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近代史上「公車上書」的真相竟是如此

近代史上「公車上書」的真相竟是如此

話說中國近代史上,「公車上書」是個有名的事件,康有為因此而出名。關於「公車上書」一事,歷史教科書有詳細的介紹。

康有為本人在自撰《康南海自編年譜》中也有詳盡描述:「三月二十一日電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梁啟超鼓動各省,並先鼓動粵中公車·······乃合十八省舉人於松筠庵會議,與名者千二百餘人,以一晝二夜草萬言書,請拒和、遷都、變法三者,·······至四月八日投遞,則察院以既以用寶,無法挽回,卻不收。」

但是「公車上書」的歷史真相,真如康有為在他的《康南海自編年譜》中說的那樣嗎?

對照檔案資料,可以發現明顯的疑點:

首先,最先反對簽訂《馬關條約》的不是康有為這些舉人。據史料記載,當時聞訊反對京官中,二品以上大員有10多人,二品以下及沒有奏事權的官員共有620多人,加上張之洞等封疆大吏,而且他們自四月初六代奏舉人上書。顯然,康有為等人的上書已落在官員奏章的後面。

其次,梁啟超在《三十自述》中說:「乙未,和議成,·····南海先生(康有為)聯公車三千人上書請變法。」 可是《公車上書記序》中卻描述康有為集公千三百餘人···乃在宣武門松筠庵之諫草堂傳觀會議·····。可以看出「公車上書」者的人數說法不一。

最後,舉人們到底是哪一天在松筠庵集會的呢?康有為等人是怎樣去都察院「上書」的呢?到底有多少人參與「上書」呢?康有為對這些問題卻一直沒說明白。

從以上各種情況中看出,「公車上書」的人數、時間、地點和結果等都存在不少讓人懷疑的地方,因而可以推測「公車上書」並無其事,只是康有為精心編製的一齣戲劇,是他涉足政壇的一次成功的預演。

雖然康王的「上書」沒有送到皇帝面前,但還是產生了很大影響,「上書」前的這些準備也是值得肯定的愛國主義舉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情緒的果凍 的精彩文章:

屠戮萬千起義軍,卻是晚清時一位較有作為的封疆大吏

TAG:有情緒的果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