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數學大反例合集

數學大反例合集

數學大反例合集

數學猜想並不總是對的,錯誤的數學猜想不佔少數。只不過因為反例太大,找出反例實在是太困難了。這篇文章收集了很多「大反例」的例子,裡面提到的規律看上去非常誘人,要試到相當大的數時才會出現第一個反例。

最多分為多少塊

圓上有 n 個點,兩兩之間連線後,最多可以把整個圓分成多少塊?

數學大反例合集

上圖顯示的就是 n 分別為 2 、 3 、 4 的情況。可以看到,圓分別被劃分成了 2 塊、 4 塊、 8 塊。規律似乎非常明顯:圓周上每多一個點,劃分出來的區域數就會翻一倍。

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讓我們看看當 n = 5 時的情況:

數學大反例合集

果然不出所料,整個圓被分成了 16 塊,區域數依舊滿足 2n-1 的規律。此時,大家都會覺得證據已經充分,不必繼續往下驗證了吧。偏偏就在 n = 6 時,意外出現了:

數學大反例合集

此時區域數只有 31 個。

最有名的素數生成公式

1772 年,Euler 曾經發現,當 n 是正整數時, n2 + n + 41 似乎總是素數。事實上,n 從 1 一直取到 39,算出來的結果分別是:

43, 47, 53, 61, 71, 83, 97, 113, 131, 151, 173, 197, 223, 251, 281,

313, 347, 383, 421, 461, 503, 547, 593, 641, 691, 743, 797, 853,

911, 971, 1033, 1097, 1163, 1231, 1301, 1373, 1447, 1523, 1601

這些數全都是素數。第一次例外發生在 n = 40 的時候,此時 402 + 40 + 41 = 402 + 40 + 40 + 1 = (40 + 1)(40 + 1) = 41 × 41。

xn - 1 的因式分解

x2 - 1 分解因式後等於 (x + 1)(x - 1) 。 x20 - 1 分解因式後等於

(x - 1) (x + 1) (x2 + 1) (x4 - x3 + x2 - x + 1) (x4 + x3 + x2 + x + 1) (x8 - x6 + x4 - x2 + 1)

對於所有的正整數 n , xn - 1 因式分解後各項係數都只有可能是 1 或者 -1 嗎?據說有人曾經算到了 x100 - 1 ,均沒有發現反例,終於放心大膽地做出了這個猜想。悲劇的是,這個猜想是錯誤的,第一個反例出現在 n = 105 的情況, x105 - 1 分解出來等於

(x - 1) (x2 + x + 1) (x4 + x3 + x2 + x + 1) (x6 + x5 + x4 + x3 + x2 + x + 1)

(x8 - x7 + x5 - x4 + x3 - x + 1) (x12 - x11 + x9 - x8 + x6 - x4 + x3 - x + 1)

(x24 - x23 + x19 - x18 + x17 - x16 + x14 - x13 + x12 - x11 + x10 - x8 + x7 - x6 + x5 - x + 1)

(x48 + x47 + x46 - x43 - x42 - 2 x41 - x40 - x39 + x36 + x35 + x34 + x33 + x32 + x31 - x28

- x26 - x24 - x22 - x20 + x17 + x16 + x15 + x14 + x13 + x12 - x9 - x8 - 2 x7 - x6 - x5 + x2 + x + 1)

以 2 為底的偽素數

下面是當 n 較小的時候, n 與 2n - 2 的值。

數學大反例合集

似乎有這樣的規律: n 能整除 2n - 2 ,當且僅當 n 是一個素數。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我們無疑有了一種超級高效的素數判定演算法( 2n 可以用二分法速算,期間可以不斷模 n )。國外數學界一直傳有「中國人 2000 多年前就發現了這一規律」的說法,後來發現其實是對《九章算術》一書的錯誤翻譯造成的。再後來人們發現,這個規律竟然是錯誤的。第一個反例是 n = 341,此時 341 能夠整除 2341 - 2 ,但 341 = 11 × 31 。

事實上,根據 Fermat 小定理,如果 p 是素數,那麼 p 一定能整除 2n - 2。不過,它的逆定理卻是不成立的,上面提到的 341 便是一例。我們把這種數叫做以 2 為底的偽素數。由於這種素數判定法的反例出人意料的少,我們完全可以用它來做一個概率型的素數判定演算法。事實上,著名的 Miller-Rabin 素性測試演算法就是用的這個原理。

Perrin 偽素數

定義 f(n) = f(n - 2) + f(n - 3) ,其中 f(1) = 0 , f(2) = 2 , f(3) = 3 。這個數列叫做 Perrin 數列。

數學大反例合集

似乎有這麼一個規律: n 能整除 Perrin 數列的第 n 項 f(n) ,當且僅當 n 是一個素數。如果這個規律成立的話,我們也將獲得一個效率非常高的素數檢驗方法。根據 MathWorld 的描述,1899 年 Perrin 本人曾經做過試驗,隨後 Malo 在 1900 年, Escot 在 1901 年,以及 Jarden 在 1966 年都做過搜索,均未發現任何反例。直到 1982 年, Adams 和 Shanks 才發現第一個反例 n = 271 441 ,它等於 521 × 521 ,卻也能整除 f(271 441) 。下一個反例則發生在 n = 904 631 的時候,再下一個反例則是 n = 16 532 714 。這種反例被稱為 Perrin 偽素數。

最經典的大反例

說到大反例,這是我最喜歡舉的例子。下面是大於 1 的正整數分解質因數後的結果:

2 = 2

3 = 3

4 = 2 × 2

5 = 5

6 = 2 × 3

7 = 7

8 = 2 × 2 × 2

9 = 3 × 3

10 = 2 × 5

...

其中,4、6、9、10 包含偶數個質因子,其餘的數都包含奇數個質因子。你會發現,在上面的列表中一行一行地看下來,不管看到什麼位置,包含奇數個質因子的數都要多一些。1919 年,George Pólya 猜想,質因子個數為奇數的情況不會少於 50% 。也就是說,對於任意一個大於 1 的自然數 n ,從 2 到 n 的數中有奇數個質因子的數不少於有偶數個質因子的數。這便是著名的 Pólya 猜想。

Pólya 猜想看上去非常合理――每個有偶數個質因子的數,必然都已經提前經歷過了「有奇數個質因子」這一步。不過,這個猜想卻一直未能得到一個嚴格的數學證明。到了 1958 年,英國數學家 C. B. Haselgrove 發現, Pólya 猜想竟然是錯誤的。他證明了 Pólya 猜想存在反例,從而推翻了這個猜想。不過,Haselgrove 僅僅是證明了反例的存在性,並沒有算出這個反例的具體值。Haselgrove 估計,這個反例至少也是一個 361 位數。

1960 年,R. Sherman Lehman 給出了一個確鑿的反例:n = 906 180 359。而 Pólya 猜想的最小反例則是到了 1980 年才發現的:n = 906 150 257。

Fermat 大定理還能推廣嗎?

Fermat 大定理說,當 n > 2 時,方程 xn + yn = zn 沒有正整數解。 Euler 曾經猜想,當 n > k 時,方程 x1n + x2n + … + xkn = yn 都沒有正整數解。 1986 年,Noam Elkies 給出了方程 x4 + y4 + z4 = w4 的一個正整數解,從而推翻了這個猜想。這個反例是:2 682 4404 + 15 365 6394 + 18 796 7604 = 20 615 6734 。

XX 型平方數

1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1010, 1111, 1212, … 都不是完全平方數。有沒有什麼數,把它連寫兩次後,正好是一個完全平方數呢?有。第一個這樣的數是 13 223 140 496 ,把它連寫兩次將得到 1 322 314 049 613 223 140 496 ,是 36 363 636 364 的平方。第二個這樣的數則是 20 661 157 025 ,它對應了 45 454 545 455 的平方。

總是相等嗎?

下面是 n 為正整數時, 2 / (21/n - 1) 取上整的結果與 2n / ln(2) 取下整的結果:

數學大反例合集

這兩者的結果總是相等嗎?不是的。第一個反例是 n = 777 451 915 729 368,前者算出來的結果是 2 243 252 046 704 767 ,但後者是 2 243 252 046 704 766 。下一個反例則出現在 n = 140 894 092 055 857 794 的時候。

至今仍未找到的反例

有沒有什麼猜想,明明已經被推翻了,所有人都知道存在反例,但因為反例實在是太大了,直到現在仍然沒有找到呢?有。下面這張表展示了 n 取不同值時 pi(n) 和 li(n) 的值,其中 pi(n) 表示不超過 n 的素數的個數,li(n) 則是對數積分 ∫0n dx/ln(x) 。

數學大反例合集

pi(n) 是否永遠小於 li(n) 呢?1914 年,Littlewood 證明了存在一個大數 n 使得 pi(n) ≥ li(n) ,不過卻並沒有給出一個具體的 n 值來。1955 年,Skewes 給出了這樣的 n 值的一個上界:在 10^(10^(10^963)) 以內,必有一個滿足 pi(n) ≥ li(n) 的 n 。

雖然數學家們正在不斷地改進上界(目前的上界大約是 e727.9513 ),但仍然無法找出一個具體的 n 來。原因很簡單――這個反例實在是太大了。

本文來源網路

轉載僅供學習分享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這裡是數學思維的聚集地------

「超級數學建模」(微信號supermodeling),每天學一點小知識,輕鬆了解各種思維,做個好玩的理性派。50萬數學精英都在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級數學建模 的精彩文章:

這才是背景牆,相比起來,你家的只是牆
寶寶學數學的第一套書,秒殺題海戰術!上學前應該這樣學數學!

TAG:超級數學建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