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是真正的愛孩子?這是我聽過的最好答案
【本文原創獨家。點擊右上角「關注」,分享更多親子教育好文】
作者:飄(爸媽內參主筆)
托爾斯泰說過:有無責任心,將決定生活、家庭、工作、學習成功和失敗。這在人與人的所有關係中也無所不及。
愛孩子,就要從小培養孩子有責任心。
01
教會孩子對自己的挫折負責。
三歲的丁丁拿著一把小水槍,一會兒朝爸爸停在那兒的汽車噴水,一會朝著小樹苗射擊。他東跑西竄,玩得不亦樂乎。
他興奮忘我的跑著,笑著。突然,他踩到一顆小石頭上面,「啪」,摔倒了。丁丁整個人趴在地上,兩隻小手伸向前方,張著小嘴「哇哇」哭起來,鼻涕直冒泡。
媽媽聞聲一個箭步趕來:「寶貝,摔疼了吧。」
隨即一把抱起丁丁,看到他手心擦破了皮,心疼的一邊拍丁丁身上的灰塵,一邊用嘴吹流血的小手心上的灰。
說完以後,丁丁媽媽拿著一根鐵鉤子,指著小石頭對丁丁說:「寶寶,就是它害你摔跤的對不?看我不打它。」
丁丁點點頭,哭得更大聲了,彷彿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
丁丁媽媽一面用鐵鉤敲著石塊,一面很生氣地說:「我讓你再害我家寶寶摔倒。」
石頭受到媽媽懲罰,丁丁哭聲漸漸小了。
這樣的場景太司空見慣了。孩子從沙發上掉下來,父母打沙發;在桌邊摔倒了,奶奶踢桌子......
小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沒有不摔跤的。一旦摔倒了,大多父母會「教育」周圍的人或環境。這樣就給孩子傳遞一個信息:你摔倒的責任在環境,而不是你不小心。
同樣的事件,小溪媽媽做得就很讓人欣賞。
她看見小溪踩到低於地面的污水蓋,絆倒了。她走到小溪面前,蹲下來,頭貼著小溪的頭問:「你沒事吧?」
「就膝蓋有點疼。」小溪搖搖頭,慢慢的自己站起來。媽媽指著污水蓋,輕輕撫摸著小溪的膝蓋說:「寶貝,你可能沒注意這塊污水蓋,下次小心點啊。」
「嗯,我知道了。」小溪像沒事一樣繼續玩。
小溪媽媽也愛孩子,但是她用理性的語言去關心孩子。在孩子理性恢復後用愛的口吻傳遞給小溪一個重要信息:摔倒了是你自己的責任,你是責任人。
同時不忘用叮囑的口氣告訴小溪,以後要注意了。
兩種教育方法都是出於愛孩子。所不同的是,丁丁媽媽把丁丁摔倒的責任推給了一塊石頭,而小溪媽媽則教育小溪摔倒是她一時不小心,不能怨污水蓋,是她自己的責任。
兩種不同的處理方法代表著兩種父母的不同認知,也讓孩子產生兩種不同的自我意識和控制情緒的能力。
孩子最初都是從接受父母的認知開始的。
丁丁媽媽的做法無形中告訴孩子:你是受害者。這樣的孩子在以後的挫折和困難面前,他會首先怪罪周圍的人或環境,怨天尤人,不能反省自己,從而不願承擔責任。
小時候學會推卸小責任,長大後難以承擔更大的責任。愛孩子,就要教育他們面對挫折時,勇於承擔責任。
維克多.費蘭克說過:能夠負責,是人類存在最重要的本質。
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孩子就有直面挫折的勇氣和戰勝困難的能力。為以後的生活注入了陽光的底色。
02
教孩子對自己的錯誤負責。
古語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人的一生犯錯誤在所難免,錯誤本身不可怕,關鍵是面對錯誤時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和解決問題的方式。
一對夫妻年近四十喜得子。夫妻倆對這個遲來的孩子視若珍寶,疼愛無比。真可謂: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
孩子長到五歲時,有一次拿了鄰居的雞蛋。鄰居找上門,孩子父親沒好意的說:「憑什麼說是你家的雞蛋,上面寫了你名字嗎?」
父親不但不讓孩子認錯,還如此袒護,鄰居見此景,悻悻離去。
因為有了父親的撐腰和包庇,從那以後,這個孩子經常做一些不可思議的壞事:推倒老奶奶,打比他小的小小孩,都被父親的推卸免去了責任。
孩子長到上中學時,更是為所欲為。後來因為和同學打架用水果刀捅傷了同學,被學校開除。他的父親也因為心梗突然離世。
因為上學少,他早早走入社會。在工地上幹活時,又因為偷賣工頭買菜的三輪車被辭退。現在淪落他鄉,好幾年也沒回家了。
劉備教育兒子時說過:勿以惡小而為之。
從小犯了錯,如果做父母的不及時糾正,讓孩子承擔自己的錯誤,孩子就會膽大妄為,在錯誤的路上一發而不可收拾。
禍根一旦種下,就會生根發芽。最終,父母的愛變成了無法彌補的傷害。
心理學家艾爾菲·科恩說:鼓勵孩子去承擔犯的錯誤,讓孩子明白錯誤是需要自己付出代價的,慢慢的,就很少去犯了。
從小不讓他承擔犯錯的責任,走入社會後,就會為自己的錯誤自食其果。社會不會像父母那麼寬容。你不教育孩子,社會就會替你狠狠教育他。
父母在孩子犯錯時的縱容,終將成為他日後路上的深坑。
關於孩子犯錯,前段時間,武漢的陳先生的做法深得人心,值得讚揚。
小陳同學放學後,在3樓下電梯前將樓上所有樓梯的按鍵部都按了一遍,爸爸媽媽知道後嚴厲地批評了他,並且告訴他這樣的行為會給大家造成不便,並可能引發安全隱患。
小陳同學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和爸爸每人寫了一份檢討書貼在電梯里,以示道歉。
貝弗里奇說:犯錯誤是無可非議的,只要能及時覺察並糾正就好。
愛孩子,就要教孩子在犯錯時主動承擔責任。孩子有了責任心,便學會對自己負責,才能自立於社會。
03
教孩子對自己的家庭負責。
許多父母把無限的愛都傾注在孩子身上,對孩子的關愛無微不至,對孩子的要求竭盡所能的滿足,造成孩子只懂得索取不懂付出。
經常聽到有些媽媽說,給孩子高價買的玩具,玩了幾次就不想玩了;今天買了新鞋看到別的孩子有更好的,又要買,買來穿不了幾天又不要了.....
劉墉說:愈愛愈愛,愈不愛愈不愛。意思是愈付出,而愈去愛;愈不付出,愈不去愛。
孩子得到這些易如反掌,只要嘴一張,要求一提,父母就義無反顧的滿足他。得到太容易,就不會珍惜。
他不付出,他就不愛。
拿成人來說,父母照顧孩子,付出得多,所以父母愛子女遠比子女愛父母來得深。
至於如何滿足孩子的慾望,電影《一隻狗的使命》給了我們一個美麗的答案。
小男孩伊森和媽媽在街上聽到一隻狗的叫聲。他循聲望去,原來一隻可愛的金毛被偷狗隊鎖在車上,狗狗又悶又急,眼巴巴盼著人來救它。
伊森砸碎玻璃窗,把狗狗帶到自家花園裡。爸爸對這隻狗的到來並不歡迎。但是伊森表現出對狗的強烈渴望。當爸爸不答應時,他眼裡閃過一絲失望。
爸爸動了惻隱之心,他問伊森:「你會照顧它嗎?你會給它洗澡,喂它食物嗎?」
伊森堅定地說:「我會。」
爸爸和媽媽商量後,伊森就順利地擁有了狗狗。
他高興地手舞足蹈。
白天,他教狗狗在草地上玩球,你追我趕;晚上,和媽媽道過晚安後,把狗狗帶到床上,蒙在被子里,拿著手電筒讀繪本。伊森津津有味的讀,狗狗聚精會神的聽。
他還給狗狗起了好聽的名字:貝利,並為它定製了一個牌子,掛在胸前。無論何時何地,他和狗狗形影不離,建立了親密的關係。
在一次失火中,伊森為了救被困在熊熊大火中的貝利,不顧自己安危,返回家中用繩子拴住狗狗從窗台上放下來。
貝利得救,伊森卻因為救它,摔斷了一隻腿,從此落下了腿疾。
為什麼伊森會如此愛惜貝利?因為貝利來到他家中,他付出了很多,他對家庭有責任感。
對家庭有責任感,明白自己有權利享受這個家庭的福利,也有義務為這個家庭付出勞動。孩子就不會以自我為中心,就會懂得珍惜擁有。
梁啟超說過:人生須知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的樂趣。
愛孩子,就教給孩子對家庭的責任感,讓孩子對家庭有主人翁意識。責任心往往比能力更重要。
有責任,才有愛;付出過,才會珍惜。
04
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責任心是一個人日後能否獲得事業成功與家庭幸福的重要品質。一個人要是責任心強,那麼他就會在社會上得到更多人的認可和幫助。
如果一個人沒有責任心,就很難在社會上立足。
孩子的責任心不是與生俱來的,他是靠父母平時逐漸培養的。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呢?
1. 教孩子對自己負責
生活中,吃,玩,睡都有一個良好的習慣。有的媽媽在孩子自己能吃飯時,追著趕著喂,孩子還是不肯吃。不在正餐餓了時,又捨不得孩子,結果周而復始,惡性循環。
可以這樣做:孩子吃飯時不好好吃,就讓他餓一頓。非要到下一頓時才給他吃,這樣他就對吃飯這件事有了責任心。
玩,睡都要有固定的時間,這樣孩子才能養成好習慣。
2. 對自己的錯誤負責
孩子犯錯,父母要正確對待孩子的錯誤,既不能一味包庇,也不能過於嚴厲懲罰。要弄清孩子犯錯的動機。
用愛與責任並存來對待孩子的錯誤。
3. 對自己的家庭負責
首先是要孩子做家務。
哈佛大學曾經做過一項長達二十年的跟蹤研究,得出的結論是:愛幹家務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為1:10,愛做家務的孩子,離婚率和心理疾病患病率都很低。
孩子會在做家務中明白一個道理:不勞無獲。
再者要培養孩子對父母的愛。
讓孩子給累了的父母揉揉肩,盛飯,倒茶....孩子在對父母的愛中體現了責任。
愛孩子,就要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一個人能承擔多大的責任,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就。
作者簡介:飄,富書籤約作者,愛生活,愛運動,愛旅行。用理性的文字書寫人間冷暖,堅持做更好的自己。本文首發爸媽內參(ID:shenduwenhua)
TAG:爸媽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