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常子宮出血到底該如何治療?
前幾天有讀者提到想了解排卵功能障礙導致的異常子宮出血怎樣治療,小編整理了權威專家提供的資料,送給想了解的讀者吧。
卵功能障礙異常子宮出血病人應對內分泌治療有效。具體方案應根據病人年齡、病程、血紅蛋白水平、既往治療效果、有無生育或避孕要求、文化水平、本地醫療及隨診條件等因素全面考慮。總的治療原則是:出血階段應迅速有效止血及糾正貧血。血止後應儘可能明確病因,並行針對性治療。選擇合適方案控制月經周期或誘導排卵,預防複發及遠期併發症。
一、止血
排卵功能障礙異常子宮出血的治療首選應用性激素。按就診當時的流血過程、流血量和貧血程度來選擇性激素的種類和劑量。
(一)性激素治療
1. 孕激素:孕激素治療即「內膜脫落法」,也稱「藥物刮宮法」。
可根據病人出血的病程、子宮內膜的厚度決定孕激素的劑量及療程,具體用法如下:黃體酮針:肌內注射,每次20~40mg,每天1次,連續3~5天;地屈孕酮片:口服,每次10mg,每天2次,連續10天;微粒化孕酮膠囊:口服,每次200~300mg,每天1次,連續10天;醋酸甲羥孕酮片(MPA):口服,每次6~10mg,每天1次,連續10天。本法效果確實可靠,但若宮腔內積存的子宮內膜較厚,則撤退性出血量會很多,可導致病人血紅蛋白進一步下降。故孕激素治療排卵功能障礙導致的異常子宮出血,只能用於血紅蛋白>80g/L、生命體征平穩的病人。撤退性出血量多時,應囑病人卧床休息,並給予止血劑,必要時輸血。若撤退性出血持續超過10天不止,應懷疑器質性病變的存在。
2. 雌激素:雌激素治療也稱「內膜修復法」,只適用於青春期病人,且出血量多,持續時間長,致血紅蛋白<80g/L時。
具體用法:苯甲酸雌二醇針:肌內注射,初始劑量3~4mg/d,分2~3次應用,若出血量明顯減少,則維持使用;若出血量未見減少,則逐漸加至8~12mg/d。也可從6~8mg/d開始,但每天最大量不超過12mg。貧血嚴重者需同時積極糾正貧血,加用止血藥,必要時輸血。大量出血時,所需要激素的劑量都超過生理量,這樣就存在減量的問題。一般血止3天後開始逐步將雌激素減量,速度以不再引起出血為準,通常每3天遞減1/3量為宜。戊酸雌二醇片(補佳樂):口服,每次2mg,每4~6小時1次,血止3天後逐步減量,以每3天遞減1/3量為宜。減量至1mg/d時不必再減,維持至用藥20天左右,血紅蛋白高於90g/L時,即可加用黃體酮使子宮內膜脫落,達到撤退性出血的目的,並結束這一止血周期。
3. 高效合成孕激素:高效合成孕激素使子宮內膜萎縮,達到止血目的。本法適用於以下人群:育齡期或絕經過渡期病人,近期刮宮已除外惡性病變;血液病病人,因病情需要停止月經來潮者。本法不適用於青春期病人。對於出血量較多的排卵障礙異常子宮出血,使用炔諾酮片(婦康片)口服,首劑量5mg,每8小時一次,血止3天後,每3天遞減1/3量,至維持量為每天2.5~5.0mg,維持至用藥21天停葯,停葯後3~7天出現撤退性出血。
4.第三代短效口服避孕藥:常用的有復方醋酸環丙孕酮片(達英-35)、復方去氧孕烯片等。其作用機制也是萎縮內膜,達到止血目的。用量為2~3片/d,血止後每3天遞減1/3量,連續21天,同時積極糾正貧血。由於所用劑量大於避孕藥量,因此用藥時間不宜過長,否則可能引起子宮增大。對於有避孕藥使用禁忌的病人不適用本法。
(二)診斷性刮宮
刮宮可迅速止血,還可進行內膜病理檢查,除外惡性病變。刮宮時檢查宮腔大小、有無不平感也有助於鑒別診斷。對於病程較長的已婚育齡期或絕經過渡期病人,應首先考慮使用刮宮術。對未婚、無性生活史的青少年病人,不輕易選擇刮宮術,除非要除外內膜病變,或大量出血且藥物治療無效,需立即止血者。近期刮宮已除外惡變的病人,不必反覆刮宮。對於B超檢查提示宮腔內異常者,可在宮腔鏡下行刮宮術,以提高診斷的準確率。
(三)止血劑
主要作用在子宮內膜的凝血機制,可輔助性激素止血,減少出血量。常用藥物有:
1. 氨甲環酸:是抗纖溶藥物,每次1.0g口服,每天2~3次。也可用注射針劑1g/10ml,稀釋於5%葡萄糖液500ml中靜脈滴注,每天1~2次。
2. 甲萘氫醌(維生素K4):每次4mg口服,每天3次;或亞硫酸氫鈉甲萘醌(維生素K3)4mg肌內注射,每天1~2次,有促進凝血的作用。
3. 卡巴克絡:能降低毛細血管脆性,增加其抗力。每次5~10mg口服,每天3次;或每次10~20mg肌內注射,每天2~3次。
4. 酚磺乙胺:能增強血小板功能及毛細血管抗力。每次0.25~0.5g肌內注射,每天1~2次;或與5%葡萄糖液配成1%溶液,5~10g/d靜脈滴注。
5. 注射用凝血酶:是經過分離提純的凝血酶,每次2IU肌內注射或靜脈注射,第1天每天2次,第2天每天1次,第3~4天 1IU/次,每天1次。注射20分鐘後出血時間會縮短1/3~1/2,療效維持3~4天。
6. 宮血寧膠囊:能促進血小板聚集,縮短出、凝血時間。每次2粒口服,一天3次,血止停葯。
(四)輔助治療
1. 丙酸睾酮:可對抗雌激素的作用,增加子宮張力,緩解盆腔充血,從而減少出血量,但不能止血。可與黃體酮針同時肌內注射,用量為青春期病人25mg/d,絕經過渡期病人50mg/d,但總量應低於每月200mg。
2. 糾正凝血功能:出血嚴重時可補充凝血因子,如血小板、纖維蛋白原、新鮮冰凍血漿或新鮮血。
3. 糾正貧血:對中、重度貧血病人,在上述治療的同時,可給予鐵劑和葉酸,同時加強營養,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必要時輸血。
4. 抗感染治療:對長期出血、貧血嚴重、抵抗力差或合併感染徵象者,應及時應用抗生素。
二、調節月經周期
採用上述方法達到止血目的後,因異常子宮出血病因並未去除,停葯後多數病人可複發。因此,需採取措施控制月經周期,防止異常子宮出血再次發生。臨床一般採用性激素調控子宮內膜的周期性變化,使其按時撤退性出血。採用雌、孕激素序貫療法可使子宮內膜發生類似正常月經周期的變化。一般使用3~6個周期後可誘發排卵治療,或採用後半周期法調整月經周期。
(一)後半周期療法
採用此法既可使「月經」定期來潮,「經期」和「經量」正常,又可防止子宮內膜過度增殖。可於撤退性出血第15天起,使用地屈孕酮片口服,10~20mg/d,共10天;或微粒化黃體酮膠囊口服,200~300mg/d,共10天;或MPA 4~12mg/d,分2~3次口服,共10~14天。可應用3~6個周期。
(二)口服避孕藥
第三代口服避孕藥可很好地控制月經周期,對於有避孕需求的病人尤其適用。一般在撤退性出血後,周期性使用口服避孕藥3個周期。(三)雌、孕激素序貫療法
適用於圍絕經期且有絕經癥狀者。於撤退性出血第5天起,口服戊酸雌二醇2mg/d,連服20~22天,在最後10天加服甲羥孕酮10mg/d,或在最後10天加服黃體酮200~300mg/d。
(四)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LNG-IUS)
可有效治療排卵功能障礙異常子宮出血。
三、誘導排卵
排卵功能障礙異常子宮出血病人在出血停止後仍應繼續隨診。
對要求生育的病人,應根據排卵障礙的病因選擇促排卵藥物。最常用的藥物是氯米芬。首次劑量為50mg/d,從周期第5天起,連服5天,同時測定BBT,以觀察療效。若無效可酌情增加至100~150mg/d。若因高泌乳素血症所致無排卵,則可選用溴隱亭治療。劑量為5~7.5mg/d,用藥時需定期複查血清泌乳素濃度,以便調整藥物劑量。為減輕藥物副作用,應儘可能用最小的有效劑量達到有效治療目的,用藥方案力求簡便。同時應指導病人掌握病情變化規律及用藥策略,在適當時間囑病人返院進行隨診督查。用藥3~6個周期後可停葯觀測,因機體有自然調整之可能。若癥狀複發則應及早再次用藥。
四、暫時閉經法
對出血時間長、體質差、貧血明顯、病情嚴重者,可採用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GnRH-a)協同治療,抑制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功能,使雌激素在數周內顯著下降到相當於青春期前或絕經期後的水平,再聯合孕激素類藥物萎縮子宮內膜。病人可閉經數月,待機體健康恢復後再作周期治療,必要時誘發排卵。
五、子宮內膜去除術或子宮切除術
一般情況下,排卵功能障礙異常子宮出血的藥物治療效果較好,但異常子宮出血容易複發,對以下3種情況可考慮手術治療:反覆發生子宮內膜增生過長;子宮內膜增生過長藥物治療無效;無條件隨訪或不願做長期藥物治療者。對這些病人,可作子宮內膜切除術或子宮切除術。
六、預後和臨床處理的注意事項
預後
育齡期排卵功能障礙異常子宮出血病人,使用促排卵葯後妊娠生育可能性很大,但產後僅部分病人能恢復有規則排卵,多數仍為稀發排卵或無排卵,月經可時而不規則或持續不規則。個別育齡期病人可發生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或子宮內膜腺癌。即使月經恢復正常的育齡期病人,也易受某些外界因素的刺激影響而複發。青春期病人最終能否建立正常的月經周期,與病程長短有關。發病4年內建立正常月經周期者佔63.2%,病程長於4年者較難自然痊癒,最終可能合併多囊卵巢綜合征。絕經過渡期病人病程可長可短,皆以絕經而告終。在除外惡變後可觀察等待。
臨床處理的幾個注意事項
1. 在診斷上,對所有不規則陰道流血病人,首先必須排除生殖道器質性病變,還要識別與排卵功能障礙異常子宮出血並存的器質性病灶。
2. 在止血方面,要求能迅速止血和調節月經周期,要合理選擇最合適的製劑、給藥方法和最低有效劑量,使病人避免不必要的過多出血,並儘可能地減輕肝臟的負擔。
3. 堅持隨訪至關重要。
※孕媽懷孕36周,胎兒「撐爆」子宮,醫生怒斥產婦無知!
※專家支招 防止誤診子宮肌瘤的措施
TAG:子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