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晉與三晉的由來

晉與三晉的由來

  山西簡稱晉,又稱三晉。那麼,晉與三晉之稱由何而來、有什麼歷史淵源?我在侯馬晉國古都博物館工作幾年中,做過一些探索了解,現將有關情況闡述如下。

晉國遺址 見證古都新田

侯馬,古稱新田,是春秋五霸之一晉國的晚期都城。

據史料記載,晉國600多年間,曾數次遷都,最後一個都城新田,就是今天的侯馬市。新田,最早記載於《左傳·成公六年》:「晉人謀去故絳。諸大夫皆曰:必居邭瑕氏之地,沃饒而近鹽,國利君樂,不可失也」。仆大夫韓獻子(韓厥)對曰:「不可」。「邭瑕氏土薄水淺,其惡易覯(gou)。易覯則民愁,民愁則墊隘,於是手有沉溺重膇(zhui)之疾。不如新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澮以流其惡。且民從教,十世之利也。夫山、澤、林、鹽,國之寶也。國繞則民驕佚;近寶,公室乃貧,不可謂樂。」公說(悅),從之。夏,四月丁丑,晉遷於新田。

1952年,考古學家在侯馬發現了晉國遺址,古晉國的新田文化陸續展示在世人面前。

晉國遺址的發現,舉世震驚。龐大的晉國遺址東西橫跨9公里,南北寬7公里,共發現11座古城、6處墓地、11處祭祀地點、5處手工業作坊,發掘出各類文物十餘萬件,不少屬稀世珍寶。晉國遺址,囊括了古城遺址、鑄銅遺址、祭祀遺址、盟誓遺址、制骨作坊、制陶作坊、石圭作坊、墓葬群等。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對侯馬晉國遺址的發掘、研究、保護工作始終沒有停止過,晉文化的神秘,也引領著後人對它進行一步步探索、靠近。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侯馬晉國遺址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5年,在晉國遺址中發現了距今2400餘年的載有晉國盟誓文字的玉、石片,被稱為「盟誓遺址」。「盟誓遺址」的發現和「侯馬盟書」的出土,一時名揚天下,轟動全國,引得郭沫若、陳夢家、唐蘭等古文字學家對其深入研究。作為中國古代舉行盟誓最早的實物見證,1995年10月,「侯馬盟書」被評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叔虞封唐 成就晉國由來

晉國的由來,應從燮父改晉說起。

西周初年,周武王滅殷,在位二年就因病去世了,太子姬誦即位,是為周成王。因成王年幼,由叔父周公旦攝政。成王與叔虞乃一母同胞,皆系周武王夫人齊姜所生。年幼的周成王和弟弟叔虞在梧桐樹下玩耍時,剪桐葉為「珪」將叔虞戲「封」到唐國。周公知道後,以「天子無戲言」為由,使一句戲言就此成真,歷史上將這一事件稱為「桐葉封弟」。

叔虞正式冊封唐侯後,管理著方圓百里的唐國。晉在春秋初年比較弱小,其疆域僅包括今晉南汾、澮一帶,都城在翼(今山西翼城)。據《國語》記載:晉國以「景、霍以為城,而汾、河、涑、澮以為渠」。《左傳》說:「晉居深山,戎狄之與鄰」。就是說,晉國表裡山河,屬於游牧部族的狄人環繞在它的周圍。

叔虞到唐國後,勵精圖治,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在政治上,堅持從唐國的實際出發,真正做到以夏人的政策治理夏人地區,以戎人的辦法管理戎族的人民;在風俗上,既發揚華夏民族的文化傳統,又尊重戎狄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兼收並蓄,促進了民族融合;在禮俗上,謙意、敬意、善意,規定:50歲以上的老人由鄉里供養,60歲以上的老人由國家供養,50歲以上的吃細糧,60歲以上的保證吃到肉……數十年後,唐國呈現出一派安居樂業繁榮發展的景象。

唐叔虞鞠躬盡瘁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後,太子燮父即位,成為唐國第二代國君。燮父即位後不久,將國號由唐改為晉,自己號稱晉君,這使他的父親唐叔虞,後來有了「晉唐叔虞」這一稱號,燮父也成為晉侯的始祖。司馬遷在《史記·晉世家》開宗明義第一句里加一個「晉」字,卻非常巧妙地處理了唐、晉關係。他的原話是:「晉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一個晉字加在了「唐」字的前面,使唐叔虞成了晉國的始祖,而其子燮父也只能為晉二世了。

晉國的都城究竟在哪裡?多年來史學界曾有不少爭議:一說在晉祠,一說在翼城。經過幾十年考古專家發掘,已確認曲沃曲村到翼城天馬為唐叔虞始封地,也界定了這個始封地的範圍。

古都新田 成三晉發祥地

晉國是春秋時期五霸之一,也是稱霸時間最長的諸侯。晉國霸業成功,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公室弱而六卿強。

春秋初期,孤、趙先育、胥等氏頗有權勢,以後又有韓、魏、欒、范、苟氏等強大的家族。到春秋中期,十餘家族控制著晉國政局。經過激烈兼并,到春秋晚期,只剩下趙、魏、韓、范、智、中行氏六家,史稱「六卿」。公元前550年,六卿專權,晉國權力進一步被卿大夫攫取,晉侯淪為擺設。

春秋末期,范氏、中行氏先後被滅,晉國只剩下智、趙、韓、魏四家卿大夫,其中以智氏最強。公元前455年,晉陽之戰歷時兩年,韓、趙、魏三家聯合共同滅掉智伯氏,瓜分其土地,形成「三家分晉」的新局面。歷史學家將此事看作是揭開戰國歷史帷幕的重要標誌。

據文史資料記載和近幾年考古專家的發現,晉國的版圖,主要以晉西南為核心,以晉東南、晉中部豫西、豫北為外圍,可以說是以山西地區為主。晉國策源於山西南部地區,三晉策源於山西地區。三家分晉之初,魏國最早在安邑(今山西運城)為國都,韓國最早以平陽(今山西臨汾)為國都,趙國最早以晉陽(今山西太原)為國都。後來,韓、趙、魏為向外拓展疆土,開始東征西討。韓國南下滅掉了鄭國,定都新鄭(今河南新鄭),趙國東征越過太行山以東,定都邯鄲(今河北邯鄲),魏國為了和諸侯稱霸遷都中原大梁(今河南開封)。公元前403年,韓、趙、魏正式成為諸侯國,史稱「三家分晉」。

春秋末年,韓、趙、魏國力不斷強大,後來它們成為「戰國七雄」的組成部分。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侯馬(新田),是晉國晚期的都城,也可以說是「三晉文化」的發祥地。

張曉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周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由隋來結束魏晉南北朝的紛亂局面?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隻身入秦,最後竟餓死宮中

TAG:東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