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百戰穿金甲獨領殘兵千騎歸 邊塞詩說出了戰爭的殘酷
本文作者黃強
唐代是一個開放的國度,也是一個戰爭頻繁的朝代。大唐統一了中國版圖,但是大唐初定,邊塞居士未穩,邊疆地區仍然兵戈未息。唐初因為國力的羸弱,唐高祖李淵曾經向勢力強大的突厥低頭稱臣,唐高祖和太宗都深以為恥。
唐代詩歌中有田園詩派與邊塞詩派。邊塞詩描寫邊塞風光的壯闊,戰爭的殘酷悲涼,以其雄渾、磅礴、豪放、浪漫、悲壯、瑰麗的風格感染讀者。「戰士軍前半生死」,「黃金百戰穿金甲」,「孤城落日斗兵稀」都是感人至深的詩句。「彎彎月出掛城頭,城頭月出照涼州。涼州七里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琵琶一曲腸堪斷,風蕭蕭兮夜漫漫。」(岑參《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 王昌齡《出塞》)不僅寫出了唐代將士同仇敵愾,抗擊胡人的決心,而且這些詩篇也是詩人親歷戰爭的寫照。
【圖23,邊塞】
李白也寫有《從軍行》:「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鐵衣就是鎧甲,碎鐵衣可見戰事的緊張,戰鬥的激烈。
唐代甲胄門類眾多,《唐六典》記錄了13種。明光、光要、細鱗、山文、烏錘、白布、皂絹、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鎖子、馬甲。其中明光、光要、鎖子、山文、烏錘、細鱗是鐵甲。白布甲、皂絹甲、布背甲等用絲綢等布料、皮料製作,並且和具裝鎧用於禮儀性質的場所。
大戰集中在邊陲,在邊塞,與突厥、稽胡(匈奴別部)、吐谷渾等北方民族的戰爭持續不斷。唐初限制人們西出陽關,也是出於安全的考慮。大唐高僧玄奘西行取經沒有獲得朝廷的通關文書,屬於私自出關,曾經受到官府的通緝。唐代初年北方由東突厥把持,陳兵以待,隨時侵襲大唐;西北方中亞諸國則是西突厥一統天下,不時伺機侵擾。吐谷渾、党項頻繁侵襲唐代邊境,高昌攻擊焉耆,吐蕃進攻松州(今四川松潘),龜茲攻掠領境,讓大唐政權感到壓力很大。
【圖24,戍邊將士】
但是這不是說南京就沒唐軍的進駐,以及戰鬥。隋末時期,農民起義軍杜伏威佔據江、淮地區,南京在這個版塊之中。武德五年(622年)杜伏威降唐,南京所在的江淮地區納入大唐版圖。但是武德六年(623年)七月,杜伏威舊部輔公祏在丹陽(今南京)稱帝,國號宋,宣告反唐。唐高祖李淵豈能容忍江南地區造反,他兵出四道,由李孝恭、李靖、黃君漢、李世責力率領,圍剿輔公祏。兵來將擋,水來土遁,輔公祏不甘示弱,也派出四路兵馬對抗。
【圖25,隋唐鎧甲穿戴展示圖】
兩軍在博望(今當塗西南江畔)、青林(今當塗東南)對壘,唐代率兵的將軍都是能征善戰的猛將,李靖還有智謀。從輔軍陣營遠遠望去,唐軍擺開了陣勢,唐軍將士披著明晃晃的明光鎧,帥旗下一位頭戴金盔,身穿亮甲(明光鎧)的將軍,排兵布陣,唐軍殺氣騰騰。唐軍的鎧甲與隋代明光鎧沒什麼大區別,只是護項在領口處出現兩個外翻的圓鉤,勒甲索就套在圓鉤上呈縱向束縛,向下與腿裙的束帶相連。固定鎧甲的束帶在胸前交叉處還有一個圓環,與橫直的兩根束帶交合在圓環上。在身甲的腹部又增加了一塊圓形護甲,胸前有一塊直徑約25厘米的圓形鏡,俗稱護心鏡,所謂鏡,並非梳理打扮用鏡子,只是程光瓦亮,如同鏡子一般,重點保護的是胸前的心臟部位。將軍們打仗時一對一的廝殺,胸口與頭部都是薄弱部分,頭部有兜鍪(頭盔)。胸前又加了一塊圓形的鐵板(護心鏡)。做成凸起圓形,一方面抗衝擊力;另一方面珵亮如同鏡子,用炫目混亂對方的眼睛,或許就在這瞬間的炫目中,一槍就把對方挑於馬下。如此看來,軍戎服裝很有科學性,不僅運用了製作材質的強硬度,還附加了心理學技巧。
草莽的輔公祏那裡是大唐軍隊的對手,軍戎服飾上的威嚴,軍隊的士氣等等方面,在尚未廝殺之前,已經分出了輸贏。真的開打了,預想的效果出現了,一邊倒的結果,唐軍在博望、青林大敗輔軍。李靖部乘勝追擊,先至丹陽,輔公祏擁兵數萬棄城而逃,逃至武康(今浙江德清縣西),被鄉民所俘,送至丹陽,被殺。至此江南平定。
說明:本文系企鵝號簽約作者黃強原創作品,未經作者同意,不得轉載。授權微信njhuangqiang。
黃強,字不息。服飾史學家、金學家。研究涉及中國服飾史、置業經濟史、民國史、南京地方史、明清小說等方面研究,均有著作出版。已出版《金瓶梅風物誌》《南京歷代服飾》《消失的南京舊景》《趣民國》等著作15本。
※遠古時期南京人的生活圈 有個北陰陽營的地方
※秦漢時期南京歸屬及其服飾 貴族穿深衣平民穿短衣大褲
TAG:黃強服飾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