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為何擁兵百萬的法國一個月就向德國投降?
在德國開始進攻法國時,法國是有百萬軍隊的,但是,法國還是在短短一個月就投降了,很多人可能不理解,看了下面的內容也許你就明白了。
首先法國的快速崩潰跟馬奇諾防線關係不大,法國不是過於依賴馬奇諾防線,而是必須需要馬奇諾防線彌補國家在地形和動員能力上的劣勢。法國相對於德國屬於低地國家,地形相對低洼,尤其是阿爾薩斯洛林地區無險可守,必須有一個綿亘防線為依託。德國也有齊格菲防線防禦法國的突襲。
馬奇諾防線確實沒有防禦住德國,但這不是馬奇諾防線的錯,如果沒有馬奇諾防線呢?德軍就可以長驅直入,連路都不需要繞了。
現在進入正題。波蘭被蘇德瓜分之後。德國開始制定入侵法國的黃色方案,黃色方案其實是一戰史蒂芬計劃的翻版,核心思想是從比利時北部突破,右鉤拳迂迴英法聯軍側翼。英法也是按照德軍這個意圖進行戰爭布置的,就是將主力部隊部署在法國北部和比利時接壤的地區同德軍正面決戰。英法在動員能力上比德國差,人口數比德國少,兵員素質上也差一些。但是裝甲部隊的質量和數量都是強於德國的。如果按照這個劇本導演下去很可能又是一戰的重演,打成僵持戰。
這個時候A集團軍群的參謀長曼施坦因提出了他的構想,就是從馬奇諾防線的延長線色當地區突破將法國防線從中間切割一分為二,之後,可惜陸軍總參謀部並沒有採納,並且將曼斯坦因從A集團軍群參謀長的位置下放到步兵軍做軍長(他本人一直希望指揮一隻裝甲軍)。
曼斯坦因利用面見希特勒的機會陳述了自己的想法,將裝甲部隊集中使用,通過比利時南部的阿登山區,直插色當,之後右轉包圍法國北部的英法聯軍主力。阿登山區不適合裝甲部隊的行進所以英法聯軍不認為德軍主攻點會在這裡。而這個計劃的風險在於如果英法聯軍沒有把全部主力都集中在法國北部,而是留有預備隊在南部和馬奇諾防線後,那麼德軍右轉彎後,左翼就完全暴露了。這個時候如果法軍由南向北進行反突擊,德國可能重蹈一戰馬恩河會展的覆轍丟掉戰場主動權。
最終希特勒採納了曼施坦因的計劃,在古德里安裝甲集群的狂飆突進下,法國的防禦體系徹底崩潰,指揮系統失靈,完全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而法國是民主國家,不會為了政府的統治而要求士兵在必敗的情況下進行抵抗。這點同蘇聯不同,蘇軍在被圍後,zw往往強迫士兵戰鬥到最後,所以德軍在蘇聯地區遇到的抵抗比法國激烈的多。
不過法國自身的問題也很大。臨陣換將,而且用的都是上了年紀的老將,戰術思想落後,導致戰場指揮混亂,法軍面對德軍的瘋狂攻勢陷入了潰敗。但是,從結果來看,這次投降對法國人民來說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由於在一戰中法國損失慘重,整整損失了一代人,還打光了家底,所以全國上下都不想打仗。法國人吸取了一戰的教訓,把高利貸商人的本性體現的淋漓盡致,說什麼也不肯出全力。法國人通過投降,保住了本土大部以及遼闊的海外殖民地。在整個二戰中,法國幾乎沒有受到什麼損失,也沒造成什麼大的傷亡,二戰後很快恢復了元氣,成為五大戰勝國,還混上了五常,可以說賺到家了。
※二戰時,日本曾扶持一傀儡皇帝,為禍中國10餘年
※《閃電戰》九霄破壘:二戰德國空軍布洛姆&福斯BV 155高空截擊機史話
TAG:二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