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長征二號丁火箭發射成功,搭載7名「旅客」遨遊太空

長征二號丁火箭發射成功,搭載7名「旅客」遨遊太空

今天,由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抓總研製的長征二號丁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張衡一號以及其他六顆小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圓滿成功。本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66次發射,是八院抓總研製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91次飛行試驗任務。

從2017年12月3日到2018年2月2日,長征二號丁火箭團隊在太原、酒泉兩大基地實現五戰五捷。

圖說:長征二號丁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  來源/謝誠靈 攝

保7名「旅客」安全游太空

本次長二丁火箭同時搭載張衡一號這枚「重量級嘉賓」和6顆來自4家不同用戶的「輕量級選手」。這6顆「輕量級選手」中,有中國第一顆私人衛星「風馬牛一號」,還有為中小學生做科普探索的「少年星」。

「從廣義上來講,運載火箭與飛機、高鐵一樣,都是一種運輸工具,所以安全性是我們考慮的首要因素。」長征二號丁總指揮談學軍幽默地說,「但把7名旅客安全送抵太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7顆星有兩種分離方向,分屬三個不同國家、四種介面形式、五家衛星公司,非常複雜。」

長二丁火箭首先為張衡一號安排了嘉賓席,而後在嘉賓席和整流罩之間有限的空間里,為6名小乘客打造專屬座位,確保6名小乘客在奔赴太空的振動較大的旅途中互不打架,互不磕碰。同時,在嘉賓席和6名小乘客的座位之間設置了足夠的安全距離,確保了張衡一號的安全和舒適。

「星箭分離是衛星抵達太空的關鍵一步,在有限的時間內要實現分離的安全性、精準性。」長征二號丁火箭總設計師洪剛介紹說,「我們精準設計每個星的分離速度和分離姿態,並精確計算分離間隙,並設計不同的調姿角度,好比一個巴士,確保在高速狀態分離的乘客不會撞在一起。」

位於嘉賓席的「張衡一號」大有來頭,它是我國全新研製的國家民用航天科研試驗衛星,也是我國地球物理場探測衛星計劃的首發星。該星利用覆蓋範圍廣、電磁環境好、動態信息強、無地域限制等優勢,開展全球空間電磁場、電離層等離子體、高能粒子沉降等物理現象的監測,為地震機理研究、空間環境監測和地球系統科學研究提供新的技術手段。

圖說:本次任務前,長二丁火箭正在吊裝  來

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金牌老將」闖蕩國際點贊多

長征二號丁火箭為常規液體推進劑二級運載火箭,起飛推力約2960千牛,對應700公里太陽同步圓軌道的運載能力為1200千克。火箭全箭可靠性指標高達0.97,在世界運載火箭家族中,都是佼佼者,被授予「金牌火箭」榮譽稱號。

在國內外發射市場上,長二丁都頗受用戶歡迎,本次發射的主星張衡一號來自中國,6顆小衛星中,4顆分別來自烏拉圭和丹麥,2顆來自國內的九天微星、翎客空間等公司。「1+6」的主星和搭載發射服務,在充分挖潛火箭運載能力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過去,我們比較注重運載火箭的先進性和可靠性,但現在已經進入太空經濟時代,我們也越來越關注火箭的經濟性。」談學軍介紹說,「經濟性一方面在於將火箭的運載能力發揮到極致,另一方面我們也積極征戰於國際商業發射市場,提升經濟收益。」

圖說:長二丁火箭一飛衝天  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截至目前,長征二號丁火箭為委內瑞拉、荷蘭、阿根廷、厄瓜多、土耳其、波蘭、烏拉圭、丹麥等諸多國外客戶提供過國際發射服務。2011年,憑藉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長二丁在與俄羅斯的第聶伯火箭、日本的H2火箭競標中獲勝,拿到了土耳其GK-2衛星發射服務,並創造了中國運載火箭入軌傾角的偏差值只有0.003 度的新紀錄,比一般設計要求提高了30多倍,也比合同的要求高出了一個數量級,樹立了良好的國際聲譽和口碑。如今,在國際發射市場上,衛星製造商、保險界和經紀人等業界人士,提到「LM-2D」(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都豎起大拇指。

新民晚報記者 葉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民晚報 的精彩文章:

北京市網信辦依法約談新浪微博:熱搜榜等版塊暫時下線整改
無證駕駛肇事逃逸,致人死亡鋃鐺入獄

TAG:新民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