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寵物 > 這張圖告訴你金魚的前世今生

這張圖告訴你金魚的前世今生

原標題:這張圖告訴你金魚的前世今生


關注我們哦!


來源:水族視界


金魚可以說是世界觀賞魚史上最早的品種,在我國飼養的歷史已有千年之久。


在南朝的《述異記》中有記載:「朱衣鮒,泗州永泰河中所出,赤背鯽也」。

首次記錄了金魚的發現。但文中記載的只是野生環境下的變異個體,並不是人工養殖



直到到南宋時期,中國古人才開始有意識地蓄養金魚,在宋之前金魚只是被作為靈異之物,放生到寺廟外人工砌造的池子或者天然池塘中。而真正把金魚作為觀賞養殖的應該是在宋。


文獻記載中,北宋杭州六和塔下慈恩開化寺及南屏山尖教寺的水池中有金鯽魚放養以供觀賞。宋初著名詩人蘇舜欽曾有「沿橋待金鯽,竟日獨遲留」。而大文豪蘇軾更有多首有關於金魚的詩作。



如「金鯽池邊不見君,追風直過定山村。路人皆言君未遠,騎馬少年清且婉。更有地名寫進詩作的我識南屏金鯽魚,重來拊檻散齋余。還従舊社得心印,似省前生覓手書。葑合平湖久蕪漫,人經豐歲尚凋疏。誰憐寂寞高常侍,老去狂歌憶孟諸。



到了公元1127年,宋高宗建都臨安(今浙江杭州),趙構宮殿和園林里專門放養一些金魚,以供玩賞,其他達官顯貴紛紛效仿。至此金魚開始走向宮廷。


吳自牧作於元初的《夢粱錄》,對於南宋首都臨安的城市景觀、地理環境、里巷風俗、朝廷典祀,作了詳實的記載。


其中卷十八(蟲魚之品)中就見記載「金魚,有銀白、玳瑁色者。


同樣也是在《夢粱錄》中記載有今錢塘門外多畜養之,入城貨賣。


可見在當時不僅出現了人工飼養金魚,而且出現了以此為職業的「魚兒活」。


宋代盆養還屬個別現象,大多數金魚還在官宦之家的池塘中飼養。


直至明代,宮廷中盆養金魚多了起來,《轂山筆塵》記載:明朝皇宮中設有金魚盆,置於案頭供神宗皇帝朱翊賞玩。


明朝萬曆年間蘇州人張謙德所著最早的金魚專著《硃砂魚譜》(1596年)中說:「蓄類貴廣,而選擇貴精,須每年夏間市取數千頭,分數缸飼養,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並作兩三缸蓄之,加意培養,自然奇品悉備。」盆養金魚的普及,使人們可以近距離觀察、篩選金魚,宮廷金魚開始步入定向選擇階段。



明代出現了盆養才使的金魚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


逐漸形成了如今金魚的格局品系。


但在明末隨著政局的動蕩,金之風有所衰弱。

隨著清朝的皇室入關後坐穩了江山,金魚又得到重新振興。



在清乾隆二年的奏章中曾有金魚與鯉魚、鯪魚等食用魚共同混雜,放養到圓明園四處的河湖中。


皇宮大內、王府豪宅雇還請專業的養金魚的技人,喚之「魚把式」。 在內城東南一帶出現專業飼養金魚的農戶。


有意識的選育奇異品種進行繁殖已蔚然成風,龍睛、獅頭、珍珠、望天、虎頭、絨球等品種在這一時期紛紛出現。


無論在色彩上,還是在體型上,都比以往出現了較大的變異。至此金魚的格局已經完全定型。



清代已經奠定了如今的金魚四大系種——草種 文種 龍種 蛋種



老北京魚把式中最為出名的非乾隆皇帝御封的金魚徐了。

說到金魚徐那就不得不提到金魚池了此處是金、元、 明、清直至民國時期的飼養金魚之地,附近居戶以培育金魚為業,數十畝池塘星羅棋布,養魚人家各自經營自己的魚池,培育出許多優良的金魚品種,然後在市場上出售。


據明、清時代的史籍記述,金魚池一帶過去還有不少達官貴人的園亭樓閣,還有梅花亭、鳧樓、船橋、魚龍亭、長廊等建築,可以想像是極為秀麗壯觀的。


但是到了清末、民國年間,金魚池一帶日益衰敗、破落,垂柳被伐,園亭頹廢,污水流淌,變成了臭水坑。後填平湖池,形成了新的居民區,如今只剩下地名訴說著當年的金魚在此地帶來的輝煌。



金魚作為中國傳統的觀賞魚,從帝王將相的玩物到走入尋常百姓家,已經歷了千年之久,在如今這個觀賞魚種類五花八門的時代,金魚還保持著不衰的生命力,想必這就是傳統文化帶給金魚的獨特美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族圈 的精彩文章:

中國金魚品種名稱命名規律,妙趣橫生
錦鯉立鱗病發病原因和預防的辦法

TAG:水族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