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算什麼,管鮑之交才是真正的知己之交
高山流水的故事大家都聽過,主要是講知己的故事:先秦的琴師俞伯牙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鍾子期路過,就在那聽,沒想到竟能領會這是描繪「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俞伯牙非常驚訝鍾子期懂得自己的內心,於是把他引為知己,經常談琴給鍾子期。鍾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生不彈。所以高山流水一般都比喻是知己或者知音。
但魯速看來,這個只是初級的知音,有可能鍾子期天生就懂音樂,只不過生在了樵夫家,所以沒有辦法。而兩人只有音樂上的交流,並沒有生活上交叉,所以兩人的知己可能就是一個空中樓閣,經不起生活的考驗。
真正的知己是相互了解,相互包容,是經得起生活的考驗的,比如管仲和鮑叔牙。
管仲和鮑叔牙的故事我們都知道,兩個人是好朋友,分別輔佐齊國兩個公子,公子糾和公子小白,他們都逃亡在外,齊襄公死後,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都想趕回去繼承王位,管仲在公子小白回國的路上埋伏準備暗殺小白,結果箭射中了公子小白的帶鉤,小白將計就計,躺在地上裝死,躲過了一劫。公子糾以為小白死了,就慢悠悠的回國,而小白則日夜兼程,搶先回到齊國繼承王位,就是齊桓公。
齊桓公當上齊王,要任鮑叔牙為相,鮑叔牙說如果大王想治理好齊國,那麼用我就足夠了,如果大王想稱霸諸侯國,非用管仲不可,通過鮑叔牙的勸說,齊桓公決定任用管仲為相。
在管仲和鮑叔牙的輔佐下,齊桓公九合諸侯,成為春秋時期第一位無可爭議的霸主這個期間鮑叔牙也有很大的功勞,只不過管仲的光芒太盛,掩蓋了鮑叔牙的光芒而已,著名的「尊王攘夷」就是鮑叔牙提出的。其實鮑叔牙更像一個戰略家,而管仲則是個實幹家,二人珠聯璧合,成就了齊桓公的霸業。
齊桓公
這個過程我們發現,管仲是鮑叔牙推薦的,管仲在歷史上的名氣也比鮑叔牙大,鮑叔牙從來都沒有怨言,這樣的關係是不是比俞伯牙和鍾子期的更真實?
而且這只是表面現象,那麼本質呢?有沒有像想過為什麼管仲和鮑叔牙那麼好的朋友,卻輔佐不同的人?難道不應該共同輔佐一個人嗎?
歷史上雖然沒有記載,但是我們依然可以推測,管仲和鮑叔牙肯定不想把雞蛋放到同一個籃子里,當時的情況是,齊僖公駕崩,留下三個兒子,太子諸兒、公子糾和小白。齊僖公死後,太子諸兒即位,是為齊襄公。
管仲和鮑叔牙要選一個有前途的人侍奉,這樣他們才能有前途,但是春秋時期,誰也不能確定誰的前途更好,當時的齊襄公也是個荒淫無道的主,王位肯定坐不穩。這兩個人應該是商量了一下,管仲和鮑叔牙各自選了一個齊國公子追隨,管仲選的公子糾,鮑叔牙選擇的公子小白,無論哪個公子登上齊國王位,都互相推薦對方。
不但要輔佐,還要真刀真槍的競爭,只有競爭得勝的那個人才值得輔佐。兩個人都拼勁全力輔佐自己的主公,最後公子小白勝出,並不是因為鮑叔牙多厲害,而是公子小白更加聰明和機智。這保障了最終勝出的那個有能力治理國家。
對於管仲和鮑叔牙的關係,管仲總結的很到位:
管仲嘗嘆曰:「吾少窮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大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為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三北,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名不顯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也!」此世稱管鮑善交者,小白善用能者。
段話相信我不用翻譯,大家也都懂,這足以證明二人的關係那是鐵的革命友誼。魯速推測,一個眼神,兩個人都知道對方是什麼意思,這或許才是大家想要的友誼吧。
※史馬話西遊:原來道家也有對付三昧神風的法寶
※史馬話西遊:唐僧的徒弟中最難收服的竟然是他!
TAG:歷史百家爭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