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為什麼要互換人質?這樣真的有用嗎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為什麼要互換人質?這樣真的有用嗎

在古代,國家之間的聯姻是一種很重要的外交手段。漢初時,漢朝忌憚匈奴的強大與之和親,唐朝則因為太強盛,周邊各部族首領紛紛前來求婚,唐朝也有幸成為和親公主最多的一個朝代。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為了結盟也會採取政治聯姻,比如晉文公就是秦穆公的女婿,齊國姜氏因盛產美女更是成為各國君王公子們的聯姻首選。

除了聯姻,春秋戰國還有另外一種結盟方式,就是交換人質。簡單來說就是兩個國家或互求信任,或罷兵議和,或乞求援兵的一種交換公子的外交活動。春秋時期比較少,戰國時期就很頻繁了,這也能客觀地說明戰國時期,諸侯國之間的關係已經很脆弱了,只能以交換質子來保證同盟關係。

一般來說,質子都是從國君次子以下的公子中挑選,往往不會是地位太高的公子。這些質子的命運一般都是悲慘的,質子被安排在對方的都城中居住,時時刻刻都有人監視他們一舉一動,也不能離開都城,要是其中一個國家來個毀約,質子往往是最危險的。

當然也有例外,秦國的好幾任國君都當過人質,秦昭王嬴稷在燕國為質,秦庄王嬴異人在趙國為質,甚至秦始皇嬴政小時候也一直跟著父親在趙國生活。

秦國是戰國時期交換人質最多的一個國家,這和秦國自戰國以來的強勢有關,那時的秦國軍事地位頗高,已經成為國際矛盾的主要方面。很多國家主動獻給秦國質子,只為結盟或求援,而秦國也屢屢將公子質於他國,一來可以瓦解中原各國的同盟關係,二來也能達到自己「遠交近攻」的戰略目的。

那麼這樣就有用嗎?答案是否定的。《左傳》中這樣評價交換質子「信不由衷,質無益也」。如果兩個國家不是真心想結盟,那麼交換質子也是無濟於事的。除此之外,還有這幾個原因:

第一,在外做人質的大多數都是地位不太高的公子,出了問題也不會影響到國內大局。第二,通常情況下,在國內的公子為了少一個王位競爭者也不願意質子回來,有危險也不願意營救。第三,戰國時期的大國已經不滿足於稱霸了,而是追求兼并領土,吞併國家,矛盾不可避免。

所以說,交換質子很難達到理想的政治同盟關係。秦國交換的質子最多,但每個國家它都揍過一遍,特別是趙國,嬴異人帶著兒子在趙國生活的時期,也是秦趙關係最惡劣的時候,可想而知,異人父子在趙國沒少吃苦。還好呂不韋認為異人「奇貨可居」,將其送上秦國的太子之位,這才有了後來的秦始皇。而在秦國當人質的燕太子丹更是直接不滿秦國的待遇,逃回燕國,後來還導演了一出荊軻刺秦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不有趣 的精彩文章:

審判薩達姆的法官爆料:這個人的瘋狂舉動讓薩達姆被加速執行死刑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太后,用「美人計」消滅一個國家

TAG:歷史不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