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踢館:美軍三代機不用鴨翼是技術不成熟,為啥到F35還不用?

踢館:美軍三代機不用鴨翼是技術不成熟,為啥到F35還不用?

又到周末了,大家都盼著這天呢吧?

和大家分享個前兩天堂主和哥們兒聊天時他和我說的小段子當成個餘興節目吧。

夜裡12點半,值班電話響起,趕緊抓起聽筒,特急。

拿起紙筆準備好抄錄,對面清清嗓子,開始傳達《軍人遇三種情況,必須請假回家》的文章精神……

類似的事情估計體制內的朋友深有體會,堂主覺得在真正解放思想上,我們要走的路還有很長吶。

問:上次問鴨翼被塘主採納,萬謝!但這次還想接著追問鴨翼。美帝三代機沒採用鴨翼可以說是當時鴨翼技術沒成熟,或者F-18技術定型早思路固定了,那同為要上艦的F-35為什麼沒有採用?鴨翼機動性和增升上的效用已經在三代機上很好驗證了,而F-35機動性簡直讓師兄F-22蒙羞,F-35在設計的時候為什麼對鴨翼布局設計視而不見呢?

這個問題你首先得從F-35的源流說起。F-35並不是一個海軍或者空軍戰鬥機,他基礎是海軍陸戰隊的垂直起降戰鬥機,整個設計基礎是要維持這個垂直起降構型,然後再在垂直起降構型基礎上開發出來海軍和空軍戰鬥機。

也就是說,最優先點是解決怎麼垂直起降的問題,其他都放後面。

像X-32就採用了無尾三角翼布局,結果因為發動機必須靠近重心的問題,所以只能依靠發動機自身的推力來做垂直起降(垂直起降不能開加力,只能靠軍推),所以導致X-32起飛推力很小。

圖:X-32驗證機,其動力系統模式與鷂式相近,都是用推力轉向噴口實現垂直起降。

圖:X-32也有過鴨翼方案,就在驗證機方案之前,看樣子還特別想兼顧航程和機動性。但是對美國而言,JSF項目就是一個攻擊機項目,機動性什麼的不重要,能和F-16持平就可以了,後掠翼帶來的結構脆弱會影響壽命,導致使用成本升高,這才是最不能忍的。

而對應的F-35,採用一台齒輪傳動風扇,等於起飛時候變成一台超大涵道比渦扇,這樣起飛推力很大,才能滿足需求。

但是加上這樣的風扇,等於發動機要後移,發動機後移以後為了保持重心配平,那得用很長的尾撐伸出去舵面才行,這方面常規布局天生有優勢,可以不影響機身布局的情況下把平尾伸出去很遠。

圖:垂直起降飛機為了解決重心問題,機身就沒有長的,哪怕是雅克43(雅克41隱身改型)的機身也很短,全靠尾撐拉長度,F-35也一樣。

圖:F-35全機很短,只有15.7米長,駕駛艙後方的機身全被動力系統佔了。

問:堂主,冷戰時期美國軍費開支那麼大,但感覺為什麼並未影響到正常的經濟增長?

實際上冷戰後期,美國經濟狀況也不咋樣。里根上台以後,81年經濟很困難,當然後面里根經濟學靠著搞量化寬鬆撐起來了,維持了80年代長期繁榮,但是到87年又開始出現經濟危機,也相對艱難。當然美國的艱難其實是經濟周期的一種體現,並不是那種活不下去要垮台的艱難。

圖:美國GDP增速,1980年代初是負的,這就是經濟危機。

不過美國艱難那意味著蘇聯更艱難,蘇聯經濟體系中最有質量的部分恰好也是國際化的,對國家市場依賴很大。沒錯,堂主說的就是賣石油天然氣。

歐美經濟不好過,蘇聯那只有更不好過。海灣國家的石油比你蘇聯的生產成本低的多,全世界需求下降的時候,那必然是海灣還能頂得住,蘇聯就一定不行了,近年的油價大跌已經再次證明了這一事實。所以80年代的經濟波動,美國是有困難,失業率上升,蘇聯就是得完蛋了。

軍費來說,80年代軍費主要都是用在採購和國內訓練上了,等於大規模政府採購,能刺激國內就業和消費,而現在的問題是軍費主要是被拿去做戰爭費用,都燒在海外了。

圖:美國貿易逆差,從80年代初開始迅速增加。

圖:1994年後的美國資本凈流入,美國就靠這個平衡貿易逆差,確保自己有錢付款買東西。

圖:美國從里根上台推行凱恩斯主義,拚命借債,從債務總額表上就看得出。這樣做雖然一時維持住了經濟形勢,福利也不錯,但只是把問題從當前推到以後,不過那時候反正里根早下台了,他不用負責。凱恩斯說,長期看我們都死了。路易十五說,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路易十五的兒子就是路易十六,法國大革命中被砍頭的那個國王。美國人當年玩虛擬資本主義,現在就得承擔後果。

問:堂主,在古代,我兔軍隊的戰鬥能力、戰術戰法,甚至武器裝備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領先西方的,那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兔的軍事被西方慢慢趕超的?

差不多就是明朝初期被反超的吧。

歐洲主要是文藝復興帶來的社會組織形態進步,加上蒙古西征、奧斯曼崛起帶來的東西方之間劇烈的軍事交流,讓歐洲軍事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古代走向了近代。而中國反而還在不斷倒退,那這就相當於一個踩油門,一個掛倒檔,自然被超越了。

圖:宋代發明了火箭溜,就是在這圖基礎上加一個木製凹槽,以提高火箭的準確度,這是火箭炮的最早起源。

圖:火龍出水,這是海戰用的武器,點然後可低空飛行直到撞擊目標點火。1241年4月9日,蒙古大軍與3萬波蘭人和日爾曼人的聯軍在東歐華爾斯塔德大平原上展開了激戰。根據火藥史學家蓋斯勒的描繪,蒙古人從一種木筒中成束地發射火箭,因為在木筒上繪有龍頭,因此被波蘭人稱作「中國噴火龍」。歐洲人從這開始接觸黑火藥,然後發展出管式武器火槍、火炮,從此進入熱兵器時代。

歐洲形成了大規模常備軍制度、訓練體制,還有隨著科學不斷發展的工程學和武器技術進步,在14世紀後期到18世紀,基本上每二、三十年軍事體制和技術就得來一次大變革。

圖:16-17世紀,荷蘭-瑞典軍事改革是近代軍隊發展的重要篇章,拿騷的莫里斯和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是改革的領導者,他們改變了軍隊組織結構、方陣結構、兵種搭配、作戰樣式……從他們開始,游牧民族的軍隊就再也不是致命威脅了。圖為長槍和火槍混編方陣。

明朝的軍戶和匠戶制度是很要命的,軍戶制度徹底摧毀了軍隊的組織力,要打仗只能依靠將領的少數家丁,普通軍戶那就是武裝甚至非武裝的餓殍農奴,只能做炮灰,而家丁那等於就是倒退回了騎士封建體制。匠戶體制下,技術的進步不要說了,哪怕生產老式武器質量都極慘。

圖:戚家軍鴛鴦陣,所有人都是無甲的,全靠盾牌、狼憲提供防護。而且戚家軍是新招的礦工,原有軍戶一概不要,反而能成當時最強軍,這就說明其它軍戶連倉促訓練的礦工都不如,可想而知有多差。

既無武器,又無人力,那打啥啊……

問:有個問題請教糖煮,記得你說過蜀國掌握的人力資源遠比魏國少的多,所以註定失敗。但同樣是以蜀地為根據地,為什麼劉邦能成功奪得天下,諸葛亮就做不到?

因為劉邦根據地就不是蜀地……

漢元年四月,劉邦才進入漢中,同年11月他就殺入關中滅掉項羽立的三個秦王了(章邯、司馬欣、董翳)。之後他和項羽的對峙,其實是以關中為根據地,也就是秦國的基本盤,而不是靠蜀地。

圖:劉邦從四川暗度陳倉路線圖。陳倉在陝西寶雞,一路向東就是咸陽,進攻毫無阻礙。

因為本身諸侯約定就是劉邦拿關中,而且劉邦在關中管理得也不錯,約法三章下來很有人望。三個秦王又是帶兵在巨鹿投降項羽,害得關中子弟被項羽活埋了二十幾萬,整個關中的老百姓都恨這仨牙痒痒。而且這仨也沒啥兵力,等於被劉邦瞬間秒殺,奪取了最富庶的秦關中故地,這樣才能出函谷關對抗項羽。

圖:劉邦入關中路線圖,從南面搶先佔了便宜,約法三章使得自己名聲很好,大家願意跟他走。

項羽沒有整合關東力量,各個諸侯還在各自為戰,既擋不住分兵掠地的韓信,也沒法支援項羽,反而還拖後腿。

圖:楚漢爭霸過程,劉邦與韓信兵分兩路進攻,項羽打得過但消滅不了劉邦,韓信則能消滅其他人,於是韓信軍越戰越強,項羽的總體實力越來越弱。

而諸葛亮面對的是一個統一的魏國,他是要強攻魏國主力固守的關中,難度就大多了。

圖:諸葛亮北伐和劉邦一樣,也是從南鄭出發,但他連五丈原都過不去,也就是進不了陳倉,連劉邦的第一步都走不過去,更不要說後面占關中搶天下。

問:昨天重溫《大明劫》裡面有說到,「紙漿甲做的好比鐵甲防護里都要強,還輕一些」。是真的嗎?

對於電影工作者的軍事和科學素養,你不要抱有太高的期望吧……

紙甲其實不是拿紙漿來造甲,而是廢紙造甲。古代地方上和民間基本上都是嚴禁持有鎧甲的,刀劍之類無所謂,鎧甲誰碰誰殺頭。但是平時又有很多需要鎧甲的時候,比如說流寇攻擊縣城,這時候縣裡的民壯衙役就只有刀槍劍戟,卻沒有鎧甲,打起來損失率會很高,那怎麼解決問題?

棉被是一個辦法,但是在明朝以前實際上我們只有綿被,也就是用絲綿絮的被子,而沒棉花絮的被子,因此棉被大部分時候是指望不上的。

這時候衙門裡面的廢紙,還有城裡面的書籍就可以派上用場了,厚厚的疊起來拿繩子穿了掛在身上那就是當鎧甲用了,防一些民用弓箭還是可以的,至少可以提高生存力。

圖:紙甲只能做成這種樣式,對劈砍類武器和獵弓還是有效的。明代楊國楨在《涌幢小品》中記載:「紙甲,用無性極柔之紙,加工捶軟,迭厚三寸,方寸四釘,如遇水雨浸濕,銃箭難透。

圖:流言終結者測試的紙甲,認為效果還是可以的,只是非常容易損壞,遠不如鐵甲耐用。

圖:彝族牛皮鎧甲。平時我們穿的皮衣也很軟,但皮甲還是很常見。紙質書籍真做的特別厚,比如說古書中記載的10厘米,那要捅穿也是非常困難的。要知道,我們常見的書籍才2-5厘米厚。

圖:有大神測試了書對子彈的防護效果,用的是這麼厚的法學書,大概一本4、5厘米的樣子。

圖:下方是被9毫米手槍彈擊穿的第一本書,中間是命中的第二本書,但沒有擊穿。連9毫米手槍彈都擋得住,那冷兵器當然也沒問題。

問:堂主,一說到59就讓人想起五對輪,那麼59真正的設計優點在哪裡,在同代坦克里又是什麼水準?

59本身其實是蘇聯的T-54坦克交給我國生產,主要特點那自然就是T-54的。

T-54主要優點是體積控制得小,在36噸範圍內就實現了50年代主力坦克標準水平的防護和火力,比如說100毫米/60度的首上裝甲,摺合等效厚度差不多相當於230,炮塔採用半球形鑄造,最後也有200毫米以上。

圖:T-54總體結構。防護能力提高主要依靠總體設計的改進,比如降低車輛高度,縮短車體長度,改變炮塔形狀。

圖:T-54/55三視圖,這種半球形炮塔結構一直使用到T-90,據稱對各個方向的威脅有最好的效果。

對比同時期的M48是48噸以上,防護跟T-54差不多,也就是百夫長有113毫米/60度裝甲,防護更強,但是人已經到50噸以上了。

T-54的火力是100炮,跟美國的90炮也差不多。

而且M48之類是豪華車,有光學測距儀、機械計算機、綜合變速箱,噸位又大,那價格自然就高得多了。

當然戰鬥力來說,T-54系列火力防護還行,但是火控和機動性就差了,除了公路跑的速度以外機動性都不行。

圖:T-54/55在蘇聯一直生產到1981年,比其之後的T-62停產還晚,說明生命力相當頑強。他最大優點還是各項指標均衡,簡單易用,因此能在第三世界國家長期服役。

圖:國外大量59改型車之所以長期存在並不斷改進,則是因為現貨存量太大,又沒有動力和資金買新裝備,於是就總是改進現有車輛。

迷你踢館

問:請問堂師傅,GPS信號是軍民兩用,如果意外得到美軍武器上的GPS定位器,能否破解GPS的軍用編碼?

自然是可以的,實際上軍碼保密性並不高,用起來不複雜,只是說內部加密經常會變,這樣干擾比較麻煩。

問:潛射反艦導彈是怎樣通過魚雷管發射的,是不是有一個類似魚雷的導彈載具,彈射到水面再點火?

有這樣的設計,比如飛魚就是這麼打的,當然也有直接打出去的,比如毛子那些大導彈。

圖:中間是法國飛魚的潛射發射箱。

圖:飛魚的發射箱是有動力的,出水後和導彈分離,右上方是分離後的頭罩。

圖:國產潛射鷹擊8是無動力發射箱,剛剛能浮出水面,於是導彈分離是個難點,容易被海浪干擾。

問:漢武帝對匈奴的戰術和之前的打擊戰術對比,我覺得是把殺傷人員為目標轉換成了以深入敵境以摧毀賴以生存的經濟基礎為主、殺傷人員為輔,以此惡化了匈奴人的生存環境迫使人口減少。是不是這種情況?

漢武帝主要是把匈奴人趕出了漠南,所以之後只能去漠北搜索了。打游牧民族戰術其實一以貫之都沒啥變化,一個是奪取漠南,一個是切斷漠北和西域的聯繫,都是摧毀游牧民族經濟。你說的方法類似於給草場撒鹽,確實一勞永逸,就是沒那麼多鹽和運力。

問:反正堂主不回,我言簡意賅:在兩個大國的戰場上,雙方都有末敏彈,那麼步兵如何完成堂主老說的油霸國們無法完成的步坦協同呢?

末敏彈是打坦克,不是打步兵的啊……

而且本身就是一個對抗體系,二戰沒末敏彈也有飛機扔子母彈,也有反坦克炮。

圖:末敏彈母彈拋出子彈藥後,子彈藥先要減速,然後旋轉下降掃描,這需要時間。而探測器掃描距離只有百來米,並不算大。所以小車群保持高速機動,是能夠跑出打擊範圍的,大車群就不行了,所以現在要縮小戰鬥群規模。最重要的是,自己停下來修整時別被發現。

問:堂主,我有個疑問請解答:核武器銷毀的成本也很高,而且很費勁,能不能搞一個火箭把核武器打包發到太陽那裡,省的地球被污染。

想多了……能發射到太陽,那這發射距離多大了,比發射登月需要的運力還大,貴得要命。況且核武器里的材料還可以拿來發電啊,你這太浪費了。

問:堂主。看網上的資料說道尼爾335這種前拉後推式設計有問題,美國和日本也試過,根本研製成功不了,是這樣嗎?

主要是後面一台發動機的散熱問題,是比較難以解決的,而且螺旋槳的氣流之間也存在干擾問題。

圖:德國二戰末期研製的道尼爾335戰鬥機,後機身下方的進氣道就是給後部發動機用的。只要多開些冷卻空氣進口,散熱問題不是不能解決,但是這樣做阻力就會增大,需要仔細設計,而當時缺乏這樣的經驗。

圖:使用兩部螺旋槳的活塞發動機動力飛機,但不是很成功,所以推廣不開

問:毛子核動力偵察衛星為何壽命只有半個月呢,核動力系統就那麼短命嗎?

核反應堆只管給雷達發電,不能管給衛星維持軌道啊。雷達衛星走極軌,要比較短的重訪周期,就是犧牲軌道維持能力為代價換來的。

圖:神話-A雷達衛星軌道高度200-260公里,雖然一般認為天-空分界線是100公里高度,但大氣層實際延伸到近500公里高度,高度越低密度越大。200公里的高度,呆半個月就因為大氣層阻力而損失速度,繼而無法維持軌道墜入稠密大氣層燒毀。

問:昌平王,當年薩蘇關於SU-27起落架在海南島漏油那個梗,說適應寒帶的SU-27到了熱帶怎麼搞都漏液壓油,最後是德國專家指點,把鍍的光亮的起落架換成鑄造的就解決了問題,這是真的嗎?難道殲-6、殲-7那些舊貨反而不漏?

因為油是會熱脹冷縮的。我們玩山地車的對這個會比較有體會,現在高檔自行車常用油碟剎車系統,冬天打滿油,到了夏天就會出現「漲油」,膨脹出來的油就會跑出油路。但是起落架不可能用鑄造的,強度完全不夠,薩蘇這就是小說家言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武堂 的精彩文章:

踢館:失去在日本海的出海口,對我國戰略影響有多大?
這國曾向中國兜售航母,比現代級還便宜,為何沒買?

TAG:講武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