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筆墨生輝:當代畫家徐君陶作品賞析

筆墨生輝:當代畫家徐君陶作品賞析

個人簡介

徐君陶,1943年生於富陽。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現為杭州西湖書畫院院長,研究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擅長人物畫和花鳥畫,取法虛谷,任伯年融中西繪畫之長,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多次參加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並獲獎。《團代會上》《山區建設者》《白梅圖》《枇杷》《江雪詩意》等作品分別被中國國家畫院,天津藝術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等收藏。曾在上海,廣州,北京等地舉辦個展。出版有《陳洪綬與任伯年》《徐君陶畫集》《花鳥畫筆墨技法詳解》《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徐君陶》等。

應邀在全國政協禮堂和美國聯合國總部舉辦「徐君陶畫展」,獲得杭州市文藝突出貢獻獎。

《石榴》162×85cm 1997年

諸家評論:

徐君陶先生的畫很全面,人物山水花鳥都有,以花鳥作品最精、最多。他的作品生活氣息濃郁,看得出作者在農村山區的磨練。作品不是憑空臆造的,也不是根據臨摹和流行畫風畫出來的,獨具南方繪畫的秀氣,但在秀氣中又有骨力有變化。20世紀以來美術學院培養出一大批畫展覽體作品的學生,他們的作品屬中國畫範疇,但畫中缺少民族味道,這種繪畫我們稱之為「院體」。徐君陶先生的繪畫畫體介於文人畫和院體之間,基本上屬院體,但又有文人味,把文人畫揉進院體之中,有獨特的個性。可以看出,徐君陶先生是一位與別人不同的畫家,是格調比較高的畫家,希望他能在現在這個基礎上做出新成績。

——邵大箴著名理論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枇杷帶雨》150×80cm 2005年

君陶長期面向生活親近自然,不時有感而發,其作品累累得到社會首肯,多家大博物館收藏他的作品,包括和名師大家成功的合作,能躋身函丈,說明諸多長者對其水平的認同,他並不滿足於既有成績,誠如他一副娃娃臉,心態年輕,做到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他研究陳洪綬、任伯年,尤其虛谷和尚的幽虛空靈,融化到自己藝事的法和理之中。孜孜以求變與化,漸臻自己的風格:用筆率意逸格,虛而充實,偏而執中,提按輕疾,內柔外剛,跳動洒脫,又保持了傳統骨法用筆中鐵劃銀鉤之趣,用色並不囿於澄明淡雅特色,偶爾間以大塊濃烈色彩以加強視覺刺激;抑或採取構成效果,不拘一格創造新意,作品近人近情,賞心悅目,堪為新浙派的代表人物。

——孔仲起中國美術學院教授

《月朦朧》45×34cm 2003年

你在人品氣質、藝術功力、文化修養上,都具備了一個「大家」的條件。今後要放開畫,大膽畫,想怎麼畫就怎麼畫。

——劉勃舒原中國畫研究院(現為中國國家畫院)院長

專註於學習或臨摹某一位古代大師或當代大師的繪畫容易走向死路,而徐君陶在學習傳統方面是很鮮活的,並沒有學死。他的作品是有生命力的,這主要是因為他曾經生活在浙江農村。對大自然有深切的了解,為自己的繪畫積累了豐富的生活資源。展覽中大幅作品要好於小幅作品,大畫在結構上更精緻、更深入,而小畫的隨意性則比較大。潘天壽先生也畫過很多小畫,他在作品的構成和經營上特別精練和講究,這一點值得當代畫家學習並發揚。

——水天中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四照花》136×69cm 2012年

徐君陶的藝術和他的為人是相符的,浙江美院畢業後他多年在浙南麗水縣基層紮實地進行美術工作,這一點很值得敬佩。徐君陶的花鳥畫傳統非常深厚,也非常具有個人特色。他在人物畫、花鳥畫、山水畫各方面做出了很多探索。20世紀70年代,他曾畫了很多主題性作品,比如著名的《團代會上》等。現在的花鳥畫、人物畫中注入了更多感情到作品中,這是他在藝術上又一個新的起步、一個新的開始。

——孫克著名美術理論家、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秘書長

《紫藤架下》68×45cm 2006年

徐君陶是一個有才華的藝術家,他擅長人物,又能花鳥。人物畫寫意、工筆兼長,都有傳統功力又有新意,奔放中含精嚴,細密間見超越,作品具有清、靈、雅的特點。具體的說,用筆沉著而靈動、方圓相濟、疾澀頓凝、清空不頑、飄逸不浮,善用墨,鮮墨、宿墨、潑墨、破墨,洒脫多端;用色艷而不俗,以傳統的墨法規律用於沒骨法,整體中含骨法和氤氳之氣,與筆墨同一氣機。至於布置經營,滿者不為迫塞,空靈者縱橫側出,處處虛實互用。以上足以見君陶對傳統藝術的深刻領悟與運用,同時吸取西畫的某些形式特徵,皆取所長,融入到自己的才情中去,作品的藝術高度在中年畫家中,並不多見。

——童中燾中國美術學院教授

《外來妹》98×98cm 2011年

徐先生出身於名校——浙江美術學院。浙美在潘天壽先生主持之下歷來重視傳統,徐先生的筆墨也是在傳統的基礎上發展和創新的;他曾長期在基層文化館工作,要進行輔導和傳播,就要堅持雅俗共賞,不能只搞提高。他更關注海派,特別是虛谷,並從中體會如何把古代傳統轉化成現代的中國畫藝術,以及解決雅俗共賞的關係問題。徐君陶的繪畫題材廣泛,風格上也有不同的嘗試。人物畫是寫實的,但並不刻板,而是重視表現人物的動態、表情和生氣。人物小品很自如隨意。表現方法與他人不一樣,比如勾線像速寫,又較速寫更講筆法,吸收了行草書法中一氣呵成的用筆方法。他的花鳥畫追求隨意、自然、平和、靜氣,並在靜氣中表現了一種生機。值得注意的是在畫中還應該有結構意識,注意整體效果,這樣能使作品遠看近看都抓人。畫中還要有強化個人風格的意識,在廣泛吸收的基礎上加強消化、完善自己。這樣,今後會有更大的飛躍。

——薛永年著名美術理論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夢舟》69×136cm 2012年

徐君陶各種各樣的嘗試有傳統的,也有部分現代的,有具象的、抽象的,還有製作的。徐君陶的優勢在他的人物畫,人物畫方面承傳了浙江美院黃賓虹的傳統,運用在畫上筆法比較輕、比較巧。那幅《剝青豆》中的少數民族少女,對人物和環境進行了深入刻畫,把環境表現得非常細膩,人物的衣服留出空白很有創造。可見他是動了一番腦筋,是一邊思索一邊作畫的。徐君陶的花鳥畫筆法奔放,主要是吸收了虛谷的用筆,筆墨發揮的很好。

——劉龍庭著名美術評論家、中國美術出版社編審

《清晨夢未了》136×68cm 2012年

徐君陶和我是浙江美院同班的老同學,成長的過程彼此都很熟悉。

首先,他是一個非常刻苦的人。因為在考進浙江美院時,我和他都是初中高中考來的,和大部分附中考來的同學相比,壓力很大,非要趕上去不行。君陶是最刻苦的一個,他踏踏實實、廢寢忘食在那兒鑽研,三年級以後就超過其他人了,這說明了厚積薄發。

第二,徐君陶具備靈性的天資,很有靈氣。畫畫光靠功夫和技術不一定行,上不去的關鍵和自身天賦有關係。他很重視感受,能抓住生活當中生動的、新鮮的、打動人的東西,這點在他身上非常突出。

《山溪》136×69cm 2012年

第三,徐君陶是一專多能的,山水、人物,還畫花卉。花卉一開始就是從虛谷入手的,現在畫的比虛谷要生動、隨意,更瀟洒。由人物又轉到花卉裡面,這是一個很大的躍進和突破。

第四,他的山水畫不比花卉差,花卉是隨意、生動、瀟洒的,山水反而畫的比較嚴謹、有法度,他的認識往往是多面性的,表現在山水畫作品中把另外一種追求、心得體現出來了。那張畫三峽的畫很不錯。但徐君陶還是花卉好,山水的格調比較清凈,花卉則比較有新意,體現了他自己的靈性。

——姜寶林著名國畫家、杭州畫院院長

《大學生》136×69cm 2012年

我與君陶是老校友了,比較熟悉。全面了解和觀看反映他繪畫的作品展,這還是第一次。多年來,工作生活的曲折,藝術上的堅持卻是自始至終,經常在報刊、畫冊上看到他的作品,不斷有新的面貌出現。

他是畫人物的,但在花鳥上畫得很好,表現得很輕鬆,隨意。畫中有生活的感受,構圖處理,既吸收傳統,又體現生活感受。老先生說,「筆墨要老,意境要新」,我們一直講筆墨,筆墨實在是太難了,很難突破,也很難發揮,用得好與否,大有區別。徐君陶能活學活用,清新典雅,耐看又有生活情趣。難能可貴是,吸收虛谷,細看,蠻自然的,實際上看看,他這種吸收是經過消化了的自己的筆墨。

——徐家昌中國美術學院教授、著名花鳥畫家

《海風》136×69cm 2012年

徐君陶是一個刻苦勤奮、在藝術上孜孜以求的人。從他作品風格來看,是從浙派國畫傳統而來,清雅素淡。取材寬廣,多是來自生活閱歷的真實感受,人物、花鳥畫更好,體現了畫家真情的自然流露。筆法上也有突破,比如《紫丁香》等,另有幾幅作品大膽嘗試了西畫的構成、裝置、色彩等因素,運用的非常自然。徐君陶在當代美術界是位老成又年輕的藝術家。

——馮遠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央文史館常務副館長

《塔吉克少女》69×68cm 1991年

徐君陶的作品,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沒有一些成見,沒有很多傳統的老舊程式。形成所謂的程式和風格模式,將自己固定死。他目前有這麼多的面目,正是處於不斷探索尋找自己的過程中。

徐君陶雖出自於浙派,但他的藝術人生以及廣闊的生活面,使他和現在所看到的浙派人物畫拉開了相當大的距離。

——尚輝《美術》雜誌執行主編

《小姐妹》34×45cm 2005年

《紅葉情思》45×34cm 2001年

《歸》45×34cm 2001年

《灕江竹》68×68cm 1991年

《廬山泉》35×50cm 2010年

《廬山三泉》35×50cm 2010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