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授:王羲之不算書法家
搞書法的人都知道王羲之,不知道也要裝著知道。連「書聖」都不知,這臉往哪兒擱?也不知道,王羲之養活了多少書法家和研究者?
但是,王羲之是書法家嗎?僅僅是書法家嗎?一直就是書聖嗎?在其一生中,書法佔多大比例?他的書法大名,也類似今之書法家名片上的「書法家」、「書協理事」之類的身份認同?
眾所周知,王羲之的地位得益於唐太宗的隔代提攜,若提攜者是宰相魏徵或其他學者,其如日中天的地位還會是現在的模樣?其實,此前的書家張芝、鍾繇、索靖等人的書名,比他要響。
陳傳席比較狠,就書法發出了一些不識時務、不招人待見,可讓數百萬書法大軍噴死的不和諧聲音。其實,他的「書法不是一種專業」等觀點說得很對。至少,在古代書法史上,幾乎找不到一個如今天那樣的職業書法家,今天大家再熟悉不過的古代書法家也多半不是以書法為主業並視之為終身追求目標,這與時下常見的那些標榜「為書法而生」行走江湖的人大相徑庭。
《黃庭經》,王羲之書,小楷,一百行
王羲之的身份是什麼,是書法家?還是右將軍、會稽內史?他出身於名門望族的王謝大家,有正當職業也有官階,既沒當過書協顧問什麼的,也無資料證明他辦過書法名家班什麼的,而只是偶爾教娃娃寫寫字,有時拔拔王獻之的筆管點撥一下而已。
更極端的是,近百年來的學人居然將書法拔高到「最高藝術」、「核心的核心」的地位,頗似當年尊稱清華國學院的四大導師為「教授中的教授」,視書法為「藝術中的藝術」。
不知道這些學者為何會如此的不嚴謹,無論從社會到人生,從地殼到地核、從世界到宇宙,不管怎樣論證也無法證明書法比文學、繪畫等門類要高。這話要是一般人說的,估計會被認為腦袋進了水或是被門夾過。
因為各門藝術各有長短,西晉的陸機早就說過:「宣物莫大於言,存形莫善於畫」。今年我在樓頂種瓜,遇上了好年頭居然結了好些個大冬瓜,讓我這個少事農作的人暗爽不已。在我的眼中,種瓜就是藝術,大冬瓜就是最完美的藝術品。或許,不少學者的最高之論,就是這樣因為愛之切竟然不顧常理而口不擇言吧!
王羲之《頻有哀禍帖》摹本,紙本。縱26.9厘米。3行,20字。行書。
字寫得好上升到藝術層面,當然是成立的。但是,今人對古代書法的研究,多局限於技法而忽視這些作品及技法生存的土壤,技法儼然成了「硬杠杠」,湖南書協會員武道湘編寫的歐陽詢《九成宮》等技法教材銷售火爆,市面上已有不少盜版書。
但是,王羲之的生平、美學思想以及過去流行的批判其「消極的人生態度」的研究著作,卻是「灰色」的,估計只有編輯和圈內研究者才有興趣看。可以說,王羲之若沒有其人生積澱,何來的技法及內容。他只是如今之書法家抄唐詩、抄心經、抄報紙,或是遊山玩水後有點小感嘆,就能夠完成集名篇、名作、名家的「三名工程」作品《蘭亭序》?
可以肯定,王羲之寫《蘭亭序》,根本就不是沖著某個國展準備幾刀上好的宣紙開始熬更守夜,更不是沖著「天下第一行書」之名而進行的書法創作,而純粹是一篇在文思如泉湧狀態下的文學創作。因此,作品的前幾個字很是拘謹,另外還有錯別字和隨意塗改等情況。(編者:現在有個別「書法家」的作品裡,到處都是墨疙瘩,不知道是不是也是激情創作!)
王羲之《孔侍中帖》,為唐代內府摹本,現由卷改裝成軸。日本東京前田育德會藏。
若王羲之知道自己日後會榮膺「書聖」,估計書寫時會嚴謹得多,至少會避免今之展覽評選中那種發現有錯別字就一票否決的尷尬,可能會抄好多遍然後留下一張最好的。問題是:這樣的「創作」,還是《蘭亭序》嗎?還是王羲之嗎?
王羲之為什麼是王羲之?首先,他是一個標準的古代士君子。今人即便讀到書法博士,其專業視野、綜合素養以及社會擔當精神,可能無法與古代一位普通士人相提並論。
王羲之《姨母帖》行書,紙本,現藏遼寧省博物館。
中國傳統社會的士、農、工、商分層,精英人物幾乎都集中在士階層。最底層的讀書人即便沒有食田,也可以通過「察舉孝廉」或參加科舉考試博得功名,從而躋身社會上層。中國古代士人受過「六藝」等多種教育,在政治上尊王,在文化上傳知,往往貴而不富,大多有著知識分子的使命與擔當。
可以說,中國古代的士階層是一個素養相對全面的精英人群,並不能分割為今之意義上的分門別類的政治家、經濟家、軍事家、外交家、藝術家等。比如蘇軾,即是大家慣常理解的詩人、詞人、畫家、文學家、書法家,也是反對王安石變法的偏保守的政治家。當然,他還具有水利家、美食家、鑒賞家等多重身份。蘇軾曾為黃州團練副使,如果立了王陽明平叛那樣的大功,說他是軍事家也不為過。但是,蘇軾總歸還是一個士人,分得過細並沒有意義。因此,如果僅僅強調王羲之是「書聖」、蘇東坡是書寫「天下第二行書」《寒食帖》的大書法家,以及說王羲之辭官專搞書法什麼的,實在不得要領。
王羲之《初月帖》,紙本,遼寧省博物
我不是書法家,更不是理論家,平時教書為業,餘暇時寫寫畫畫,也碼點文字。就我的感覺,一天可以寫上十來張比「老幹部書法」水平稍差的作品,而坐在電腦前碼字,一天能夠碼出上千個可以一觀的字,還真有點難。看來,當書法家多好啊!
筆者很是奇怪,一介畫家石濤,居然整出一本很多人都看不懂的《苦瓜和尚畫語錄》。其實,道理也簡單,石濤是清代的文人,精通中國傳統文化並參以禪學思想完成了此書。
全書共十八章,充滿了禪機禪語,先講原理,次述運腕運筆等技術細節,是一套完整的中國畫理論。石濤雖是論畫,但把畫理畫法提高到了宇宙觀的高度,也就是說他是一個有理論水平的畫家,不是畫匠。而今之書法家,抄寫一點可以讀懂的哲人的話沒有錯漏就算不錯了,怎會去做那種有著較高層次但難度極大,而且幾無現實回報的著書立說的傻事?
可以說,傳統書畫伴隨著傳統士人階層的集體消亡而逐漸隱身,只留下一些只懂形式上的一鱗半爪的專業書畫家了。而且,分得很細,畫青綠山水的絕少畫淺絳山水,寫隸書的不研究草書。似乎,這樣才顯得專業。如果張大千在時下大學的中國畫系任教,肯定會給領導帶來麻煩。他人物、書法、花鳥、山水皆精,究竟該歸到那個教研室呢?
難道,每星期一次的教研室會議,他要跑四個教研室?而且,張大千的文學功底、烹飪技巧也不差,也可以到文學院、烹飪學校謀個教職。可以說,當下「術業有專攻」的專業細分,是源於西方技術理性思維與學科分類的細化,並不鼓勵類似傳統士人綜合性的多能。可是,太專則可能因為視野狹窄而專不到哪裡去。比如,研究草書的人對「隸變」一竅不通,自然不會明白草書的前世今生。
王羲之《平安》帖
漢字書寫最初的主要功能是實用,魏晉後漸成為一門藝術,則和士人密切有關,他們用生命意識和文化情感創造了書法千姿百態的美。
以王羲之為例,他創造了一如其人的中和之美,顯得不激不厲、平淡沖和、溫潤秀雅,既超越了北朝的粗俗,也超越了南朝的柔媚。今人認為的傳統書法家,均不是專事書法的專家,而是士人身份下的學問、襟懷和見識的副產品,從而與專事抄寫的刀筆吏相區別。
在當下,書法家的內在人格修養與書法技藝的疏離化、碎片化,藝術品的價值與價格的分離化、反差化,加之書法展覽的視覺化、技術化,以及書法文化的快餐化、商業化,還有強烈的「消費主義」思潮和「贏家通吃」等現象讓人堪憂,社會上出現官員書法、名人書法、明星書法、技術書法等現象也就不足而奇。今之書法家,只學了兩招技法連傳統書法要義都不懂,就開始大談創作:「來,我教你兩招!」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紙本,四行,二十八字。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書法的基礎是記事和書寫,書法須基於此。書寫與外語、計算機等日常功夫一樣,用為基礎,弄得好也可能有大成就。但多見書法大師,而絕很少聽說有外語或計算機大師,也沒見計算機專家「回歸經典」,花很大功夫研究已過時的386機型和win32軟體,號稱:「專習386,上溯到286和更古老機型,並旁涉微軟各系統操作軟體……」。雖然,這種研究也重要。
從這個意義上說,書法在現代社會中只能是少數人的專利,大部分票友級別的、老幹部類的書寫,與普通的電腦玩耍者一樣只是某種「用」,把他當作藝術甚至是「最高藝術」,以專業或職業去對待就大可不必了。魯迅在遺囑中說:「……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說的不是書法家吧?
王羲之《得示帖》摹本, 紙本。縱28.7厘米。4行,32字。行草書。日本皇室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藏 。
王羲之究竟是什麼人?在我看來,他是坦腹東床的深諳魏晉風度「任誕」之術的士君子、是稱職的國家公務員、是執行黨的群眾路線幫扶濟困為賣扇老婆婆題字促銷的浙江好人、是喜愛大鵝的動物研究者、是教子有方把兒子調教成寫得一手好字的好爸爸、是喜歡服用丹藥追求長壽的時尚人士……
如果說王羲之僅僅是書法家,而且是一位專為書法而生的書法家。王羲之泉下有知,估計會認為用這樣的雕蟲小技去評價他的全部人生幾近侮辱,會憤怒地回敬:你才是書法家!你們全家都是書法家!你們全家都是著名書法家!
作者:范美俊
四川大學教授、藝術評論家
原文略有刪節
目前100000+人已
關注加入我們
有事聯繫 坦腹齋主人 張大拙微信
zdazhuo
版權聲明:坦腹齋致力於中國藝文的推介傳播。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謝謝!聯絡郵箱:1013102739@qq.com
TAG:坦腹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