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洞一生清流自居,辦教育辦實業貢獻巨大,但政治影響很少提及
張之洞
今天接著上期,我們繼續聊張之洞,聊之前,想和大家分享個,人的共性
人們一般在記住一件事或者是一個人的時候,總是會找到其代表,往往會找關鍵點
比如記曾國藩,就會想到他鎮壓太平天國和天津教案
到李鴻章,就會聯想到《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左宗棠呢,就會想到收復新疆,總之,都很有標籤化
曾國藩
畢竟我們人類的大腦帶寬是有限的,它習慣性的看結果,對於拿著模凌兩可,似是而非,沒有特點的事件
最好的處理辦法,就是遺忘,閑置下來的空間,用於儲存有意義,有代表的事情
為什麼我們做事情的時候,老師和領導經常告誡我們:要善於總結,分條理敘述
說白了,就是要在我們的腦海中打上一個符號,相當於電腦中的某個文件夾名字,你把它重命名後,需要調取的時候,第一時間就能找到
後會無期
《後會無期》中還有這樣一句話,「小孩才分對錯,大人只看利弊」,表面意思是,人的道德判斷水平隨著年齡增長,呈現出從對錯到利弊的單向發展
但實際上也是一個標籤化的產物,非黑既白,非利既弊,非對既錯,其實也是引導我們做一個總結詞
這樣才能有利於生存(對,大腦的此項判斷就是生存所需)
比如,秦皇漢武,都是知道的,但漢武帝之後好像沒有什麼大的事情,連皇帝名字都不一定叫的上來,之後王莽篡漢,新朝建立,西漢滅亡
秦皇漢武
都是標籤化的
好了,說了這麼多,終於回到正題
對於張之洞,我們的印象就是在這模稜兩可上,說他做了很有成就的事吧,也有很多,但是非要拿出來做一個標籤,不太清晰,特別是政治影響很少提及
除了他的的清流派是一個很大的標籤
其實,一個人有時候就是這樣,明明他的功績是很大的,奈何像木桶一樣,各塊木板都很平,使人不容易標籤化
今天,在這裡就來說說張之洞的主要功績及其貢獻:
一、辦新式教育,華科大、武大、南大、華農、武科大等多所高校的前身和中學
二、辦實業,一件是督辦蘆漢鐵路(盧溝橋--武漢,大名鼎鼎的京漢鐵路),另外一件是把內陸武漢打造為當時中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
現在的武漢人真的是要感謝這位,據統計當時清政府一年的投入是1100萬兩白銀,相當與當時清朝財政收入的八分之一
三、練湖北新軍,當時有這樣的評價:北洋新軍「以勇氣勝」,湖北新軍「以學問勝」
四、抵外辱 曾「上十六策」,要求朝廷全力抗擊法國的殖民侵略.針對李鴻章避戰求和,張之洞尖銳指出:「今日法越之局,惟有一戰」……
其「爭越,封劉,戰粵,防津」的戰略,戰術,深受慈禧老太后的喜愛
張之洞
好了,經過這一番的打標籤,是不是對其了解更多了呢
今天這一期就到這裡,有什麼心得或者是意見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哦,覺得有益,歡迎關注並轉發哦哦
※甲午海戰,北洋艦隊全軍覆沒,三點說明:一戰再無可能
※晚清後期武器堪稱精良,八國聯軍都自嘆不如,列強:可惜,我們拿不完
TAG:歷史滾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