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個日本女人羽太信子,魯迅和弟弟周作人兄弟反目
周作人和魯迅一樣,也曾去日本留學,在日本時看中了雇來打理房間的日本雜工羽太信子,沒兩年後兩人就結婚了,後來周作人帶著羽太信子回國。羽太信子在日本不過出身貧民,周家在浙江雖然已經沒落,卻也算是大戶人家,在周家,魯迅的原配朱安一心照顧婆婆,但不得魯迅的親近,所以羽太信子成為這個家族的管家。
周氏三兄弟
沒多久後,羽太信子就把妹妹羽太芳子從日本叫到了浙江居住,後來羽太芳子與周家老三周建人結婚。
1919年,魯迅賣掉了周家的紹興祖宅,全家搬去北京,北京的四合院是魯迅出錢,再加上賣掉祖宅的錢才買來的。在這裡,魯迅每月能從教育部領取300大洋,這些錢在當時的中國,絕對是金領中的金領,而魯迅把這些錢全部交給羽太信子,用於全家之資。周作人在大學教書,每月工資要比魯迅少很多。
1912年魯迅全家合影。後排左為周建人,右為周作人,前排左起羽太芳子、母親魯瑞。羽太信子。
魯迅買的這個宅子是三進,羽太信子和周作人住在最裡面,也是最好的第三進,周母和朱安、周建人一家住在第二進,魯迅則在門房找了間房住,這裡還是傭人的住處。
據周建人後來說,羽太信子到了北京後,像變了一個人一樣,飯菜稍不合口味,就撤回廚房重做。才有兩個孩子,全家上下就僱傭了六七個男女僕人。孩子偶有傷風感冒馬上要請日本大夫出診,日常用品用的也全是日本貨。在中國買不到的就託人從日本捎過來。錢的來源她不管,只圖花錢舒服痛快。
當時魯迅看不慣羽太信子鋪張浪費,就勸周作人管管他老婆,無非是「花錢要有個計劃,也得想想將來」一類的話。結果沒幾天羽太信子對周作人說魯迅偷看她洗澡,周作人是個好面子的人,也沒聲張,就跟魯迅遞了張條子:「「以後請不要再到後邊院子來。沒有別的話。願你安心、自重。」。魯迅也沒分辨,自此「是夜始改在自室吃飯,自具一餚,此可記也」。
而且在這之前,老三周建人已經被羽太信子擠兌得逃離北平,去了上海。後來魯迅實在待不下去了,自己又借錢另買了一個小院子,把母親和朱安接過去住,那一套大宅子就全送給了周作人和羽太信子夫婦。
魯迅搬出去住之後,回原來的宅子取自己的藏書時,羽太信子出來鬧,魯迅被逼的還和他們打了一架,周作人把魯迅的書一本一本的扔了出來。魯迅後來在給《俟堂專文雜集》寫題記的時候,署名:宴之敖者」,意思即宴從家,從日,從女;敖從出,從放。即我是被家裡的日本女人逐出的。
抗日戰爭時期,北平的教授都不願降日,一路艱辛跑去了西南,只有周作人留了下來,後來還出任偽職教育總署督辦,戰後被判以漢奸罪,判處他14年有期徒刑,1949年被釋放。
※中國博物館裡的那些外軍戰鬥機都是怎麼來的?有巴鐵送的,還有我們自己打下來的
TAG:漁樵講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