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遼瀋人工智慧產業東北居首
核心提示
人工智慧稱得上是當前科技界和互聯網行業最為熱門的話題。無論將其稱作「下一個風口」「最強有力的創新加速器」「驅動未來的動力」,還是關於它會不會比人更聰明甚至取代人的各種爭論,都在說明人工智慧又一次迎來了黃金髮展期。與以往幾十年不同的是,人工智慧的高潮是伴隨著生活和工作的應用而來,它是科技進步的水到渠成,也嵌入了十分廣泛的生活場景。因此有人認為:我們或許是和人工智慧真正共同生活的第一代人。
本報綜合《遼寧省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等多份報告,帶您走進遼瀋地區的人工智慧發展,看一看我們未來的「真實生活」。
瀋陽高新技術產品產值
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升至55%
高新技術企業增加
555家
2016年
847家
2017年
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
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
48.8%
2016年
55%
2017年
瀋陽構建科技創新政策支持體系
共投入科技創新專項資金3.7億元
帶動社會投資79.6億元
支持100項重大科技項目研發
100項重大科技成果轉化
加快培育200家高新技術企業和
300家科技「小巨人企業」
推動490項關鍵技術實現突破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迅速
產值增長
增長28.6%
機器人
增長12.5%
航空
增長8.2%
新一代信息技術
增長11.6%
生物製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
2017年瀋陽加快推動老工業基地新舊動能轉換,高新技術企業增加到847家,總量躍居東北首位;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升至55%,比上年提高6.2%,新動能不斷壯大。瀋陽構建科技創新政策支持體系,共投入科技創新專項資金3.7億元,並帶動社會投資79.6億元,支持100項重大科技項目研發、100項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加快培育200家高新技術企業和300家科技「小巨人企業」,推動490項關鍵技術實現突破。科技創新的溢出效應不斷增強帶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傳統製造業加快升級。
2017年,瀋陽市出台落實產業轉型、智能升級三年行動計劃,實施149個智能升級、170個工業技改、21個工業節能項目,瀋陽機床集團、沈鼓集團等重點企業的高端產品產值佔比均超過50%。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迅速,機器人、航空、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製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產業產值分別增長28.6%、12.5%、8.2%、11.6%;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和創新平台溢出效應不斷增強,壯龍多旋翼飛行器等產品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國內首個12英寸半導體薄膜設備生產基地在瀋陽投產;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已聚集企業130餘家。
與此同時,瀋陽市全年推進位造業、服務業、環保、交通、能源等九大「工程包」億元以上項目631個,完成投資1280億元。瀋陽市還出台了一系列科技創新政策,加快建設東北亞科技創新中心。極限尺寸納米金屬材料等490項關鍵技術實現突破;高新技術企業一年新增292家,總量達到847家;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等重大創新平台在沈布局;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16.4%。
2030年遼瀋人工智慧產業規模將超4000億
《遼寧省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提出以智能機器人、智能製造、智慧醫療、智慧城市為突破口,加快構建具有遼寧區域特色的人工智慧自主創新體系,在智能機器人、智能製造等領域積極探索布局,提出包括構建人工智慧科技創新體系、培育高端高效智能經濟、建設安全便捷智能社會等在內的多項具體任務。
到2020年
我省人工智慧技術和應用在部分領域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人工智慧產業成為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成為改善民生的新途徑。
到2025年
人工智慧部分領域的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實現重大突破,取得一批在國際上具有影響力的引領性研究成果。
到2030年
人工智慧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成為東北亞人工智慧創新中心,智能經濟、智能社會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
遼瀋人工智慧將實現擬人的感知、認知和決策能力
智能經濟發展方面
《發展規劃》提出,加強高級機器學習、大數據分析與計算、跨媒體分析推理、自主智能協同控制、類腦智能計算等基礎理論研究。
高級機器學習方面
將重點研究在線學習、自適應學習、自主學習、弱監督/無監督學習、小樣本學習、分散式學習、增強學習、深度學習等理論方法,突破現有機器學習理論受大數據集、標註數據以及模型複雜度對演算法效率的制約和影響,實現具備高可解釋性、強泛化能力的人工智慧。
類腦智能計算方面
重點研究類腦的信息編碼、處理、記憶、學習與推理理論,構建類腦複雜系統及類腦控制等理論與方法,實現大腦感知區、運動區和高級腦區的神經網路結構及信息處理過程的精細模擬,建立大規模類腦智能計算的新模型和腦啟發的認知計算模型,使機器以類腦的方式實現擬人的感知、認知和決策能力。
瀋陽日報、沈報融媒記者杜夢雅
宏坤製圖、製表
TAG:新聞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