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鄉情 家鄉絮語之三

鄉情 家鄉絮語之三

站在外地,遠觀家鄉,有時想:武功是啥?我是啥?想著想著,就回到一個基本問題:人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最乾脆的回答是:人從娘胎里來,都奔著死亡而去。這麼簡單?

科學一點的說法:我們所在的宇宙大約於137億年前誕生。太陽系大約從46億年前開始形成,隨後地球出現。大約36 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原始生命。大約240萬年前,關中所在的黃土高原的地質地貌形成。大約10萬年前,經過漫長的演化,人類的祖先——稱為智人的族群在非洲東部出現。距今4000年前,家鄉武功的土地上出現了人類活動的記載,炎帝黃帝為首的兩個部落已經在黃河中游陝晉兩地出沒。之後不久,周人的先祖后稷在家鄉的漆水河邊教民稼穡,華夏先祖進入了農耕時代。其間或爾後,文字出現,中華民族的歷史開始有了文字記載,脈絡逐漸清晰起來。

武功和武功人就是這麼來的,也是我們稱自己為炎黃子孫的原因。

至於人要到哪裡去?即人有什麼想法、活法、理想(家鄉話:你娃想弄啥?),這個問題說起來就複雜了。

原始社會,人類靠徒手狩獵、採集求生,祈求能填飽肚子,不被狼蟲虎豹等強勢動物吃掉,就是他們的全部想法。奴隸社會,數量眾多的奴隸希望能擺脫牛馬般的勞作,恢復人身自由是他們一生的想法。在我國商周朝,大量奴隸被迫來耕種井田,被當做牲口買賣或被當做殉葬品來陪葬,能獲自由肯定感天謝地。武王伐紂決定性一役——牧野之戰,就是因商紂的大批被壓迫的奴隸陣前倒戈而大獲全勝的。至於武王坐上高座後,有沒有給這些奴隸自由就不好揣測了。

春秋戰國時期,民間私學興起,讀書階層擴大。讀書人因知識的積累,想法花樣多了起來,出現了儒、道、墨、法、名、兵、陰陽等為代表的諸子百家,形成了各說各話(百家爭鳴)的局面。儒家經典,六經之首的《周易》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想法,為古代君子划出了剛健進取的總目標;《禮記》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想法,為後代讀書人指明了個人奮鬥的大方向。儒家思想集大成者孔子老先生提出「仁者愛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想法,意欲廓清綱常,確立倫理,給上至帝王將相,下至貧民百姓各色人等排列尊卑座次,議定進退順序。從此,間接促成了:皇帝一人高高在上,其餘萬眾匍匐在地的局面;確立了男人放個屁,就是女人聖旨的神聖傳統,並且存續了二千多年。光憑這二手,他老人家的「偉大」就不是吹的。

道家鼻祖老子前輩提出「道法自然,清靜無為」的想法,讓帝王享受「小國寡民,無為而治」的輕鬆,讓百姓坐擁「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平淡。這些本來都是平民喜聞樂見的,卻不受統治者待見,沒法,百姓的小胳膊扭不過統治者的大腿的。

法家的代表管仲,商鞅,韓非子提出「以法治國」的想法,要統治者重農抑商,獎勵耕戰。這想法高啊,實效驚人!給獎勵,那真是鼓動人人爭先的好辦法!為了這獎勵,秦國的士兵在戰場上爭搶著割敵人的腦袋,直接促成了一支勇打勝仗的虎狼之師。秦始皇嬴政憑藉這支鐵軍,滅六國一統天下就順理成章了。

其它,陰陽家提出「陰陽五行」的想法;墨家提出「非攻」「兼愛」「尚賢、尚同」的想法;兵家提出「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的想法,都對後世產生了重要影響。不得不說,他們的代表鄒衍,墨子,孫武也是當時的智者。

當然,各個時代階層不同的人,想法不一,對時代的影響各別,試簡析之。

消滅六國,一統天下的咸陽老鄉嬴政第一個想法是:長生不老。但天不遂人願,找葯的徐福騙了大量錢財和一眾人等一去不返;第二個想法是子孫後代萬世為帝,其名始皇,卻不想秦朝二世而亡。陳勝吳廣覺悟高,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想直接單挑孔子老師的階層排序,沒成功,因為起義失敗了。項羽和劉邦看秦始皇儀仗出行十分氣派,也都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項羽說:「彼可取而代也!」,差點成功,後被劉邦逆襲,做了李清照筆下的「鬼雄」。劉邦說:「嗟乎,大丈夫應如是!」,竟最終取得成功。真印證了謙虛使人勝利,驕傲使人失敗的古訓。

當然,有些人的做法就是他們的想法。家鄉名人蘇武就是這樣的人:出使西域被扣,威逼利誘讓投降,不為所動。被流放荒原,竟能持節堅守19年,在匈奴人面前一人扛起了西漢的大國威嚴!同屬西漢的陳湯將軍則喊出了中華歷史最強音:明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他調子雖高,能力更強,竟然一仗打出西域半個世紀的和平。有人說西漢奠定了漢民族的魂魄,從這兩個人的作為來看是有道理的。

東漢末年,曹操看到「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凄慘現實,鼓起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壯志,最終統一了中國北方,實現了社會的初步安定。諸葛亮先有「隆中對」的想法,促成蜀漢建立;後又有想法「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就名相美名。

唐代詩人李白的想法是「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果然腹有詩書氣自華;北宋詞人范仲淹的想法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表明了古士大夫最深的情懷;北宋理學家張載的想法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個家鄉綠野書院的首席教授的想法竟超越了「立德,立言,立功」的古聖人境界;南宋將領岳飛的想法是收復失地,高歌奏凱,「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南宋大臣文天祥的想法是「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所以毅然選擇捨生取義;明末清初學者顧炎武的想法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呼籲所有讀書人不要以為手無縛雞之力就可袖手旁觀,眼看國族沉淪;清末大臣林則徐的想法是「苟利天下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則道出了中華脊樑們的錚錚鐵骨。

近代以來,面對內憂外患,國將不保的局面,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陳獨秀,胡適,魯迅等人多具憂國救世的想法,或慷慨激昂,或悲抑激憤,各鳴其懷。

俱往矣。各個時代有各個時代的風尚,理想活法。對今人來說,觀照現實才有意義。依我的經驗(如果能談得上是經驗的話),家鄉農村出身的孩子,先好好讀書,盡量上大學,開闊眼界,擁有一技之長是最緊要的。如果因為家貧等各種原因沒有讀到大學,一邊工作讀社會這個大學,一邊不要放掉書本,是比較好的想法。正如學習有邊學邊思的說法,工作亦如此。先修身,有立身之處;再齊家,娶妻生子,贍養父母老人。這之後再說其他。雖說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路,但走的是否順暢,其原因卻很簡單:根深則葉茂,源遠則流長。

人活一生說到底是一個尋找自我的過程,即稟賦能自然表達的狀態。找到自己才是一生的所向。用宋美齡的話來說就是:我們日復一日地書寫自己的命運,現在的一切所做所為將不留情面地決定我們的未來。

若有問,作者你想弄啥呢?不過祈願世界和平,有飯吃,有書看,有地方絮叨而已矣!

作者簡介:葛明,武功長寧人,現居浙江寧波,貿易為業。不善為文,偶有作,皆文筆生澀,思想淺陋,不堪卒讀也。不長交往,淺混於酒朋飯友間,聊以笑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功書院 的精彩文章:

鄉愁 家鄉絮語之一

TAG:武功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