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商業化運營推動儀器儀錶行業發展!
在民用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推動衛星的商業化運營,儀器產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衛星的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又為儀器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2015年政府發布的《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規劃(2015-2025年)》提出,將建立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共性應用支撐平台。沿著規劃的方向,2018年1月26日,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牽頭承擔的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陸地觀測衛星共性應用支撐平台項目在北京啟動,正式拉開了民用空間基礎措施平台的帷幕。
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建設就是通過發射的衛星,為衛星遙感應用業務部門與區域應用提供共性、基礎性服務與保障設施,從而實現業務衛星和科研衛星各載荷共性信息產品檢驗、共性技術評價以及基礎資源共享,實現衛星的商業化運營。
在民用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推動衛星的商業化運營,儀器產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衛星的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又為儀器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監測儀器助力衛星監測環境
高光譜遙感監測儀、多譜段雲和氣溶膠偏振探測技術等技術助力衛星環境監測。目前,我國已經發射過好幾顆衛星用於環境監測。高光譜衛星環境監測為河南三門峽市的國土測繪、環保監測、地質、實景三維建模等方面提供服務;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首次實現了星地一體化多模式衛星觀測平台,運用了星載高光譜二氧化碳探測技術與多譜段雲與氣溶膠偏振探測技術;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承擔的TQ-2大氣環境監測衛星三台別用於面向國家污染減排、環境質量監管、大氣成分與氣候變化監測,進行了污染氣體、區域環境空氣質量、大氣成分、氣候變化等高光譜遙感監測。
數據採集儀器助推大數據發展
一方面衛星通過對環境、地理等監測形成大數據平台,為空氣質量監測與大尺度長期氣候變化研究提供數據支撐,著力於全球環境數據的共享服務。另一方面,通過遙感數據提前獲取建設區周圍的房屋、地質等信息為城市建設的規劃、決策提供數據支撐。而數據的採集都離不開數據採集儀器和數據處理系統。
民用空間基礎設施為儀器行業帶來新發展
據介紹,全球超過80%的陸地及95%以上的海洋,移動蜂窩網路無法覆蓋。航天科工行雲科技有限公司正利用衛星發射著力於打造我國首個天基物聯網,信號可覆蓋全球。天基物聯網可以讓更多的地區實現網路的發展和信息的交流,擴大儀器發展市場。
通過衛星的民用,也為儀器的研發也帶來了新的發展。例如濟南唯尚電子有限公司生產的W9006衛星同步時鐘D型就可以根據衛星為網路、流程式控制制管理系統、電子商務系統以及資料庫的保存維護等系統提供標準時間信號和時間戳服務,並且已經在福建南平銀行成功運行。
一個新的領域的發展對其他領域也會產生影響。民用空間基礎設施的逐步推行,可能會為工業生產帶來更多新的發展機遇,為儀器行業增添更大動能。
TAG:儀錶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