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每天讀點二十四史(7):《後漢書·逸民列傳》

每天讀點二十四史(7):《後漢書·逸民列傳》

東漢時期,隱士開始大規模出現,范曄在《後漢書》中特撰《逸民列傳》,以記錄東漢隱士的生存狀態。為什麼東漢士人歸隱的現象頻繁出現?

首先,漢光武帝劉秀中興漢室之後,鑒於西漢儒士「大義未明」,以致王莽篡位的經驗教訓,極力「尊崇節義」,弘揚名節,使得東漢儒風相較西漢發生了根本變化,東漢士人更看重自己的氣節。其次,東漢的政治局勢也是使士人歸隱的重要原因。范曄在《逸民列傳》中說道:「漢室中微,王莽篡位,士之蘊藉義憤甚矣。是時裂冠毀冕,相攜持而去之者,蓋不可勝數……自後帝德稍衰,邪嬖當朝,處子耿介,羞與卿相等列,至乃抗憤而不顧,多失其中行焉。」簡而言之就是,由於兩漢之際王莽篡位、東漢中後期政局動蕩等原因造成了士人群體的棄官隱居。在自身主張無法伸張,又極看重自身氣節的情況下,一部分士人只好選擇避世。

《後漢書》,中華書局版

我們簡單看幾個《逸民列傳》中的隱士。

逢萌,字子康,北海都昌人。曾經當過亭長,後來到長安求學,通《春秋經》。當時王莽殺死了自己的兒子王宇,逢萌便對友人說:「三綱絕矣!不去,禍將及人。」於是回到故里,舉家渡海,隱居遼東。光武帝劉秀即位後,屢次派人征他為官,他一直堅辭不出。

王霸,字儒仲,太原廣武人。少有清節。王莽篡位後,他便棄官而去,並與官場中人斷絕來往。東漢建武年間,被征為尚書,他稱名不稱臣。有司問何故。王霸很有氣節地說:「天子有所不臣,諸侯有所不友。」後來,王霸因為疾病歸家,「隱居守志,茅屋蓬戶」。朝廷連連徵辟,他一直拒絕。

戴良,字叔鸞,汝南慎陽人。王莽篡位時,他「稱病歸鄉里」。戴良是個不為世俗禮儀所囿的人。戴良的母親去世後,其兄「居廬啜粥,非禮不行」,而他則「獨食肉飲酒」,十分悲傷的時候也會哭,兄弟二人都面容憔悴。有人問他:「你這樣守喪合乎禮儀嗎?」戴良回答道:「合乎禮儀。因為禮是用來控制情感的。情感只要不出格,又何必在乎禮儀呢!我吃美味卻無法感受到,所以導致面容憔悴。如果口中感覺不出美味,吃這些東西也無妨。」旁人無法反駁。戴良也不理會朝廷的徵召,甚至因此而逃入江夏山中。終身不仕。

龐公,南郡襄陽人。居住在峴山之南,從來沒有進過城市,與妻子相敬如賓。東漢末年的荊州刺史劉表幾次邀請他出山,都不能成功,只得親自登門勸說:「你能保全一人,但怎麼比得上保全天下呢?」龐公笑著說:「鴻鵠巢於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棲;黿鼉穴於深淵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棲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劉表又指著龐公的妻子問他:「先生在田畝之中居住,不肯為官,以後有什麼遺產能送給子孫呢?」龐公答道:「世人都把危險的東西留給後人,唯獨我把平安留給後人。雖然留給後人的東西不同,但不能說沒有遺產。」劉表聽後只能嘆息而去。

除了這些有名有姓的隱士之外,《逸民列傳》中還有如「漢陰老父」「陳留老父」等無名隱士。

總之,《後漢書·逸民列傳》中的隱士受東漢重名節之風的影響,且由於當時政局動蕩,只得選擇避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清三代瓷器的種類與工藝特點,明清官窯精品可送北京保利翰海
「新」東西來了,願你喜歡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