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藏品賞析 首飾(六)
清代宮廷后妃們的首飾由廣儲司和造辦處的撒花作、累絲作、玉作、牙作、鑲嵌作、琺琅作等處承做。這些宮廷首飾造型高貴典雅,做工細緻入微,所用金銀珠寶的數量之巨難以數計。同樣,這些首飾中間也體現了嚴格的等級制度。
輸12
伽南香福壽十八子手串
清,全長30cm,手串直徑13cm
清宮舊藏。
手串是由十八顆球狀的伽南香木及結珠、佛頭、背雲、墜角串成,每顆珠上嵌金質長、圓「壽」字各兩個,佛頭、背雲、墜角均嵌金質「壽」字。手串用黃色絲繩穿結而成,並以珊瑚、珍珠米珠做裝飾。
伽南香亦稱沉香,是一種既可散發香氣又可藥用的香木,多用來做成各種佩飾,可散發出淡淡的幽香。此手串是清代宮廷后妃所用。
梅蝶點翠頭面
清,橫29cm,豎14.5cm
清宮后妃著吉服時,頭上需戴鈿子,頭面則是鈿子頂的裝飾物。
這件頭面通體為點翠工藝製成,先在地子上鏤雕出六角菱花紋,再施點翠工藝,並將點翠的梅花、蝴蝶貼在菱花上。梅花的花蕊用金色緝線和料珠製成,蝴蝶的觸鬚為捻金線製成。頭面的配色素雅不失華麗,用料簡單不失精美。此件既可裝在鈿頂上佩戴,也可以在上面另裝飾更華美的鈿花。
金鑲寶石桃蝠簪
清,長17.5cm,最寬2cm
金簪一端呈長針狀,另一端以各色寶石等為飾,計有藍寶石、紅寶石、翠、珍珠以及碧璽。其中碧璽分別做成蝙蝠和桃實,另有一隻翠蝙蝠。
簪子是古代婦女頭上的裝飾品。清代婦女尤其喜用發簪、大頭簪、耳挖簪等,種類繁多,做工精緻。
金鑲青金石金約
清,外徑21.50cm,內徑18.60cm,最厚1.20cm
清宮舊藏。
金約是清代后妃的頭飾之一,在戴朝冠時需先戴金約,用以束髮。金約由金箍和後部垂綴的串珠兩部分組成,金箍的節數和串珠的行數多少,反映了后妃等級地位的高低。皇太后、皇后的金約為鏤金雲十三,串珠五行二就;皇貴妃、貴妃為鏤金雲十二,串珠三行三就;妃為鏤金雲十一,串珠三行三就;嬪為鏤金雲八,串珠三行三就。
此金約為清代嬪使用,串珠已缺失,僅余金箍。金箍由八節金托組成,金托上下兩緣飾累絲雲紋,每節中間嵌青金石。各節間用梅花形金鉚釘相連,外有累絲金雲,金雲中間嵌東珠一顆。附黃條,其上墨書「金鑲催生石頭箍一圍,嵌無光東珠八顆,共重六兩」,催生石即青金石。
白金鑲藍寶石戒指
清,徑1.7cm,面長2.09cm,寬0.94cm
戒指白金箍,兩端飾珠紋。戒面四爪托,嵌藍寶石一塊。藍寶石色帶平直,內有液體包體,底部有象鼻眼,原為鑲嵌裝飾件,後改為戒面。
金累絲九鳳鈿口
清,長14.5cm,重47.5g
鈿口長形,稍有彎弧度。金累絲九鳳,鳳頭頂大珍珠各一,口銜流蘇,流蘇的構成有7顆珍珠,中間綴有碧璽、珊瑚、青金石等各色料石及墜角。
鈿口是清代后妃戴用的冠帽——鈿子口沿上的裝飾物,其紋飾多樣。后妃多用鳳紋鈿口,有九鳳、七鳳、五鳳等。九鳳鈿口為皇太后、皇后所戴用。
祖母綠戒指
清,徑2.1cm,面長1.5cm,寬0.3cm
戒指金箍活口。戒面雕卷草紋托,鑲嵌祖母綠寶石三塊、鑽石三顆。
金鏨古錢紋指甲套
清,長5.2cm
指甲套以金片捶揲彎卷而成。通體細長,由套管至指尖逐漸變細,套管以下部位為中空覆瓦形。套管表面裝飾累絲雙連古錢紋,其餘部分滿飾捶揲逑路紋。背面等距焊接窄條金片,既可護長甲,又利通氣,並可減輕整體重量。
中國社會自古及今對女性的纖纖十指有著獨特的審美傳統,婦女蓄甲頗為流行。指甲套稱護指,又稱義甲,是婦女的指部裝飾,既能讓十指看起來纖如春筍,同時也起保護指甲的作用。此外,古時彈箏通常戴銀制的義甲,即所謂的銀甲或銀指甲。護甲的使用,至少可追溯到漢代,在漢代及隋代墓葬中都有出土,惟比較少見。清代護指傳世頗多。護指絕大多數以金、銀製作,有少數為琺琅或銅質,也有採用玻璃的。戴時可用幾個,也可將十指全部套上。
【資料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END
圖文整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後台刪除,謝謝!
好的內容可以分享給朋友哦
TAG:故宮史話 |