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牙是什麼?介紹藍牙名稱與圖標、藍牙傳輸與應用、藍牙通訊連接
藍牙名稱與圖標
「藍牙」(Bluetooth)一詞是斯堪的納維亞語中 Bl?tand / Bl?tann (即古挪威語blát?nn) 的一個英語化版本,該詞是十世紀的一位國王Harald Bluetooth的綽號,他將紛爭不斷的丹麥部落統一為一個王國,傳說中他還引入了基督教。以此為藍牙命名的想法最初是Jim Kardach於1997年提出的,Kardach開發了能夠允許行動電話與計算機通訊的系統。他的靈感來自於當時他正在閱讀的一本由Frans G. Bengtsson 撰寫的描寫北歐海盜和Harald Bluetooth國王的歷史小說The Long Ships,意指藍牙也將把通訊協議統一為全球標準。
藍牙傳輸與應用
藍牙的波段為2400–2483.5MHz(包括防護頻帶)。這是全球範圍內無需取得執照(但並非無管制的)的工業、科學和醫療用(ISM)波段的 2.4 GHz 短距離無線電頻段。
藍牙使用跳頻技術,將傳輸的數據分割成數據包,通過79個指定的藍牙頻道分別傳輸數據包。每個頻道的頻寬為1 MHz。藍牙4.0使用2 MHz 間距,可容納40個頻道。第一個頻道始於2402 MHz,每1 MHz一個頻道,至2480 MHz。有了適配跳頻(Adaptive Frequency-Hopping,簡稱AFH)功能,通常每秒跳1600次。
最初,高斯頻移鍵控(Gaussian frequency-shift keying,簡稱GFSK) 調製是唯一可用的調製方案。然而藍牙2.0+EDR 使得 π/4-DQPSK和 8DPSK 調製在兼容設備中的使用變為可能。運行GFSK的設備據說可以以基礎速率(Basic Rate,簡稱BR)運行,瞬時速率可達1Mbit/s。增強數據率(Enhanced Data Rate,簡稱EDR)一詞用於描述π/4-DPSK 和 8DPSK 方案, 分別可達2 和 3Mbit/s。在藍牙無線電技術中,兩種模式(BR和EDR) 的結合統稱為「BR/EDR射頻」
藍牙是基於數據包、有著主從架構的協議。一個主設備至多可和同一微微網中的七個從設備通訊。所有設備共享主設備的時鐘。分組交換基於主設備定義的、以312.5μs為間隔運行的基礎時鐘。兩個時鐘周期構成一個625μs的槽,兩個時間隙就構成了一個1250μs的縫隙對。在單槽封包的簡單情況下,主設備在雙數槽發送信息、單數槽接受信息。而從設備則正好相反。封包容量可長達
1、3、或5個時間隙,但無論是哪種情況,主設備都會從雙數槽開始傳輸,從設備從單數槽開始傳輸。
藍牙通訊連接
藍牙主設備最多可與一個微微網(一個採用藍牙技術的臨時計算機網路)中的七個設備通訊, 當然並不是所有設備都能夠達到這一最大量。設備之間可通過協議轉換角色,從設備也可轉換為主設備(比如,一個頭戴式耳機如果向手機發起連接請求,它作為連接的發起者,自然就是主設備,但是隨後也許會作為從設備運行。)
藍牙核心規格提供兩個或以上的微微網連接以形成分散式網路,讓特定的設備在這些微微網中自動同時地分別扮演主和從的角色。
數據傳輸可隨時在主設備和其他設備之間進行(應用極少的廣播模式除外)。主設備可選擇要訪問的從設備;典型的情況是,它可以在設備之間以輪替的方式快速轉換。因為是主設備來選擇要訪問的從設備,理論上從設備就要在接收槽內待命,主設備的負擔要比從設備少一些。主設備可以與七個從設備相連接,但是從設備卻很難與一個以上的主設備相連。規格對於散射網中的行為要求是模糊的。
許多USB藍牙適配器或「軟體狗」是可用的,其中一些還包括一個IrDA適配器。
※手機對比:vivo X20 64GB與OPPO R11s 紅色/64GB的參數配置比一比,誰更好?
TAG:有機以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