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跨越1600年,三個國家三個人、一座「桃花源」般的博物館、一段中國文物的回歸故事!

跨越1600年,三個國家三個人、一座「桃花源」般的博物館、一段中國文物的回歸故事!

昨天和大家介紹了美秀博物館的中國文物,今天和大家聊聊美秀博物館的「那些事兒」,這還要先從它的創始人小山美秀子說起。

三個國家三個人

日本人小山美秀子:

小山美秀子生於1910年,於2003年去世。關於她的資料甚少流出,她是個美麗之中透著幾分神秘的女人,當然如果單純的這兩個標籤沒什麼用,重點是有錢。據說她丈夫離世後,留給她一筆多到花不完的巨額財富。小山美秀子是個不折不扣的收藏家,從1941年開始一直到她2003年離世,在收藏的道路上她從未停歇。

她收藏了太多文物,沒地方擺放怎麼辦?有錢、任性,自己建坐博物館就解決了,於是她找到了赫赫有名的建築師貝聿銘。

美籍華人貝聿銘:

貝聿銘,1917年4月26日出生於中國廣州,祖籍蘇州,是蘇州望族之後,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曾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就讀建築學。

中國人陶淵明

貝聿銘和美秀子提到了中國東晉的一位著名詩人陶淵明,和她講述了《桃花源記》的故事: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美秀子女士深深的被這個故事吸引了。

明 王仲玉《陶淵明像》 紙本設色 縱106.8厘米 橫32.5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於是便有了耗資高達幾百億日圓的這個建築珍品,美秀美術館在日本滋賀縣自然風景區附近長崎的山腰建造,1997年建成。

就這樣,跨越1600年,三個國家的三個人,成就了一座現實版「桃花源記」般的博物館。

貝聿銘大師和美秀美術館的主人

一座「世外桃源」般的博物館

接下來,我們說說這座格調極高的博物館:

整個建築由於自然保護區的關係,地面建築不超過1000平方,大部分都隱藏於山體之下。

在第一次現場參觀博物館使,貝聿銘感動地說,「這是香格里拉。」

說起這座博物館,還得從博物館的設計源泉,我國那位偉大的、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文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說起。

桃花源記:「林盡水源,便得一山」

同樣,進入美秀博物館,也需要深入山野……

桃花源記云:「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

緊接著,需要穿過一個蜿蜒的山洞,從山洞中看出口,隱約可見洞口的一束光。

桃花源記云:「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出了隧道,彷彿進入了另一個世界,豁然開朗,眼前突現曠世傑作,首先看到的是44根放射狀的銀線向天空展開,組成一座120米的弔橋。

橋的盡頭就是神秘的秀美博物館了,傳統日式設計的路燈和松樹,這是美術館入口,傳統設計增添了的時代感。

正廳入口處的玻璃門被設計成了圓弧形窗式,被稱為「夢之扉」,目的是體現自然與建築物的親和力。

廳內,巨大的玻璃落地窗,如屏風一般隔絕室內外。透過玻璃,窗外的遠山、森綠,蔚藍都映印在窗,與自然匯入一體。

稍仰頭便是由鋼架構建的幾何造型,從入口大堂正面以借景的方式眺望。

陽光透過屋頂的格柵灑下來,營造出夢幻般的效果。每一處細節的處理都讓人嘆為觀止。

展館的設計也很美妙。借景、截景、框景、造景,「用光來做設計」是貝老的名言,他擅用幾何形構造,精緻、洗鍊,借景、截景,或剪裁自然中的一部分,雖然這是中國造園常用的手法,但在日本也有同樣的傳統。建築是靜止的音樂、凝固的史詩。在寬敞的空間流連,遊走在各個展廳之間,可細細觀摩展品,也可遠眺山嵐,世界各地的美術剪影在這裡重映。

一段中國文物的回歸故事

美秀博物館在2017年11月舉辦了20周年館慶,在中國文物展廳,第一件展品是來自山東省的東魏·蟬冠菩薩立像。此件文物造型優雅華麗,神態安靜慈祥,尤為獨特的是頭頂之上的蟬冠裝飾,「蟬冠」最早為漢代時侍從官所佩戴,侍從官經常陪伴在皇帝的左右,後代常常以「蟬冠」比喻顯貴、高官,「蟬冠菩薩像」也由此寓意其高貴的身份。此類菩薩造像在全世界範圍來說也屬鳳毛麟角,這件中國的國寶級文物為什麼會出現在美秀博物館呢?這還要從1978年說起:

美秀美術館在展的《東魏·蟬冠菩薩立像》

佛像的發掘與修復:

1978年,山東省博興縣陳戶鎮張官村的村民張立山,在龍華寺遺址附近挖出這尊石佛造像時,就把它當作廢石扔到了村後。當時的博興縣文物管理所所長李少南下鄉收集這些被當地村民廢棄或是用來壓鹹菜缸的石頭,石佛造像就是這時被收集回來的。

據李少南回憶,這尊北魏菩薩造像,是從張官村一帶徵集到的幾百塊造像殘件中,認定的三部分粘合復原的。上身最為精美的部分,是 1980 年5 月5 日在趙樓村村民趙神之家中發現的。趙神之當時對李少南說:「幸虧你今天來了,我正打算把上面的腦袋和半截身子砸了去,修整成一個圓桌面。你再晚來兩天就糟了!」

精工完善後,這尊石佛造像被藏於當時的山東省博興縣文物管理所。

佛像被盜:

在 1994年7月初的一個雨夜,由於山東省博興縣文物管理所的疏忽,這尊石佛被人從故鄉盜走,而後流轉到英國文物市場,1995年被日本美秀博物館花費100萬美元巨資購得,成為該館的展覽文物,但中國那時候卻對此事都一無所知。

文物的回家之路:

經過中日雙方多次交涉,美秀美術館答應無償歸還這一文物,在2008年1月,蟬冠菩薩像回歸中國,入藏山東博物館。在歸還時美秀希望這一菩薩像能夠每隔五年回美秀展出半年,山東博物館同意了這一請求。

所以,這也是這尊國寶級的文物為何會出現在美秀博物館的原因。

部分資料來自網路,飾迦編輯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玩飾 的精彩文章:

舶來品也能中國化——獨具東方韻味的琺琅器
論炫富,誰也比不過中山靖王劉勝!

TAG:古玩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