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BBC這部紀錄片簡直了,三小時豪華吸貓!

BBC這部紀錄片簡直了,三小時豪華吸貓!

紀錄片,BBC的拿手好戲。

就在最近,他們推出了三集自然紀錄片《大貓Big Cats,聚焦了我們最愛的一種生物——貓科動物。

配音,請來了《福斯特醫生》里的渣男男主Simon的扮演者Bertie Carvel。就算這樣也別想讓觀眾原諒你哦

全三集熟肉剛剛出完。

一個貓科大家庭,40種不一樣的臉孔,讓你不禁懷疑人生:看來我還是不夠會吸貓。

你知道嗎?

40種貓科動物里,

多達33種被科學家認為是小型貓

在這三個小時中,你不僅能看到最大的貓;

GIF

最小的;

GIF

最快的;

GIF

最強壯的;

GIF

會捕魚的;

GIF

會撲鳥的;

GIF

它們有些能適應千里冰封的北境;

GIF

有些頑強生存在乾旱的沙漠;

GIF

它們有些穿梭在世界上最人跡罕至的地方;

GIF

有些又在現代都市的中心出沒。

GIF

第一集,就著重介紹了這種我們可能聽都沒聽過的超級萌物——銹斑豹貓

它們生活在斯里蘭卡叢林中,是貓科家族裡的攀爬高手,在樹上也能輕輕鬆鬆捕食。

GIF

它們的體重0.8-1.6千克,一隻快成年的雄貓差不多只有1千克重。

它們是最能用體型隱瞞真實年齡的小動物。別看鏡頭裡的這位主角和我們手掌差不多大,其實它已經快成年了呢。

個頭雖小,本領卻大——它們感官敏銳,視覺比人類好上六倍,對最微小的運動也很敏感;

GIF

它的鬍鬚根部神經發達,能偵測到最微弱的觸碰;它的聽力也遠勝於我們,能夠聽到人耳完全聽不到的聲音。

GIF

它的嗅覺則能辨別出超過10億種不同的氣味。

GIF

它們對環境的變化有一定的適應能力,也擅長偽裝。

它們對環境有極大的好奇心,即使是獨行的未成年喵咪,也在極力學會生存的必備技能~

GIF

除了銹斑豹貓,他們還拍到了非洲的特有物種——黑足貓

黑足貓和銹斑豹貓一樣,是野生貓科動物中個頭最小的種類之一。

你看它們的每個鏡頭都在說——我超凶的。

實際上,人家是真的凶。

拍攝的這隻黑足貓體重只有一頭獅子的1/200,但為了尋找食物,它可以一晚上步行30多公里,是小型貓科動物最遠的記錄。

GIF

不像我,只會叫配送速度在30分鐘以內的外賣

攝製組通過匹敵貓夜視能力的監控器進行拍攝,捕捉到了黑足貓捕獵的鏡頭。它們擁有強大的視覺,對細微運動也極其敏銳。它們喜歡吃沙鼠、鳥類,甚至連螞蚱也吃。

GIF

黑足貓有強大的彈跳能力,命中率高達60%,是貓科家族中最致命的捕獵者。

GIF

命中之後一定要這樣看鏡頭嗎哈哈哈哈哈哈哈。

所以貓也不可貌相,看看黑足貓蠢萌的幼崽,你能想像到它們能攻擊比它們體型大四倍的小羊,是非洲最致命的貓科動物嗎?

GIF

GIF

雖然這部紀錄片叫《大貓》,也拍攝了非洲獅、虎、美洲豹、獵豹等大型貓科動物,可是對於攝製組來講,拍攝小貓才是考驗。

為了拍攝兔猻,攝製組跑到了地球上最荒無人煙的區域——蒙古中心地帶。捕捉到了一隻兔猻媽與四隻兔猻崽的日常,萌空了我的血槽。

GIF

GIF

獅子的一場日常圍獵

居然看得我老淚縱橫

攝製組不僅拍攝和科普這些我們未曾見過的物種,也記錄貓科動物的行為模式。這些喵星人們,持續給我們帶來驚喜。

*自動腦補廣告:你為什麼追我??

第一集里就出現我們最熟悉的貓科動物之一——獅子

獅子最特別的地方就在於,它們是唯一一種群居的貓科動物。

身負野牛重創的獅子媽,一邊要哺育年幼的孩子,一邊面臨生存的考驗。

它單槍匹馬追趕一隻長頸鹿,以它一己之力實在難以成功。但它並不是一獅在作戰,作為獅群的一員,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GIF

其他貓科動物都無法獵殺這麼大型的獵物,場面居然特別燃。

GIF

獅群是一個強大的聯盟。

想要強大,雄獅需要看護每一頭母獅和幼崽。也就是說,要保護的並不止是家中的妻兒,更包括整個獅群中的幼小者。

遠在喜馬拉雅山脈,有一隻年邁的雪豹,每天徒步在荒岩中,就是為了找尋配偶。

GIF

在它聞到雌豹氣味後,會把自己的味道也蹭上去,彷彿在說"能否見上一面?"

這是它生命中最後一次機會。

GIF

美洲獅則是一種心懷感恩的動物。他們記得老相識,更加願意同過去對它們慷慨解囊過的美洲獅們分享同一頓大餐,且同性之間的攻擊性不大。

這個發現是很奇妙的。因為美洲獅一直被認為是一種獨居動物,但它們卻擁有一種特別的社交體系。

蹲守7個小時就為拍一個鏡頭

背後的努力,更讓人感動

要拍攝到這些細節,絕非易事。

就拿拍攝雪豹談戀愛來講,攝製組驅車行駛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路上,地面結冰,稍有不慎就會側翻。

徒步在4500米海拔、空氣稀薄的雪地里行走,雪豹又佔盡了地理優勢,神出鬼沒。攝製組在喜馬拉雅山上來回跑了幾個月。

好不容易捕捉到雪豹的畫面,可它一睡就睡了一整天。7個小時唯一動了一次,還只是翻個身換了個睡姿。

拍攝兔猻,還要面臨風暴和閃電的威脅。第二天早上風暴過去,他們的用餐帳篷被吹得連根毛都不剩。

廣闊的草原上遮擋物很少,他們就自己搭石堆,將拍攝器材隱藏在其中;經常一蹲就是12個小時,還毫無收穫。

為什麼這麼"作死"地拍攝?

他們已經在第三集中給了你答案——

因為有越來越多的貓科動物的生存,正受到威脅。

在上個世紀里,95%的老虎都消失了。

再拿生活在婆羅洲叢林深處的婆羅洲金貓來講,這是世界上最難被拍到的貓科動物(目前只有兩段視頻),因此也是人類了解最少的貓科動物之一。

GIF

牛津大學的Andrew Hearn博士花了12年的時間,嘗試拍攝這種貓的照片和視頻。目前,他和團隊只拍到了60張照片。

這60張照片,每一張都如金子般珍貴,幫助他認識到了這種貓的生態環境和它所需要的保護。

他發現,婆羅洲大部分的森林都被用來種植棕櫚油作物。有些貓科動物可以在這種環境下生存,但金貓會消失。

種植棕櫚油作物的森林對於它們來講,是一個巨大威脅,而婆羅洲又是世界上森林退化率最高的地區之一。

因此,如果不想讓金貓滅絕,一些沒有種植棕櫚油作物的森林就急需被保護起來。

我們探索、了解這些小夥伴們,不止是為了滿足人類天生的好奇心,更像是他們在片尾說的那樣:

哪裡看?評論區一樓見。

*部分圖片資料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KFM981 的精彩文章:

一篇存完歐美音樂圈實用表情包
為什麼格萊美突然搬回紐約辦?

TAG:KFM9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