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愛小鋼炮:追風者217E/華擎Z370/微星GTX1070Ti煥新機
原標題:最愛小鋼炮:追風者217E/華擎Z370/微星GTX1070Ti煥新機
首先是桌面圖鎮樓——我自己是狂熱的ITX小鋼炮愛好者,我的電腦必然是小鋼炮,只有在幫朋友裝機的情況下才會配置ATX方案。itx美觀小巧不佔地方,沒事看看心情都好,不放桌面簡直是暴殄天物,小鋼炮放桌面當擺設早就大勢所趨了。
每一代我都必然會自裝ITX小鋼炮,而第八代酷睿處理器也不會例外。
全家福照片:
配置清單:
開箱大吉
I5-8600K是個今年度的裝機性價比神器,6核心6線程,在華擎Z370 Gaming-ITX主板最新版BIOS默認能跑4.3G全核心,當然都帶K的自己BIOS中設置CPU Ratio即可,華擎這個默認自動4.3G的貼心設置只是方便了我這等懶人。我在美亞下單的時候256.99刀約合1700的英文盒價格,目前馬雲散片已經跌到了1400,這點性價比i7-8700K比不上的,所以我選擇這款CPU和主板作為本代的裝機配置。
英特爾(Intel) i5 8600K 酷睿六核處理器 & 華擎Z370 Gaming-ITX主板
美亞轉運,無稅 258刀,原來還覺得佔了便宜美滋滋,結果聖誕過後8代處理器價格現在一路下跌,散片已經「duang」,「duang」,「duang」跌到了1400元了,京東還是死鴨子嘴硬強撐著高溢價,請合理選擇散片,理性購買京東盒裝。
然後溫度非常好,真的烤雞溫度比i7-8700K低了15°C,我自己都不敢相信。這幾天降溫甚至玩吃雞 1.0 CPU溫度只有不到六十度!
全新的盒裝CPU,自然有完美的耳朵,漂亮的頂蓋。
因為M8I成為純血ROGITX的缺席,華碩STRIX主打燈光+雙M.2,再也沒有供電暴強的Maximus Impact系列旗艦ITX主板了。華擎這款單相60A,5+2相供電的ITX旗艦小板就成為了供電最強的Z370 ITX主板。
主板包裝盒背面的文字介紹,簡單地說就是USB Type-C雷電口,Intel 8265雙頻2T2R MU-MIMO無線網卡,鋼化護甲顯卡槽 ,傲騰支持+32Gbps Ultra M.2。
華擎主板不出意外,一如既往的越南產,Made in Vietnam。
5+2相供電——粗看並不出眾,但是實際上它採用的是瑞薩電子(RENESAS/Intersil)的ISl69128+ISL99227上下橋驅動一體供電組合,上下橋一體MOSFET為ISL99227最大支持60A,數字PWM控制晶元ISL69138與Z370 Tachi太極板相同,支持可變配置:X+Y ≤7相/2路(X+Y)VRM供電。另外有PCH一側還有Maxim Semiconductor PWM為VCCSA和VCCIO提供供電。
主板後面IO擋板:第一列是2T2R的BNC介面,Intel Wireless-AC 8265無線網卡天線;第二列PS/2介面和鍵盤滑鼠優化的USB 3.0介面;第三列是集成顯卡的DP和HDMI輸出,還有SPDIF光纖輸出;第四列是USB 3.0介面;第五列是USB 3.1 Type-C/Intel 雷電3.0介面;第六列是1Gbps乙太網卡和2個USB 3.0介面;第六/七列是7.1環繞立體聲音頻輸出。
追風者PK-217E機箱
追風者PK-217E(Shift) 體積 21.89升 寬度 170mm 高度 470mm 縱深 274mm 重量 5.80kg,這是款設計獨特的垂直風道機箱。採用衝壓SECC鋼板骨架,烤漆處理。
ITX機箱最大的優勢就是體積小巧,可以輕鬆擺在桌面上。所以體積超過15L的ITX都是偏大的,這款追風者PK-217E也不例外,但是偏大的體積換來了33cm長14cm寬的大型旗艦遊戲顯卡安裝兼容性,還有相對充足的留給分體水冷的水箱和2個120冷排空間。 也算是在機箱體積和硬體兼容性上做到了很好的平衡。
在機箱骨架的四個垂直外立面,通過掛鉤的方式安裝了2塊鋼化玻璃側透板和2塊鋁合金前後面板。
我選擇的耀石黑的一款機箱,外觀上看時尚大氣,美觀,簡潔,活潑,生動,嚴肅。這是機箱正面,看著似乎沒有任何縫隙,其實上下左右四個方向都暗藏有進氣口。
側面圖就可以看到,機箱進氣口藏於機箱前面板兩側。
從鋼化玻璃側板任意一邊都可以看透整個機箱,看見機箱內部的骨架和ITX主板托盤的結構。
2個前置USB 3.0介面在機箱前鋁合金面板的一側,藏在進氣口柵格的中間。
後鋁合金面板挖開了走線孔,上方是走USB和HDMI DP等視頻線,下面是交流電源線。
交流電源線通過一根短短的電源線引入到機箱內部,90度轉接插到電源上面。
機箱上蓋是塑料材質,帶電源RGB LED指示燈,開機和重啟按鈕,同時藏有防塵濾網
機箱上蓋是按下自動彈起的碰珠卡扣,帶著彈簧鉸鏈。
機箱上蓋碰珠卡扣機關特寫。
機箱上蓋碰珠卡扣機關特寫。
可以看到,打開機箱上蓋以後,裡面是另一層機箱骨架內頂蓋,包括顯卡槽固定位,主板IO擋板安裝孔位。
四塊面板全部都可以拆卸下來,方便機箱組裝操作。
我們可以看到每一塊機箱面板的反面固定在機箱骨架上的結構是由上下四個卡榫和藏在機箱走線層的免工具兩個固定螺母組成。
免工具螺母可以擰進機箱框架固定側板。
側板上安裝的蘑菇型鋼製卡榫可以卡在機箱側板的掛孔中。
上下都有一對卡榫。
機箱前後面板兩側隱藏的進氣口濾塵網,這款機箱的防塵設計,對進氣口灰塵的防護過濾還是比較全面的。
玻璃側板的安裝也一改以往用螺母穿透固定的方式,也採用四個卡榫卡在機箱骨架的掛孔中固定。
取出四塊側板的機箱骨架。機箱骨架正面,ITX主板CPU供電為止還有一個14cm的進氣風扇。
機身骨架後側有2個2.5英寸驅動器掛架孔,這是這款機箱今有2個2.5英寸驅動器安裝位置。考慮到這幾年硬體的發展,硬體發燒友主機以前通常需要安裝3.5英寸硬碟,2.5英寸SSD啟動盤的裝機風格改成M.2 SSD為主的配置,以前佔大頭的日本小姐姐們也已經搬去了NAS存儲中居住。
我現在已經改為更加高速的M.2 NVMe SSD,本次裝機也不再使用2.5寸驅動器位置,而是只安裝一塊建興T10 480G NVMe SSD作為啟動盤。
從另一個角度觀察這款機箱骨架。
機箱配件,其中大小螺釘都有透明零件盒收納。
大小螺釘都有透明零件盒收納
理線尼龍捆紮帶和減震墊
微星GTX 1070 Ti GAMING 紅龍顯卡
這是款目前性價比比較高的遊戲顯卡,如果錯過了雙11的2888的Vega 56和3xxx的GTX 1080車,那麼一般價3799開車價可以到3499的GTX 1070 Ti。這是目前(截止到1月5日,全世界數字加密貨幣的挖礦大潮再次襲來,我下面提到的更適合挖礦的顯卡都斷貨了)礦潮再起,中高端顯卡紛紛斷貨漲價的情況下很好的選擇。
其實真實的原因是由於顯存架構的原因,1070 Ti挖ETH的算力居然GTX1070(顯存都是256bit 8000MHz GDDR5)性能相同,所以礦工興趣不大(據說GTX 1070 Ti挖ZEC零幣和Pascal不錯,但是這個選擇比較小眾就是了)。總之一句話就是目前中高端顯卡中,目前礦工們尚未看上的只有價格爆貴的泰坦,Vega 64和1070 Ti等這幾種挖礦性價比不高而卡,請大家儘快搶購。
新版的GXTX 1070 Ti顯卡居然有一個非常Q的漫畫小冊子教你安裝顯卡。還有花里胡哨的貼紙可以當冰(ji/xingli)箱貼。
這個外觀,我掐指一算從2014年9月到現在,已經3年又3個月過去了,微星真的很省設計費,甚至是不是已經把外觀設計師給炒魷魚了都不好說。
微星紅龍散熱除了肩高太寬,其他特性我都很滿意,散熱效能很合格,5根粗粗熱管,比起大雕牌居然敢用2熱管搭配1070 Ti核心,絕對是良心大大的。
我更喜歡EVGA FTW的煤氣灶+26.67cm的散熱尺寸,順便預告了一下,因為以太坊漲破1000美金大關,我又追加了一張EVGA 1070 Ti SC和一張1070 SC挖礦,很快你們就能看到我的煤氣灶顯卡開箱和評測了。
紅龍的顯卡肩膀燈也是3年都沒有做修改,只是增加了RGB效果,我更希望像其他牌子一樣擴大燈帶範圍到顯卡中心,這樣看起來更美觀一點。
6+8的供電,作為礦工的觀點——不太好,增加電源接線,其實單8p 225瓦最理想,作為不怎麼超頻公版頻率的1070 Ti/1080是足夠的。但是……紅龍畢竟不是普通版,又但是——其實老黃在1070 Ti上面鎖了頻率,只能軟超頻。
講道理啊,雖然現在VR快要埋進墳墓了,但是作為VR優化的方向,顯卡搭配2xHDMI介面比較合適,3xDP雖然可以3聯屏,所以最合適的還是砍掉DVI——因為DVI和HDMI可以互相點對點轉換(但是不支持4K解析度)。不過這是我這個鍵盤設計師的想法,畢竟我不是微星顯卡設計師,人家想法跟咱們不一樣滴。
三明治式的背板(說到背板這個詞,似乎英文Plate翻譯成護甲更貼切),包括保護後方電路板的雕龍背板和給VRM顯存散熱的正面Plate,因為是正面,所以無論如何叫做「背」板都應該是不妥的。
海盜船 復仇者 LPX 內存
我買這套內存純粹是因為——我想知道DDR4 4266內存能有多厲害!
果然是1600多塊錢的內存,居然有一個巨大的紙盒包裝著。這個紙盒的大小遠超我以前見過的所有內存條包裝。
裡面居然包括2條雙通道16G內存,一個可以卡在內存槽上的風扇,可以替換的風扇鋁合金罩外殼和風扇減速(電阻)線,說明書,螺釘等等。
可以卡在內存槽上的風扇,和配套的可替換風扇鋁合金罩外殼
雙通道16G內存,XMP 2.0 4266 CL19-26-26-42 1.40V,三星B Die顆粒。
雷神雷帕烙PALLAS下壓散熱器
海盜船 SF600 SFX 金牌全模組電源
裝機
一張圖
……就完成了………
開機點亮
性能測試
CPU基準性能
Intel第八代酷睿I5-8600K,6核6線程,9M L3緩存,6核滿載默頻4.1G,比上一代i5-7400相比起來可以說是狠狠地剁了一腳擠出來的牙膏。但是4.1G絕對不是終點,我都沒調電壓,直接自動電壓就跑4.5G。
CPU-Z自帶簡易檢測程序
FritzChess象棋程序
這款古老的基準測試軟體偏愛高頻率和多核心。I5-8600K 默頻狀態已經超越了4.5G 4790K,6700K,7700K,更別提曾經多年把同代i5踩在地上摩擦的E3 1230 v2/v3/v4/v5,直接被超過了20%以上。
Cinebench R11.5基準測試
3D渲染測試,本不是i5的強項,但是6核心加持,依然逼近了Ryzen 5 1600X和i7-5820K超頻,超過了老舊架構的3930K怒超4.8G。
Cinebench R15基準測試
3D渲染測試,i5-8600K排名跟R15保持一致。
H.264 FHD Benchmark
視頻轉碼是典型的CPU多核應用。
這個一貫不是不支持超線程的i5處理器的強項,但是借著物理核心的逆襲,還是保持了一個不錯的速度。
顯卡基準性能
3Dmark
DX 12 3DMark TimeSpy測試
3DMark 11
看我4266內存一鍵上天
整機性能參考:娛樂大師
娛樂大師跑分44萬,我表示還是很欣慰的。
遊戲性能測試PUBG——大逃殺·吃雞
1.0版總排到新地圖,新沙漠地圖的草木很少,幀數突飛猛進,基本上1070就能在1080p中特效鎖滿144fps。1070 Ti則有點Overkill,但是在老地圖海島上幀數還是老樣子,GTX 1080都喂不飽144fps。
1920x1080p解析度,中特效,視野紋理3極致
平均幀數鎖定在144fps左右。
用微星MSI Afterburner記錄下的幀率圖,基本上鎖定在了144fps,所以fps曲線拉了一條直線。
2560x1440p解析度,中特效,視野範圍極致
1440p微星GTX 1070 Ti性能不夠鎖定144fps了,平均幀數在120fps左右。
謝謝欣賞


TAG:IT168試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