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逃不開的設計師困境,我們該怎麼辦?

逃不開的設計師困境,我們該怎麼辦?

話語權不高、設計方案推不動是很多設計師正在面臨的問題。面對這些困境我們真的沒有辦法了嗎?其實不一定!

本文源自於一位會員同學的郵件諮詢,這位朋友所面臨的困境其實很多設計師都會遇到或是正在經歷。在徵得 Ta 的同意後我決定隱去背景信息將回復內容發送出來,希望能對遇到同樣問題的你有所幫助。

這位會員(就叫小 A 吧)同學進入設計行業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目前在一家平台產品型公司帶領一個小團隊從事設計工作。

由於業務領域的一些特性和現狀,所有的需求都是遵循功能優先、體驗次之,而由於規則的不斷變化導致體驗的優化很難得以實施,即使是已知的問題,小 A 所帶領的團隊在設計上的推動也非常艱難。

隨著年齡的增長,小 A 對於自己的現狀以及設計的價值產生了不少困惑,希望能夠換個角度給他一些建議。

實際上郵件中所提及的問題不止小 A,在不同量級的團隊、不同的行業里都會遇到,這確實是中國互聯網的一個非常普遍的真實現狀,同樣也對很多設計師的職業發展產生了不小的阻礙。

記得去年到矽谷走訪各公司時所有人都有一個明顯的感受,在美國設計師於產品的參與度、話語權都好很多(這似乎也是很多華人設計師不願意回來的原因之一)。

很多人以此來吐槽中國的設計行業,這其實沒有必要。畢竟國情不同、環境不同,真正追溯起來甚至可以說是一個社會問題了。

我相信隨著一波波設計師的努力,這樣的現狀是會慢慢的好轉。

就像今天這麼多獨立的設計團隊建制的存在以及公司對他們的認可,相比 10 年前我們做設計,這已經有了當年完全不可想像的變化。

既然這是當下暫時不能解決的問題,那我們就先不去糾結,以此為「天花板」看看在這個空間內我們能做什麼。或者換一句不太中聽的,即使在現有空間內,我們真的沒有可以優化的工作了嗎?

如果以上的話能夠讓你暫時「接受」這個現狀,那麼我們還有幾點我想先單拎出來說一下:

所有角色被公司召入的核心述求是解決商業問題(利益放大),設計師只是通過設計的手段解決體驗問題,變向的去提升利益。CEO 無法對每一個角色有足夠的了解,從利益的維度衡量是其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在沒有實質的貢獻之前,沒有人必須選擇相信你。這是現實,很殘酷;

設計的「勝利」並不是只有短線的節點,更應該看重長線的目標;

如今的行業環境中「產品+設計」是分不開的,想要做好用戶體驗是必須去跨一步到產品中去。雖說互聯網產品設計是共通的但設計專業只是底層能力,想要在一個領域做好就必須具備足夠深度的行業知識;

設計的工程思維。設計想要最終落地,最終一定還是需要技術的支持。工程師的思考邏輯相對於設計師更加的抽象、也更具備復用性。事實證明和技術走到一條路線上對於設計的落地是具備更好的支持作用的。

如果你認同以上這些信息,那麼在現有狀況下我覺得還是有一下這些事情可以嘗試去做一做:

1. 增加專業知識

我很佩服公司里的一位產品經理。當年我們自己開始做物流的時候其實也很痛苦,懂物流的不懂互聯網、懂互聯網的不懂傳統物流,這對一個平台來說是件非常尷尬的事情。

這位女生花了半年多的時間整天抱著幾本厚厚的物流專業書籍研究,這是我在這家公司非常少看到的情形,至今再也很少在遇到。

對於設計師其實也一樣,無論在哪個業務領域我們做設計都需要專業能力疊加行業能力才可能做好。這也是大部分平台型產品設計師的通病,會慣性思維的「想當然」。所以我對團隊同學的要求是每個人必須去對一個行業做深入的研究,能夠真正站在一個領域中來做設計。

2. 需求的流程化

很多設計團隊沒有時間做沉澱、深入思考都是源於資源問題。而資源問題往往出現在這些日常需求在設計效率、流程所帶來的消耗。

我非常的建議大家能夠將日常一切可重複的工作、需求進行流程化(也需要 Design System 的支持),以最小的成本進行支持。空出來的時間我們才可能去做更多對團隊提升、基礎研究的工作。

3. 建立信任感

有些設計師非常的「雞賊」,他們會對每個首次合作業務方的項目上投入更大的精力,甚至是會在設計方案上適當的放棄一些原則(可控範圍內),對合作方利益進行最大可能的放大。大多數情況下項目最終的結果都會是正向的甚至是很好。

如果非要從一個設計師的原則性上來說,這樣可能是不合適的。但這第一次的「良好合作」會對大家後面的工作帶來很大的幫助。因為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大家會選擇相信他,對於他提出的建議給予更多的認同。

所以,設計的認同不一定取決於單個節點的「勝利」。從結果導向來說設計師的真正意圖是否有可能被認同甚至是實現,這個才是關鍵,過程是可以調整和「妥協」的。

4. 案例故事

我很理解你說的項目推動無力感,這對於一個強管控的行業更是如此。但如果在不額外增加所有人成本的前提下去改進一些明顯看得到效果的設計我相信大家還是容易接受一些的。

所以我們需要的是提前準備好 N 個小點的優化,沿著版本發布的節奏找機會搭順風車。

記得曾今看過一個電影的公眾號,它每次的內容推送都會蹭到一個社會熱點。其實細想一下它背後的邏輯很有趣也非常值得借鑒。

電影是一個 tag 體系非常成熟的類別,編輯可以每天天馬行空的用一系列關鍵詞去「框」出一系列電影。比如:

美國、中世紀、戰爭

日本、恐怖、女生

韓國、真實、河正宇

….

就像郵件規則一樣, 我們可以建立各種各樣的條件去挑選出這個規則下的 top 10、top 5。一旦出現一個社會熱點並與庫中的內容關聯上,它就能夠「應景」的推出一篇文章來蹭熱點。

提這個案例其實想說的是我們的產品可能會有很多問題,有些可能改起來也並不麻煩,真正關鍵的時候是你是否能在合適的節點及時的將它給到開發同學順手 fix 掉。

5. 設計體系化

最近周刊的主題都在聊 Design System,它除了是對設計的體系化思考和效率的提升之外很重要一點它也是技術同學想要的方向。

如今的設計已經不單單只是一個設計問題、它同樣也是一個技術、效率問題。如果前面的工作能夠釋放出一些資源,不妨嘗試思考去建立自己產品的 System。

大家可能會覺得工程師並沒有表現出這樣的述求,這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它們需要一些實際的體系化設計才能開始。

所以體系化設計這件事情對於設計師和工程師來說是相互牽制、相互需要的,不妨在合適的時機與技術團隊聊聊,看看這件事情的可行性。

很多人面對這些問題是的考慮是要不要換個環境。個人角度來看我建議大家可以先緩一緩,如果你認同以上思路,不妨先找到一些方向先嘗試一段時間。如果現狀著實無法改變,本著對自己負責的態度再認真考慮下一份工作。

作為面試官,很多時候當了解到這些背景信息時會覺得面對問題候選人無法解決,所以最終選擇了逃避。

反之如果面對現有的情況,大家試著找到了一些突破方向並進行了嘗試,面試官會看到你面對問題的思考和責任感。即使最終你還是選擇離開,那也應該是自己對個人職業生涯的思考和負責。

Design System 是 PinDesign 周刊的一個新系列,基於「Design Systems」這本書結構框架的讀書筆記和經驗總結。希望將自己的感受和經驗分享給大家,輔助大家的閱讀。

加入 PinDesign 會員,獲取本期主題「Design Pattern 劃分方式是對設計的邏輯思考」的全文內容及本系列前 2 期周刊的贈送,年付會員將獲得 Design System 系列所有(01~07)文章的贈送

Design System 系列已更新:

本文謝絕一切形式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Pinapps 的精彩文章:

TAG:Pinapp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