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國中蜀國的失敗,是怪劉備還是怪諸葛亮?

三國中蜀國的失敗,是怪劉備還是怪諸葛亮?

劉備是草根中崛起的英雄,但是卻也經歷過數次敗仗,並且一生跌宕起伏,大起大落,遇到諸葛亮後,事業有了好轉,但最終蜀國還是覆滅了,究竟蜀國是敗的劉備手中還是諸葛亮手中呢?

公元207年,曹操已經在北方稱霸,已經47歲的劉備,還是寄身於荊州劉表那裡。

劉備回想漂泊輾轉的20多年,最後竟毫無處身之地,想到眼前仰人鼻息的近況,忍不住「慨然流涕」,感慨「大限將至矣,而功業不成,痛哉」。

但這只是太陽即將降臨前,最黯淡的一段時光。從207年到214年,僅僅用了七年光陰,劉備就攻克了荊州、益州;又過了七年之後,劉備稱帝,創造了蜀漢。

207年劉備經歷了什麼,使得劉備的功業發生這麼大的轉變呢?

原來就在207年,劉備碰到了足以扭轉他前途事業的人——諸葛亮。他三顧茅廬,求教於諸葛亮。後者為他精鍊地闡述了天下局勢,提出要想稱霸天下,必先三分天下的理論。

這便是三國時代最有名的《隆中對》,時年27歲的諸葛亮,為劉備提出了一條正確的道路,從此,劉備的命運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但是劉備先後得到荊州和益州、漢中之後,可能是擔憂老之將至,從而急於求成,以至於犯下了曹操赤壁之戰時同樣的戰略失誤

他先是在條件不充分時,下令關羽進攻曹操,又調走駐守宜都的孟達,使得荊州成為一座空城,最後被孫權偷襲得手。不但損失北伐主要基地之一的荊州,而且失去了關羽這個兄弟。

其實,這些都還可以糾正,只要及時收手即可。然而在丟失荊州之後,劉備又犯下了一個更大的過錯:攻擊孫權。

根據諸葛亮隆中對的計劃,孫權必需是締盟的盟友而不是敵人,為了興復漢室,奪同宗劉表、劉璋之地不為過,失去荊州之後,不去征討孫權也不為失。例如趙雲就勸諫劉備道,「民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

但是,這些提議,劉備全部聽不進入,他已經被仇恨沖昏了頭腦。

「三分天下」已經在他的腦海中產生了深深地思想定式,221年7月,劉備集合大軍攻打孫權,戰爭歷時綿長,足足打了一年零三個月,是三國時代最長的一次戰爭。

蜀軍投入八萬兵力,吳國投入五萬,能征慣戰之將,傾國之兵出動。但是,戰爭的效果,倒是六十三歲的劉備,慘敗於二十九歲的陸遜之手,還差點被二十五歲的孫恆俘虜。後悔不迭的劉備不久即鬱鬱而終。

劉備死後,諸葛亮掌管丞相時期,苦心經營多年,只是才養成了一支不到20萬人的軍隊。並且既要提防東吳,又要鎮守後方,還要保持運輸糧餉,每次用兵只有十萬人左右。

真正能夠投入一線的兵力只是數萬人罷了,以是,魏延自動請纓帶兵萬人偷襲子午谷,諸葛亮都加以否決,確實是入不敷出,力有不逮而已。

相比之下,曹操兵精糧足,地盤廣大。諸葛亮曾經感嘆「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可見,在劉備興兵侵犯吳國這個事上,諸葛亮特別懊悔莫及。

最後,蜀國覆滅時,有「戶二十八萬,口九十四萬,軍人十萬二千,吏四萬人」,每七戶養一官吏,九人養一兵。全國上下,民不聊生,哀鴻遍野。

所謂上兵伐謀,次而伐戰,整個的爭霸戰略已經失誤,再怎麼樣也是無法彌補,劉備兵敗孫權手後,結局就已經註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沒事出來講講故事 的精彩文章:

神話傳說中閻王究竟是誰?為何凡人一叫,閻王就會死掉?
中國發現一古老文明,將中國文明史向前推進一千年,外國難以置信

TAG:沒事出來講講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