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24個錯誤的「民間」育兒方法,你中過招嗎?

這24個錯誤的「民間」育兒方法,你中過招嗎?

如何科學地予以養護,對於新生兒的成長非常關鍵。遺憾的是不少一知半解的媽媽步入了誤區,以下24個誤區就是最常見和最該避免的。

民間說法,專家資深解讀

1.給寶寶喝開口茶

誤解:有很多父母在新生兒剛出生時,會給新生兒喂服用中藥熬成的「開口茶」,先用大黃湯清理小兒腸胃消化道的異物,再用甘草湯泄新生兒的胎毒、胎火,以為這樣利於寶寶後天生長。

正解:中藥大黃味苦、性寒、有導瀉的功效,新生兒出生時腸胃內不含食物,故腹瀉會傷及胃腸黏膜。

正確的方法是:在新生兒出世數小時後,先喂服溫開水10毫升,約一茶匙,過半小時左右,待小兒排尿後再喂母乳。

2.吸吮媽媽乳房的次數越多越好

誤解:有些媽媽以為在最初幾天,寶寶吮吸的次數越多越好,只要寶寶一哭,就讓他吸奶。以為這樣媽媽的泌乳就越早、量越多。

正解:一般來說,按需哺乳就能滿足寶寶的需求了,所以最初三天內每天讓寶寶吮吸乳頭10次左右,每次約15分鐘即可。早開奶、多泌乳的最根本條件是充足的睡眠與良好的休息,如果讓寶寶一開始就過頻吮吸乳頭,不但影響媽媽休息,很可能導致乳頭水腫、皸裂、疼痛,影響以後順利泌乳、哺乳。

3.按時餵養能培養寶寶的生活規律

誤解:在大多數人的觀念里,按時餵養能培養寶寶的生活規律,建立良好的生物鐘。

正解:若一味機械性地強調按時餵養,有可能讓寶寶不能及時獲得營養而出現低血糖。其實,針對寶寶的生理特點,按需餵養才能真正滿足他的需求。按需餵養不僅能隨時為他補充營養,促進他的身體發育,還能促進媽媽乳汁源源不斷地分泌。

4.配方奶泡得濃一點會更有營養

誤解:如果因為種種原因,不能用母乳餵養寶寶,媽媽總會心存愧疚,總想將配方奶泡得濃濃的,希望能彌補缺失母乳的遺憾。

正解:嬰兒雖有一定的消化能力,但調配過濃的奶會增加他消化的負擔,須加以稀釋。具體方法是,將奶粉按重量以1∶8,按容量為1∶4的比例稀釋,則得到的為全奶成分。然後根據新生兒周齡,在全奶中加水稀釋(出生後1周加水1/2,2周為l/3,3周為l/4),煮沸消毒後,加入5~8%的糖,待溫度適宜即可喂哺。

5.母乳洗臉可護膚

誤解:有些媽媽奶水多,在哺乳之餘愛將乳汁塗抹在寶寶的臉上,認為這樣做可使寶寶的皮膚嫩白細膩。

正解:母乳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糖,這些營養物質也是細菌生長繁殖的良好培養基,為細菌的生長提供了條件。而且新生兒的皮膚嬌嫩、血管豐富、皮膚角質層也薄、通透性強,這都為細菌通過毛孔進入體內創造了有利條件,從而易引起毛囊炎,甚至引起毛囊周圍皮膚化膿感染,若不及時治療可發生敗血症全身感染,這是很危險的。

6.囟門碰不得洗不得

誤解:新生寶寶囟門還沒有完全長好,所以一些爸爸媽媽認為囟門很嬌嫩,碰都碰不得,更不用說清洗了。

正解:長期不清洗囟門會導致某些病原微生物寄生引起頭皮感染,繼而病原菌穿透沒有骨結構的囟門而發生腦膜炎、腦炎。囟門的清洗可在洗澡時進行,可用小兒專用洗髮液。清洗時手指應平置在囟門處輕輕地揉洗。

7.剃「滿月頭」有利頭髮生長

誤解:很多媽媽習慣在寶寶滿月時,給寶寶剃個「滿月頭」。而且認為剃得越短,颳得越乾淨,以後頭髮就長得越好越黑。

正解:其實寶寶的發質與遺傳、營養、養護有關,與是否剃「滿月頭」並無多少關係。而且剛滿月的寶寶頭皮非常嬌嫩,血管也非常豐富。剃頭時,寶寶往往又不太配合,如果一不小心剃傷了頭皮,就會造成感染。所以滿月時,最好是用剪刀給寶寶剪頭髮,相對更安全。而如果寶寶本身頭髮並不多的話,「滿月頭」不剪也沒關係。

8.「馬牙」必須挑破擦掉

誤解:在新生兒牙齦邊緣或上齶上,常可見到一些黃白色芝麻大小的疙瘩,俗稱「馬牙」,有些媽媽會覺得礙眼,又擔心影響以後長牙,就想辦法將其挑破擦掉。

正解:這些口腔中的白色小點並不是牙組織,而是由於上皮細胞堆積或由於粘液腺瀦留腫脹而引起的,幾個星期後可自行消失。如果強行挑擦去除,會損傷口腔黏膜引起炎症,甚至感染。

9.每天為寶寶清潔口腔

誤解:有些媽媽特別注意新生兒的清潔衛生,就像成人每天刷牙那樣,也要給新生兒清洗口腔,常常在寶寶喝奶後用紗布、手帕、棉簽等來擦洗口腔黏膜。

正解:這種做法很容易將口腔黏膜擦破而引起細菌感染。其實新生兒的口腔一般不需要特別清洗,因為新生兒口腔內尚無牙齒,而且口水的流動性大,可以起到清潔口腔的作用。要給新生兒清潔口腔的話,只要在給新生兒喂完奶後,再喂點溫開水,將口腔內殘存的奶液沖洗掉就可以了。

10.擦去胎脂才能保持清潔

誤解:剛生下來的寶寶皮膚上有一層白色油膩的東西,有的部位多一些,有的部位少一些,這在醫學上稱為「胎脂」。胎脂在白白胖胖的寶寶身上,看起來總覺得不舒服,很多父母就會用力把它擦去。

正解:胎脂有保護皮膚,防止細菌感染及保溫作用。除胎脂較厚,皮膚皺褶多的大腿根、腋下及脖子等處,略加擦拭,以防胎脂分解成脂肪酸刺激局部皮膚而發生糜爛,其它部位的胎脂不宜擦去,一般在生後1~2天內會自行吸收。

11.皮膚髮黃一概覺得沒關係

誤解:許多人都聽說過新生兒生後幾天皮膚會發黃,遇到這種情況時家裡的老人也許會說,這是胎黃,沒關係。

正解:上述現象為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黃疸會在一周左右消失,不影響健康。病理性黃疸可能是由溶血、窒息、肺炎、敗血症、胎糞排出延遲、肝炎等原因所致,對健康威脅甚大。但對於年輕的父母來說,很難判斷寶寶黃疸是生理性還是病理性的,因此當出現黃疸後,最好讓醫生對寶寶進行全面檢查。

12.以保暖內衣代替普通內衣

誤解:大冷天,許多媽媽會給新生寶寶穿上保暖內衣。因為保暖內衣厚一些,又是全棉的,許多媽媽就直接給寶寶貼身穿,認為這樣既方便又保暖。

正解:冬天給寶寶穿普通內衣還是有必要的。因為就保溫性而言,普通內衣更貼身,能更好地在身體周圍形成一個保溫絕緣層。而且它的吸汗性更好。寶寶在冬天活動量一大,一出汗普通內衣比保暖內衣更能吸汗。媽媽只要換一件內衣就可以了,反而不會讓寶寶感冒。

13.包「蠟燭包」預防「O」型腿

誤解:有不少媽媽認為,包過「蠟燭包」的寶寶手腳特別直。如不包,長大會變成難看的「O」型腿。

正解:「O」型腿往往是是佝僂病的一種表現,與缺乏維生素D有關。只有注意補充鈣與維生素D,才能真正預防「O」型腿,包「蠟燭包」與此並沒有什麼關係。而且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手腳自然蜷曲,在剛出生的時候保持著這種姿勢是很自然的。以捆綁的形式強行糾正並無必要,反而影響寶寶的呼吸和發育。

14.冬天睡在密閉房間里不會感冒

誤解:許多媽媽覺得冬天太冷了,門窗緊閉的房間暖和,可寶寶在裡面睡覺避免受涼感冒。

正解:緊閉的房間空氣渾濁,特別是大人和寶寶共處一室時,二氧化碳的含量很高,而氧氣含量很低,在這種環境中寶寶容易反覆地發生呼吸道感染。其實開窗睡覺實際上是一種空氣浴,對寶寶有利無害。當然,開窗通風要注意避免對流風,不要讓風直接吹到寶寶身上。

15.用閃光燈給寶寶拍照

誤解:寶寶出生後,父母都想拍些照片作為永久紀念。由於產房或室內光線較弱,影響拍攝效果,便很習慣於藉助閃光燈來提高照明度。

正解:新生兒的眼球尚未發育成熟,強烈的光束會損害他們的眼睛。如果用閃光燈對準他們拍照,閃光燈閃光的一剎那,哪怕是五百萬分之一秒的閃光燈的光束也會損傷其視網膜。因此,在為小於6個月的寶寶拍照時,一定要採用自然光,不能用閃光燈

16.滿月前寶寶不能曬太陽

誤解:新生兒身體嬌弱,戶外的太陽光那麼強烈,萬一曬壞寶寶的皮膚或眼睛,就得不償失了。所以滿月前最好不要把寶寶抱到戶外去。

正解:曬太陽可以預防和治療佝僂病、紫外線還可以刺激骨髓製造紅細胞,防止貧血,並可殺除皮膚上的細菌,增強皮膚的抵抗力。等寶寶出生3~4周後,就可以抱到戶外曬太陽。不過開始的時間要短,只曬一部分,然後再慢慢地增加時間和擴大範圍。但在戶外,不要讓新生兒吹風太久,頭及臉部不要被陽光直射。

17.外出給寶寶臉上蒙厚圍巾

誤解:抱寶寶外出時,有些爸爸媽媽喜歡給寶寶臉上蒙上厚圍巾,認為這樣既遮擋風沙,又避陽光,很衛生。

正解:這樣對寶寶的健康不利。因為寶寶全身的耗氧量一半集中在大腦,而寶寶的呼吸功能比較弱。如果臉上蒙上了厚圍巾,而厚圍巾的透氣性又不佳,往往會造成寶寶臉部的小環境空氣不流通,氧氣太少,而二氧化碳滯留。嚴重的會造成缺氧,危害寶寶腦部發育。

18.抱著哄寶寶睡覺

誤解:寶寶的降生給家庭帶來許多歡樂,媽媽總是愛不釋手,只要寶寶哭就抱在懷裡哄,尤其在晚上,常常抱著寶寶睡熟後才把他放在床上,以為這樣寶寶會睡得更好。

正解:抱著睡覺限制了寶寶睡眠時的自由活動,寶寶難以舒展身體,影響正常的血液循環。而且抱著睡覺,寶寶的呼吸也會受到影響,另外,大人呼出的廢氣對寶寶的健康影響也很大。

19.無視寶寶日夜顛倒

誤解:大多數新生兒白天呼呼入睡;晚上,倒是精神十足。很多媽媽會覺得不必矯正,讓寶寶順其自然比較好。

正解:這種情況往往出現在寶寶出生3個月內,這段時間寶寶在努力適應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比起在媽媽肚子里的安穩日子,可想而知,寶寶要適應的變化有多大。我們當然要允許寶寶有個適應過程,而日夜顛倒就是其中的一個過程。但對於寶寶的日夜顛倒,父母還是要引導並逐漸矯正才行。這對大人和寶寶都是有利的。

20.給寶寶使用電褥子

誤解:有的媽媽十分擔心寶寶出生後會冷,尤其是在冬季,就給寶寶鋪上電褥子。

正解:這種做法非常危險。電褥子的溫度一般不能自動控制,剛出生的小寶寶又無法及時反映自己的感受,如果媽媽一旦忘記關電源,溫度持續升高、保暖過度對寶寶的安全和健康都會帶來不利的影響。給寶寶保暖的正確方法是調節室溫,可在床上再鋪些棉褥,整個小空間提高溫度要比局部高溫安全得多,而且也會使寶寶感到舒服。

21.刻意營造一個安靜的環境

誤解:剛出生的寶寶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善,經不起一點刺激,所以要盡量給他營造一個寂靜無聲的環境。

正解:保持安靜,避免寶寶長時間的哭鬧確實十分重要。但強調安靜並不是說產房或坐月子的居室必須保持寂靜無聲。其實,寶寶對一般的聲音還是很有適應能力的,房間內有人說話或放些輕柔的音樂都不會影響他。如果你過於小心,強調寂靜無聲,寶寶睡覺時你連說話都不敢,最終你或許培養了一個對聲音過度敏感的、神經質的寶寶。

22.寶寶一打噴嚏就以為是感冒了

誤解:新生寶寶的一舉一動都揪著媽媽的心,若是突然打了個噴嚏,媽媽多半會以為是受涼感冒了,忙不迭地往醫院裡送。

正解:新生兒偶爾打噴嚏並不是感冒的現象,因為新生兒鼻腔血液的運行較旺盛,鼻腔小且短,若有外界的微小物質如棉絮、絨毛或塵埃等便會刺激鼻黏膜引起打噴嚏,這也可以說是寶寶代替用手自行清理鼻腔的一種方式。除非寶寶已經流鼻水了,否則媽媽可以不用擔心,也不用讓寶寶動輒上醫院。

23.體重減輕就以為寶寶吃得不夠

誤解:肉嘟嘟的寶寶出生一周後竟然瘦了一圈,一稱體重,果然比出生時輕了許多,媽媽不由緊張萬分,以為是寶寶喝奶太少營養不足所致。

正解:體重減輕是因為寶寶的進食量還沒有形成規律,加上每天排出的大小便、呼吸代謝及由皮膚排出肉眼看不出的水分等,所以體重在出生後3~4天會減輕。減輕的量可能多達出生時體重的10%,不過隨著寶寶漸漸地適應,到了第8、9天這些丟失的體重就會補回來。

24.在家做「嬰兒泳療」

誤解:游泳對寶寶的大腦發育和神經系統的發育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於是有的父母就認為應該買一套嬰兒游泳設備讓寶寶在家游泳。

正解:嬰兒泳療不宜自己「克隆」。因為醫療保健或專業服務機構的護理人員都是經過專業培訓的,具備一定的護理技術和醫學常識。而且游泳時的室溫、水質、時長、寶寶的身體狀況都有嚴格要求,父母自己未必把握得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 的精彩文章:

親格育兒有約▼想培養出優秀的孩子,你需要會這四招(上)
搞笑漫畫:妻子教育兒子的方式,就是 給自己吃這種東西,太可怕了這是親生的

TAG: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