費用。而在這次宣布的公立學校合作方案中,服務的重心從學生轉向了老師,直接採用老師為中心的收費模式。

3. 產品形態上,AltSchool 採用了更加保守的方案。雖然在對外採訪中,都提及AltSchool 對外輸出的是其個性化學習平台,但是在Education Week對於 CIO Devin Vodicka 的採訪中可以知道,這次輸送給公立學校的平台中並沒有包括個性化學習最為重要的」自適應推薦引擎「,更多的是以老師為核心所就建立的個性化學習體系。

顯然,*AltSchool 一邊在」後退「,一邊在」加速 「*。它在產品設計上」後退「,開始重新審視科技在個性化教育中現階段所能夠達到的效果;另一方面,它又在商業化上」加速「,縮短從」實驗學校「到」大規模可應用「的路程。其實,AltSchool 身上的矛盾和衝突也正是個性化學習理念目前所面臨的問題。從 2016 年開始,陸陸續續不斷有聲音傳出,質疑個性化學習的作用和功效,其中最為核心的兩點就是:


  1. 科技到底是否能夠幫助個性化學習的實施?

  2. 個性化學習能否已經可以大規模推廣?

AltSchool 成立的 5 年多以來,個性化教育開始被越來越多人認為是解決現代教育」僵硬「的良方,它打破人們對於課堂刻板的印象,希望將我們的孩子從「標準化」的教育體系里解救出來,發揮每個人最大的潛能。是的,它帶來了很多改變,但已有的課堂實踐也展示了它面臨的問題。無論怎樣,當下我們都要面對一個事實:個性化學習並不是拯救教育系統的那把萬能鑰匙

那麼,為什麼個性化學習的未來看起來這麼美,而到現在卻是到處輸呢?

  • 突然,老師們開始 Say No

Paul Emerich 是 AltSchool 的一位離職老師,在他最新的一篇博客 《Why I Left Silicon Valley, EdTech, and 「Personalized」 Learning》中寫到當他在 AltSchool 使用 Playlist 為每個學生定製學習計劃時,並沒有達到預想中的效果,甚至在一些情況下,還帶來了負面的效果:


「It was isolating with every child working on something different; it was impersonal with kids learning basic math skills from Khan Academy; it was disembodied and disconnected, with a computer constantly being a mediator between my students and me.「

不單單是 Paul,還有更多的老師和校區管理者開始在不同的社交網站上發表自己對於個性化學習的」不滿「和」擔憂「,尤其是被科技包裹著的」個性化學習「。因為即使在使用了那些自適應學習產品、設定了自主的學習進度,學生依然顯得被動,成績也沒有得到提升。更甚於,在學生之間產生了不必要的競爭氛圍,讓老師和學生變得疏遠。

在矽谷及全球很多地區,我們自然地認為科技的發展,尤其是自適應學習技術的突破和產品化,讓個性化學習的教學理念的實踐變得「高效」,從普通的課堂老師到政客都高舉它的旗幟,呼籲課堂改革。同時,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發展,也讓更多的人相信不久的將來,人們將會擁有 AI 老師,它終將在教學環節中起到核心作用,通過數據和演算法來規劃孩子們的成長路徑。

但是,為什麼現在得到了科技加持的個性化學習被老師所質疑,甚至拒絕呢?

究其本質的原因,更多的是科技並沒有處理好老師的位置,在他們的個性化學習產品中,老師更像是一個有人性的小型數據處理器,學生變成了一個被學習行為所操控的機器人。

其實,AltSchool 的行為也證明了這點,學校或者是老師,其實並不需要高科技的個性化學習。在其向學校提供的個性化學習平台里,AltSchool 甚至並沒有如 Summit Public Schools 在內容上做出知識圖譜的標準和分類,而是將自適應內容的製作和分發權利完全交到了老師的手上,允許不同的老師使用不同的內容完成課堂的教學(當然你可以說這是另一種「個性化學習」)。在這個的層面上來看,這樣的個性化學習平台更像是一個 傳統的 LMS 學習管理系統

而未來如何處理科技和人的關係,更多取決於我們對於個性化學習的理解。

Personalized Learning,也就是個性化學習,在現在依然沒有完全被定義,你問不同的人,大體能夠拿回的答案也是不同的。不過,需要承認的是,科技雖然是其重要組成部分,但其本質上是一種教學法,包含著幾個重要的元素: 多樣的學習策略、實時的學習引導、傾聽孩子的聲音、精通式學習、靈活的學習進度以及學生-老師共同參與的學習路徑等等。這些元素最為核心的就是「將學習的主動權從老師轉換到學生,成為一個自我驅動型的學習者」。而且,從目前科技公司的個性化學習實踐中,也證明了擁有自主學習能力者更加懂得個性化學習的意義。

Minerva 大學也許是一個好的範例。教學環節的設計更加註重學習能力的培養,沒有實際的教室和近在咫尺的老師,學生通過線上的學習平台以一種更獨立的狀態在完成自己的學業,並且憑藉城市和活動在許多方面展示出更為出眾的能力。在我看來,Minerva 的成功,是一種「人」+「科技」共同作用的結果。而在其中,是科技讓知識的獲取和傳播變得更加便利;讓老師從重複性的教學活動中解放,提升了效率;讓學生能夠記錄學習的軌跡,了解自我。這些都是科技能做的,也應該做的。而對於學生人格的塑造則更多的依賴於導師和學習夥伴們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節節敗退的「個性化學習」

(Minerva 創始屆學員)

個性化學習的實踐難度會隨著學生自主意識提高而降低,在 K12 領域的探索的 AltSchool 比成人的 Minerva 所遇到的挑戰更大。在當下,過度迷信科技的力量,而忽略「人」,正是個性化教育在如今節節敗退的重要原因。不過,雖然如今人們在社交媒體上關於「科技之於教育」的種種反思,但都未曾否認失去掉「智能推薦引擎」的個性化學習平台對於學生的幫助*,也從未*期待只有屏幕的教室。

  • 教育變革的」矽谷速度」

個性化學習如今被詬病的另一個點就是在反標準化的基礎上,開始希望可以如同「工業化」的大規模輸出,快速複製

這不禁讓人反思:個性化學習是何時開始加速發展的呢?

回答這個問題的最好例子正是 AltSchool。成立於 2013 年的 AltSchool 在四年內完成了五輪融資,投融資金額達到了 1.73 億美元,這些矽谷頂級 VC 和大佬(包括 KPCB、A16Z、Founders Fund、First Round Capital、CZI 等)的投入,使得個性化學習得到了媒體的大量關注,也吸引到更多優秀的人加入。由此,這個被提出了超過半個世紀的教育理念,彷彿一夜之間就可以」開花結果「了。

但這些矽谷的科技慈善家們似乎並不滿意。對於 AltSchool 的投入,可以說只是」冰山一角「。與傳統的教育熱心人士不同,矽谷的科技慈善家們不僅僅做金錢上的投入,他們更加」Hands-On「,且帶著明顯的矽谷特質:」Think Bigger「、」Scale Up「和」One-Stop Solution「:

  • Marc Benioff,CEO of Salesforces ,將會給予舊金山公立學校的校長們 10 萬美金的」創新基金「,支持他們在學校範圍內進行教學改革,其中最為重要的方向就是引入科技的手段,進行個性化教學教育。

  • Reed Hastings,CEO of Netflix ,從 2009 年開始就開始向一個非盈利的組織捐款,目的是讓更多的校區可以使用一款 K12 數學領域的自適應產品 —— Dreambox Learnig。這款產品的特點就是與 Netflix 相似,通過演算法向學習者推薦其想要學習的知識。目前,這款應用在全美已經有超過 200 萬的學生用戶。

  • Mark Zuckerberg,Facebook 的創始人顯然是個性化學習不遺餘力的推廣者。除了投資 AltSchool 之外,他還與 Summit Public Schools 合作,招募工程師,開源個性化學習平台,說服更多的老師改變已有教學模式。在大女兒馬克思出生之後,Zuckerberg 成立了 CZI 基金會,挑選更多的個性化學習產品進行投資。

  • Bill Gates ,微軟公司的創始人早在很多年前就開始通過 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資助個性化學習的探索,最近他們與 CZI 一起合作,投入 1200 萬美元來專門促進個性化學習在全球的探索。

節節敗退的「個性化學習」

(Bill Gates 和 Mark Zuckerberg,他們都於都有著非同尋常的關注)

不過,這樣激進的步伐也開始不斷地受到質疑。Zuckerberg 一方面在不斷地宣揚科技的手段將更快地讓每個孩子都能夠獲得個性化學習的體驗,另一方面他在強調個性化學習目前仍然應當處於」實驗室「狀態,,CZI 負責教育項目的主管 James H. Shelton 在對外也是」小心翼翼「地闡述他們的個性化學習的野心:目前主要推廣已經被論證的個性化學習產品。

規模化一直是個性化學習遇到的問題,人們開始認為這僅僅是一種「特權階級」所能夠享受到的教育成果,個性化學習在矽谷所獲得的小範圍成功可能難以在更複雜的體系下被複制。低師生比,高科技設備滲透率,優秀工程師聚集之地,開放思維的教師群體以及願意創新和嘗試的開明家長等等,離開這片實驗的土壤,有很大的可能性就無法或者只能部分實踐個性化學習。而被 30% 、50% 或者是 70% 所移植的個性化學習是否又真的能夠完成自己原本的使命呢?AltSchool、Summit Public Schools 都在向外擴張過程中出現了「水土不服」的情況,短期內無法見效,又無端增加老師負擔的結果。

不過,這些都不那麼重要。*攔在大規模個性化教學更為可怕的對手,則是在美國社會,乃至全球已經實踐了 100 多年的標準化考試,以及基於標準化考試所建立的教學體系,評分標準和人才選拔機制*。誠如 Stanford 榮譽教授 Larry Cuban 所說的那樣,今天教育改革所暴露出來的是系統性的問題,在這樣的系統里希望大規模推廣個性化學習,只能會帶來更大的失望。

本文特別感謝在矽谷的良師益友 Hanmo Gao 和 Minerva 創始屆學員陳小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