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中繁花 康熙青花瓷以及玉石盆景
瓷中繁花 康熙青花瓷
清朝康熙皇帝開創了被後世稱為「中國封建史上最偉大、最輝煌」的康乾盛世,單就制瓷業而言,康熙時期的景德鎮在繼承明末民窯制瓷業旺盛的生命力與蓬勃的創造力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取得了民窯與官窯並駕齊驅的輝煌成績。因此可以說,康熙景德鎮制瓷業是一個人人堪稱大師,件件皆是傑作的時代。而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康熙青花瓷。
縱觀康熙景德鎮制瓷業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早期是指康熙元年至康熙19年(亦有康熙16年之說),中期是指康熙20年至40年,晚期是指康熙41年到終年。
康熙早期 青花四季有餘盤口徑28公分
關於康熙燒瓷年號最早的史料是雍正十年編撰的《江西通志》中:「康熙十年,燒造祭器等項,俱估值銷幣,正項錢糧並未派徽,陶成分限解京」的記載,雖然此信息並未明確講述官辦督造御制瓷窯廠的信息,但也由此可知當時景德鎮具備官方性質的燒瓷業已然恢復,並一改順治官辦燒瓷不成的頹勢。康熙13年10月,「三藩之亂」蔓延至江西,景德鎮窯基盡圯,導致數年中無法正常進行瓷器燒造。另據《江西通志》卷二十七記載:「三藩平定後,朝廷於康熙19年9月,奉旨燒造御器,差廣儲司郎中徐廷弼、主事李延禧、工部虞衡司郎中臧應選、筆帖式車爾德,於20年2月內駐廠督造。」這段記載是目前已知的最早關於康熙朝在景德鎮設立御廠的史料,而御窯廠的設立與生產亦成為康熙景德鎮制瓷業早期與中期的分水嶺。古玩行故老所說的康熙早期「無官窯」亦是指康熙19年以前(另傳為康熙16年以前)。
那麼在康熙19年之前朝廷用瓷用自何方呢?來自民窯生產,即所謂的延續晚明時期的「官搭民燒」。何謂「官搭民燒」?就是官家定燒的瓷器佔用民窯燒造。因此所謂康熙早期無官窯的稱謂並不準確。景德鎮制瓷業自元朝開始興盛,到明朝初期開始獨佔制瓷業的鰲頭,一直處於「官民競市」的局面。但明代中早期以前,官窯處於絕對的壟斷地位,無論是優質瓷土、上等原料,還是優秀的匠人都為官家所獨佔,因此民間對於瓷器使用上的需求雖然造就了民窯生產的旺盛,但就藝術價值而言,當時的民窯很難與官窯相比。
康熙晚期 青花仿商周青銅器紋飾香爐
這種趨勢到了明代萬曆一朝,隨著社會動蕩,皇權衰落,國庫因戰亂與災禍日漸空虛導致官窯燒造數量銳減而改變,特別是到天啟和崇禎兩朝,官窯完全停燒,官府對於景德鎮燒瓷業的管理也已力不從心。與此同時,民窯燒瓷則迎來空前的發展機遇:一方面舊有束縛的減少,使得民窯瓷器在創造性方面得以自由的發展,另一方面,海外貿易的大發展大大地促進了景德鎮瓷器向國外的出口。上述因素使得景德鎮民窯瓷器自明末以後,取得了迅猛的發展。單從青花品種上看,明末(特別是崇禎時期)青花瓷的藝術生命力絲毫不弱於被世人所不斷稱道的明初永(樂)宣(德)青花,所不同之處在於,永宣青花是以官窯為主導,明末則是以民窯為主導,且這一趨勢發展到清朝康熙時期達到鼎盛。
清朝於順治元年(1644年)入主中原,順治11年景德鎮制瓷業從戰亂中開始恢復生產。康熙16年,朝廷在景德鎮設立御窯廠,奉旨燒造宮廷用瓷。但據《浮梁縣誌》載:「康熙十六年,邑令張齊仲,陽城人,禁鎮戶瓷器書年號及聖賢字跡,以免殘破」。
張齊仲於康熙16年到19年在景德鎮任縣令,因此這條政令至少延續到康熙19年。所以在康熙執政的早期歷史上,出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即官窯不書寫年款,反倒是有些民窯倒書寫年款。此外,由於清王朝在中原立足未穩,國家百廢待興,朝廷為發展經濟,鞏固統治,採取相對寬鬆的民生政策,景德鎮制瓷業也受此影響延續明末寬鬆的發展趨勢,對民窯的發展不但少加限制,且極為鼓勵。這一趨勢發展到到康熙執政初期,不但為景德鎮培養出大量優秀的藝人,且大量優質的制瓷原料也處於官民通用的狀態,從而造就了這一時期瓷器上官民不分的狀況,這一點在青花上表現得最為突出。當然,這一情況到康熙執政的中晚期,隨著「盛世」的到來而改觀,官窯逐漸恢復了威嚴與嚴謹,民窯的發展逐漸受到限制與束縛,因此,就藝術價值而言,筆者認為就藝術生命力與創造力而言,康熙中早期的青花瓷要高於中晚期。
縱觀康熙青花瓷堪以傲世的價值所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青花的發色,也就是青花色料的運用上。其次表現在青花紋飾繪製的方法與內容上。康熙的青花色料運用,大致分為三個時期,即早期、中期、晚期。其中早期青花呈色灰藍,亦有較灰暗的,與順治青花特點相近,但總體較之明快透亮。
康熙中期 青花芭蕉人物筆筒 高14公分 口徑12公分
中期青花色澤鮮藍青翠,明凈艷麗,清朗不渾,艷而不俗,優質者呈寶石藍色,鮮藍而無火氣,一種色料在一件器物上又是能夠表現出多達5個層次的色階,分別被稱為「頭濃、正濃、二濃、正淡、影淡」。令人拍案驚奇、嘆為觀止。晚期青花,呈色較中期趨向淡雅,部分呈現出局部的暈散,色調象深沉化發展。
康熙青花在繪畫技法上,一改明朝傳統青花先勾勒花紋輪廓線,然後塗色的單線平塗方式,採用全新的「分水皴」渲染技法,在瓷坯上繪畫,不但通過一種青花色料來表現多種層次,還能通過繪製筆法將濃淡深淺的色階發揮到最多8、9種,且濃而不濁,艷而不俗。
康熙中期 青花芭蕉人物筆筒 高14公分 口徑12公分
從繪製題材上講,康熙青花最擅表達的題材是山水風光、荷塘月色等自然景緻,其立體感之強,畫法之精細,分色層次之鮮明,濃淡之相宜,畫面意境之美,疏朗清閑之感覺,將中國傳統文人士大夫寄情山川自然的思想情懷,與古人們熱情奔放的情感生活、文化氣息巧妙自然地結合在一起並發揮到了極致。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康熙景德鎮青花制瓷匠人每一個人都堪稱中國水墨畫大師。當然造就這種獨具魅力的藝術成果的原因,離不開當時自由寬鬆的社會環境與繁榮的海外需求。
康熙中期 青花山水人物香爐 口徑23.8公分 高15公分
國內對於康熙青花瓷的收藏大約是在1990年前後,最初的收藏者一為家父,一為馬未都。他們二人幾乎在同一時間注意到了康熙民窯青花的魅力所在。在當時剛剛開始走向平民化的文物市場,康熙民窯青花是最好鑒別的一個種類,且在瓷器種類中並不引人注意。筆者至今仍清晰的記得,在當時,位於從崇文門外花市的民間古董市場上,一塊康熙青花雲龍盤子的叫價是150元,而一塊年年有餘的青花盤,最多也就叫300元,即使是文玩重器的筆筒極品也就是4000-5000元。
順治-康熙 青花荷塘鸕鶿蓮子罐 高17.5公分 口徑7.2公分
在20年後的今天,要想購買上述物品,至少要花上當初價格的100倍。今天的馬未都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倡導者被人們所熟知,但大眾都認為他最拿手的是中國古典傢具與古典門窗,以及建立第一家民間博物館。但在筆者看來,就中國國內文物與收藏發展史來看,馬先生真正值得留下印記的,應該是率先對以往在中國文物界特別是學術領域不為重視的,以康熙時期為代表的,涵蓋明末清初景德鎮民窯青花瓷進行系統的收藏、整理、與宣傳,並大大地促進了其在文物與收藏領域的地位與聲望。就此而言,他無疑是一個先行者。
故宮珍藏珠寶玉石盆景
鑲寶石九重春色圖盆景
鑲寶石九重春色圖盆景,清乾隆,清宮舊藏。掐絲琺琅長方形盆,盆壁以湖藍色釉鋪地,四面中央為銅鍍金鏨花沿開光,內嵌彩繪西洋人物景緻的畫琺琅片,杜甫《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中有詩句:「午夜漏聲催曉箭,九重春色醉仙桃。」此桃樹盆景即寓詩中「九重春色」之意,表現春光明媚、欣欣向榮的太平景象,桃與壽石配景又含祝壽之意,此盆景為清乾隆年間不可多得的佳作。
嵌珍珠寶石齊梅祝壽盆景
嵌珍珠寶石齊梅祝壽盆景,清中期,清宮舊藏。每個小如意頭中又嵌紅寶石,燒藍花葉上又嵌以翡翠、碧璽、紅寶石做的果實、花卉等圖案,珊瑚珠和翡翠等寶石珠編串成各式花卉圖案。盆上以珊瑚、天竹、梅花組成「齊眉祝壽」銀累絲點翠的山子上滿嵌紅、藍、黃等各色寶石。此盆景鏤金錯玉,穿珠壘銀,遍鋪寶石,特別是一樹梅花珠光寶氣,共用大珍珠64顆,紅藍寶石216粒,精雕細作,鬼斧神工。
孔雀石嵌珠寶蓬萊仙境盆景
孔雀石嵌珠寶蓬萊仙境盆景,清乾隆,清宮舊藏。紫檀木座上,蒼綠的孔雀石壘山墊底,孔雀石前以大小紅、藍寶石堆砌成湖石。孔雀石山前景平台上遍植金銀寶石製作的靈花仙草,銀鍍金松樹、珊瑚樹和銀鍍金桃樹,樹上綴有珍珠花和碧璽桃果等。山間樹下立白玉雕壽星、侍童及鹿,此件「蓬萊仙境」全部以黃金、共用珍珠280顆,紅藍寶石300多粒,碧璽和其它色彩石近100粒。其山石玲瓏剔透,花樹奇異多姿,盡顯榮華富麗,是清代宮廷盆景中的珍品。
碧桃花樹盆景
碧桃花樹盆景,清中期,清宮舊藏。畫琺琅委角長方盆,盆外壁繪折枝花卉。主景碧桃樹以染銅為葉、染牙為花瓣。周圍襯以染石山子和水晶海棠花、乳白色玻璃茶花、銅片小草等,枝幹蒼勁,花草鮮美,景緻優美典雅。碧桃盆景寓意「春光長壽」。
紅寶石梅壽長春盆景
紅寶石梅壽長春盆景,清中期,清宮舊藏。鏨金委角長方形盆,盆中主景為梅花樹,銅鍍金樹榦,翡翠小葉,紅寶石花瓣,寶藍心、金蕊意態生動。通常寓意「梅壽長春」或「梅壽萬年」。此景以金為盆,"壽」字氣派豪華,光燦耀目。梅花瓣所用紅寶石共達284粒,一樹晶瑩的紅梅與碧綠的翡翠葉相襯托,又與燦爛的金盆相輝映,其風格富貴而熱烈。此紅寶石梅花盆景應是專為宮中帝後壽誕特製的祝壽禮物。
象牙嵌玉石水仙盆景
象牙嵌玉石水仙盆景,清中期,清宮舊藏。青玉菊瓣洗式盆,四角雕成雙葉菊花形,菊花上嵌紅寶石、綠料,盆中有青金石制湖石,雕象牙為根,白玉為花,黃玉為心。水仙主題的盆景取「芝仙祝壽」之意,宮廷慶帝後壽誕之時, 此盆景風格清雅,盆中景緻牙葉挺拔,玉花明秀。
嵌玉石仙人祝壽圖盆景
嵌玉石仙人祝壽圖盆景,清中期,清宮舊藏。紫檀木垂雲紋八足隨形座,座邊緣設銅鍍金鏤「萬」字紋欄杆。座中設天然木山,古意盎然。山中以白玉、碧玉、瑪瑙、翡翠、碧璽、松石等製作靈芝、仙桃、瑤草嘉蕙等,於孔隙石筍之間倒掛叢生,五色繽紛。7位仙翁或立於山腰,或相伴行於山間,或對坐亭間暢談。玉鶴口銜仙草飛懸在山頂,仰望上方的靈草.此件寓意仙人祝壽的景觀造型大方,人物刻劃細膩,神態各異。
仙槎源於神話傳說。晉張華《博物志》中記某人乘槎泛海漂去,竟遇牛郎織女。後世又將故事人物附會為張騫,謂其乘槎尋黃河之源。明清時期,仙槎被納入吉祥圖案體系,與八仙過海等題材類似,皆被賦予祝壽之意,甚得皇室寶愛。置景錯落有致,堪稱同類製品中的經典之作。
寶石靈芝盆景,清宮舊藏
青玉碗作盆,上植靈芝、湖石、花葉等景緻。靈芝樹共2株,托上鑲嵌各類寶石雕琢的靈芝頭,包括白玉、黃玉、翡翠、瑪瑙、碧璽、紫晶、蜜蠟、珊瑚、青金石等,下襯白玉雕琢的湖石、木製點翠花葉及木片靈芝剪影,
盆呈筒式,塗紅漆,口沿、底沿各飾描金卷草紋一周。盆體淺刻萬字錦地及八仙人物紋並描金漆。盆中植碧玉萬年青,葉片寬厚肥碩,挺拔如劍,碧綠茂盛。葉叢中立纏綠絲莖,莖上有以染骨、紅珊瑚珠所制萬年青籽3簇,珠粒紅艷。
此盆景將萬年青植於筒中,寓「一統萬年」之意。此件作品為清代帝後壽誕時宮廷的陳列品。
※書法與修養
※從書法市場規範到書法產業化構建兼談樹立「大書法」觀念的意義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