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即將進入活動極小期,但不足以拯救全球變暖
太陽將進入與300年前導致封凍的泰晤士河上能夠舉行「冰凍博覽會」的那段時期相同的變冷期,這種可能性大概有20%。但科學家們警告,下一次太陽過渡期不足以拯救地球於全球變暖。
太陽活動迅速減少增強了在下一個50年內世界經歷「太陽活動極小期」的可能性。據信,太陽活動極小期是17世紀和18世紀歐洲和北美部分地區出現所謂「小冰期」的部分原因。
然而,一項研究發現,與人為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導致的氣溫上升的預期相比,太陽活動周期自然而長期的起伏所導致的全球平均氣溫下降預期可謂小巫見大巫。
最後一次太陽活動極小期發生在大約1645年至1715年間,其特點是,太陽黑子11年周期實際上消失,同時,到達地球的太陽輻射總量略有下降但造成重大影響。
根據對過去9300年中受太陽輻射影響的放射性同位素的計算表明,在過去數十年中,太陽處於活動極大期,但目前太陽活動正在迅速減少,在本世紀末進入極小期的可能性增加。
英國雷丁大學太陽物理學家邁克·洛克伍德教授說:「目前的發展軌跡是,未來50年內可能出現極小期,但總的可能性約為20%。然而,在未來100年內(出現極小期的)可能性上升至約50%。」
洛克伍德教授說:「我們在下一個50年內進入另一個太陽活動極小期的可能性很大,儘管這對全球平均氣溫影響不大,但可能導致歐洲人遭遇較為極端的嚴冬。」
在位於埃克塞特的英國氣象局哈德利中心,通過計算機模型進行的一項研究計算得出,即將到來的太陽活動極小期將導致全球平均氣溫下降約0.1攝氏度。與之相比,如果溫室氣體工業排放繼續以目前速度增加,由此導致的全球變暖將使溫度上升數攝氏度。
英國氣象局的研究人員莎拉·伊尼森博士說,然而,太陽活動極小期對北歐和北美等地區的影響可能要大得多,平均氣溫可能下降0.4至0.8攝氏度。
伊尼森說:「這項研究表明,太陽並不能挽救我們於全球變暖之中,但可能帶來地區性影響。在就適應未來數十年的氣候變化進行決策時,應考慮這方面的因素。」
她說:「太陽活動極小期的地區性影響可能要大於全球影響,但仍遠遠不足以壓倒預期中由於人為變化而導致的全球變暖趨勢。」
※世界十大最毒動物大排行
※神秘的奧爾特雲,太陽系訪客的來源地!
TAG:宇宙解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