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要去非洲?

為什麼要去非洲?

圖 非洲男孩 「Liuzp /編輯」

為什麼要去非洲?

作者:果果原創

日期:2018-02-01

為什麼要去非洲?

這是畢淑敏在她的著作《非洲三萬里》序言中的題目,全書僅此一篇序言,作者並沒有找名人著序。因為從此行的本質上來講,這本身就是畢淑敏個人的一次旅行,無需找人來為這次的旅行紀錄吆喝。

正如筆者在首圖配文中寫到的那樣:

我不想使用「讓人們重新認識非洲」的語句來表達作者寫作該書的用意,我只想說,走進一個你想走進的世界,去看看。

所謂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基本上都是對旅行的敷衍了事和不求甚解。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旅行,越是無緣無故的說走就走,原因越是隱藏很深很難破解。

還原生活的本來面目,去掉社會裡的功力追逐,用一顆平靜若水的心自由自在的感知你身邊的世界。用客觀到作為一個人的思考表達你對周圍的看法,不為世俗搖擺。看,這不正是你追求的生活和理想嗎?我們不去考慮一次旅行或一本著作能為中非文化交流帶來多大的推動力,而只是朝著心所嚮往的方向去旅行。

你知道非洲的全名叫什麼?

我想看到這個問題的人大多會潛意識裡反問自己「不就叫非洲嗎?」,也有尋找答案的人第一時間會習慣性的想到去百度,結果的確讓人有種漲知識般的意外收穫。

《為什麼要去非洲》開篇就提及到這個問題,作者在書中也如實寫到被問及者第一時間茫然無措的思考:

作者在書中引用了美國華盛頓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保羅·尼采高級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發展項目的總監布羅蒂格姆教授的一段話:

「根據我的觀察,在中國,關於非洲的認識極為膚淺。鮮有中國大學教授開設與非洲相關的課程,對非洲文化、歷史和政治經濟的理解也很少,因此在這方面有著巨大的欠缺。如果你想向外走,但對外部世界的理解又很少,這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此,在中國,這種文化敏感性和對投資國家的政治經濟的亟須加強。」

這也正是筆者寫作《解讀:非洲三萬里》的另外一個用意,因為知者善行,行之不惑。

圖 非洲全域3020平方千米

圖 一對中國老人瀏覽東非大裂谷、東非大草原 來源:黑攝會

你好奇和感興趣,但所知甚少。

畢淑敏在文中寫到:「偏見這個東西的真正意思——你好奇和感興趣,但所知甚少。」,然而我們對於非洲何嘗不心存這樣的偏見呢?這種偏見的根源完全源自「無知」與泱泱大國妄自尊大的的意識沉澱,是疆域面積所導致的偏見。

施展在他的著作《樞紐——3000年的中國》一書中提及中國歷史的特殊性,其中一點為「軸心文明的載體」這一特性。

所謂「軸心文明」是指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間的軸心時代出現的原生性文明。這個時候出現的中國文明,或許曾受到過其他文明的激發,並且在後續的年代中吸納了很多其他現代文明的精神資源,但其內核中一些原生性的東西,作為基本識別要素,始終存在。

軸心文明的特徵在於其普世主義取向,絕不自囿於一族之地,而是以天下為思考單位。軸心文明所關注的只是文明本身是否獲得普遍傳播。因此,使得中國的精神結構中天然地有著普遍注意的衝動。在古代,它將自己理解為世界本身;在現代,它只有通過普遍主義才能理解自身與世界的關係。因為單純的民族主義理念無法提供足夠的精神容量,以支撐起它的精神世界。

既得利益的成見讓人們往往忽視利益之外的事物,超越自身的認識難免就脫離客觀存在,最終導致判斷的偏差與笑話。在全球一體化與生命共同體的全球新秩序的塑造過程中,中國制定這個新秩序的世界角色越來越突出。因此,隨著國民經濟的日益繁榮,向外走的國人越來越多。中國人打破祖宗留下的泱泱之大的固有意識沉澱的精神需求越發顯著,各類國際事件、影視作品中彰顯中國護照國際含金量的實例就是最好的說明。

圖 戰狼Ⅱ劇照 來源網路

非洲究竟有多大?由哪些國家組成?非洲很窮嗎?據說那裡艾滋病蔓延?飢餓、戰爭災難、衣不裹體、瘦骨嶙峋、居住在原始森林裡的原始部落,乾旱缺水、荒無人煙... ...

當我們在未走進非洲之前想真正了解非洲,也許很多沒有去過非洲的中國人都會有類似我這樣的先入為主的思考與發問。值得慶幸的是,越來越多的人願意通過調查解答自己的疑惑。去非洲,一探究竟,這樣,旅行便多了幾分生命的意義。或者正如古話所說: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非洲大陸包括島嶼,約為3020平方千米,相當於三個多一點的中國面積。說實話,我至今並沒有走完祖國的大好河山,因為祖國已經足夠大了。而這很多中國人未曾去過的非洲,竟然差一點就比中國大3倍。非洲南北長約8000千米,東西長約7403千米,約佔世界大陸總面積的20.2%,在這塊土地上,分布著54個國家和5個地區。

是的,非洲也有海岸線,自然也有島嶼。非洲並不是完全缺水。

說到這裡,我不得不敬佩這位年過半百的國家一級作家畢淑敏女士的勇氣。有如此勇氣走遍地球20%面積背後的思考,正如她在文中寫到的「所有的旅行都是有前因後果的。那種所謂『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基本上都是對旅行的敷衍了事和不求甚解。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旅行。越是無緣無故的說走就走,原因越是隱藏很深很難破解。」

因此,畢淑敏鼓足勇氣去了非洲,去尋找自己心中的答案。

圖 《非洲三萬里》作者/畢淑敏

解讀:《非洲三萬里》正在連載中,感謝繼續關注與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尋秦記互聯智庫 的精彩文章:

TAG:尋秦記互聯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